虽然啥都看不清,但你总能认出我!
2023-05-31兔大力
文/兔大力
现请测试一下你是否遇到过以下情况:
>> 你的美术老师(或你自己)随便画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只活灵活现的小动物。
>> 不管是不是近视眼,你都能从对面走来的模糊人影中认出自己的妈妈。
>> 你很喜欢的一个朋友和他的同学在操场上玩,你一眼就能认出那位朋友。
>> 你抽屉里的东西即使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位置,你也会轻而易举地发现。
>> 你能迅速判断出下面四张由几十个色块拼成的像素画分别是谁。
这些并不起眼儿的生活细节,包含着很有趣的视觉原理,那就是我们的眼睛特别擅长捕捉眼前事物的轮廓和突出特征,进而“脑补”出事物的全貌。人的眼睛在工作时并非像照相机那样忠实地记录场景,而是具有选择和概括的能力,会自动选取更为熟悉或更符合心意的对象进行聚焦。而后,我们的大脑又能对接收到的纷繁信息做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于是我们就有了“见微知著”的“超能力”!
既然我们看见的事物已经与事物本身有所不同,那么再经过胸中的润化与手上的功夫,艺术作品自然就会呈现出超越事物本身的魅力。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画竹大家”郑板桥的故事。他有天早起欣赏竹子,眼见清晨烟雾、旭日之影、露水蒸气浮动在竹枝之间,兴之所至提笔作画。可当他磨好墨、铺开纸,下笔之后,他发现画出来的竹子总是不尽人意,并不似想象中的那般,所谓“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于是他感叹道:看来想象出的意境永远会超越笔下所画的景象啊!
你也可以找一片竹林试着画一画,看看是不是和郑板桥画的竹子大有不同。眼力不只是视物之力,更是一种体悟和理解能力。与此同理,绘画不是为了完美地再现外部世界,而是表达外部世界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受。只有在艺术的世界里,才能有这样自由的创造!
◎郑板桥笔下之竹
■ 互动时间:你来讲道理
意大利设计师里卡多曾“借力使力”,用各流派艺术家的风格来绘制他们的肖像,用逐步抽象的方式体现抽象画的真义。
这些艺术史上的大人物,我们都曾讲到过!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扫码查看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