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05-31李倩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4期
关键词:营养液胃管穴位

李倩倩,叶 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老年病科,北京,100078)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是中风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57%~73%,严重影响进食,患者可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威胁患者的正常生活与生命健康[1]。鼻饲是治疗吞咽障碍患者进食问题的有效方法,是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的有力保障[2]。长期留置鼻饲管可引起相应并发症,环状括约肌出现不同功能障碍或者损伤,易发生食物反流、误吸、腹泻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恢复[3]。因此,科学有效的肠内营养护理方法十分必要。本文总结1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 岁,主因“吞咽困难3 月余”于2022 年10月26日收入本科。入院症见:神志清楚,言语不利,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双下肢可凹性水肿,久坐后加重,平卧后缓解,咳嗽,痰多,色白,认知功能下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睡眠颠倒,夜间偶有躁动,小便可,大便质稀。既往史:高血压20余年,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可;高脂血症10余年,未服用药物治疗;胸闷20余年,未确诊冠心病;脑梗1年余,行溶栓治疗;认知功能下降加重半年;肾囊肿病史10余年;慢性支气管炎40余年。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 体温(T)36.5 ℃,脉搏(P)80 次/min,呼吸(R)20 次/min,血压(BP)122/77 mmHg,吞咽障碍,右侧肢体活动不利,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C 反应蛋白21.2 mg/L,白蛋白20.1 g/L,血红蛋白 107 g/L。入院诊断:中风病(肝肾亏虚型),脑梗死恢复期。治疗原则主要以降压、化痰、纠正低蛋白血症、营养支持为主。入院医嘱:一级护理、病重通知、留置胃管、鼻饲饮食。患者遵医嘱于10月26日留置胃管,以60 mL/h 鼻饲泵入肠内混悬营养液(TPF),住院期间无鼻饲并发症发生,吞咽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护理效果满意,患者于11月16日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洼田饮水试验是常用吞咽障碍评定方法:患者端坐,饮用30 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和呛咳情况。1 级:能顺利地1 次将水咽下;2 级:分2 次以上,能不呛咳地咽下;3级:能1 次咽下,但有呛咳;4 级:分2 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5 级:频繁呛咳,不能全部咽下。评定:1 级5 s 之内为正常;1级5 秒以上或2 级为可疑;3~5 级为异常。患者分级为4级,属异常。

2.2 护理措施

2.2.1 留置胃管

置管前评估患者生理状况,鼻腔黏膜有无肿胀,鼻中隔有无偏曲,有无鼻息肉、食管狭窄、颅底或面部骨折、食管静脉曲张及有无出血倾向。评估患者心理状况,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人群,由于患者大脑皮层萎缩,反应比较迟钝,加之吞咽障碍后进食模式改变,因此患者容易出现消极悲观的不良情绪,对鼻饲方法有畏惧的心理[4]。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充分解释鼻饲的目的和方法,告知患者鼻饲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尽快适应鼻饲饮食,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存在吞咽障碍,吞咽配合困难,置管有一定难度,可选择带有导丝的硅胶材质胃管,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次数。插管前协助患者去枕平卧,测量患者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长度为50 cm,协助患者的头部向后仰,润滑胃管前段15~20 cm,一手持纱布托住胃管,一手持止血钳夹住胃管的前段,沿选定侧鼻孔插入,当胃管插入约15 cm,左手将头部托起,并使下颌靠近胸骨柄,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有助于管端沿着后壁滑行,缓慢的插入,深度为测量长度加10 cm[5]。医务人员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胃管,选用3 M 胶带固定法:取适当长度3 M胶带一段,一端剪开5 cm,将剪开和未剪开的一端分别固定鼻翼和缠绕鼻导管,反之,将未剪开一段固定鼻导管,剪开一段两根交叉固定鼻翼亦可[6]。

2.2.2 常规护理

2.2.2.1 体位护理:鼻饲时应将床头摇高30°~45°,鼻饲结束后将患者维持半卧位30~60 min,有利于降低误吸的发生率。

2.2.2.2 鼻饲食物、药物护理:根据患者营养状况,给予患者每日鼻饲TPF 1 000 mL,鼻饲泵以60 mL/h 泵入,鼻饲泵入3 h 后停1 h 回抽胃液,如果胃内残余超过100 mL,提示存在胃潴留,应立即暂停鼻饲喂养,并以负压引流的方式进行干预[7]。鼻饲液的温度控制在40 ℃左右,鼻饲药物时,将药片研碎,用温开水充分溶解后注入,防止药物颗粒堵塞胃管。鼻饲后使用至少30 mL温开水冲洗管路,防止鼻饲液在管壁残留,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2.2.2.3 管路护理:胃管定期更换,1 个月更换1次;固定胃管的3M 胶带松弛或脱落应及时更换,防止胃管脱出;患者夜间躁动时,给予约束带约束患者,防止拔管;持续泵入较黏稠的营养液时,应定时冲管,防止堵管。

2.2.2.4 心理护理:置管后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关于鼻饲的相关知识,缓解其不良情绪,及时排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多听音乐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8]。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家庭温暖是疏导患者情志的重要方法。

2.2.2.5 预防并发症:①误吸:鼻饲时床头抬高30°~45°,病情允许取半坐卧位;鼻饲完毕20~30 min 内避免翻身、叩背、吸痰等引起咳嗽、腹压增加的操作。②腹泻:临床应用时,不宜稀释已配制好的鼻饲营养液;鼻饲营养管应每24 h更换,打开的营养液24 h 内未使用完应丢弃,打开后放入冰箱冷藏存放;鼻饲用物严格清洁干净,防止营养液在胃管内潴留,粘附在管壁滋生细菌;营养液温度维持接近体温,老年腹泻患者的营养液温度应维持在38~42 ℃。

2.2.3 中药口腔护理

中药口腔护理方剂是由金银花10 g,薄荷10 g,菊花10 g,甘草10 g 制成的中药颗粒。具体方法:用20 mL生理盐水将中药颗粒溶解成中药液,将16 个棉球用中药液浸湿,用镊子夹起被中药液浸湿的棉球,稍微拧干棉球至没有明显滴液后按照口腔护理的顺序擦拭口腔,保证口腔各个部位均擦拭到位,每日晨起和睡前各1次。

2.2.4 穴位按摩[9]

穴位按摩选择穴位为:百会、廉泉、双侧人迎和双侧风池。按摩手法应持久、柔和,患者有得气效应,如酸、麻、胀的感觉。每个穴位按摩3 min,每日早晚各1 次,7 d 为1 疗程。穴位按摩为非侵入性的操作,能起到与针灸类似的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避免疼痛。

2.3 效果评价

干预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均得到改善,置管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相关指标见表1。

表1 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吞咽功能

3 讨论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属于中医“暗痱”“喉痹”“舌强”等范畴,多数研究[10]将卒中后困难归结于肝肾阴虚,气血瘀阻,风、痰、火、瘀是重要的病理因素,组织经络气血不畅致咽关、舌窍闭塞而导致吞咽困难。中医护理选用穴位按摩,百会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廉泉具有清音利喉、清咽利舌的功效,可以治疗舌强不语、饮水呛咳。人迎和廉泉均在舌咽部,按摩上述穴位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头部百会、双侧风池、廉泉配合治疗,可达到活血化瘀、除瘀化浊的效果,能够兴奋运动神经,促进患者的咽部肌肉收缩[11],使吞咽功能得到改善。老年患者采用鼻饲法时,因其胃的位置较年轻人稍有下垂,按照常规胃管插入深度,胃管前端仅到达食管下端或贲门部,加长胃管置入长度,使胃管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助于避免反流、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口腔护理采用中药口护法,中药液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薄荷、菊花、甘草,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为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里的提取物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对革兰氏阴性、阳性菌都有抑制作用。薄荷味辛,能散、能行,性凉,归肺、肝经,有极强的杀菌抗菌作用,对上呼吸道感染亦有明显的止咳、消炎和抑菌作用。菊花性甘,味苦,微寒,归肺,肝经,菊花提取物可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从而改变细菌内部的渗透压,破坏细菌的生长,从而达到抑菌的作用。甘草性平,味甘。入心、肺、脾、胃经,具有消炎杀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对咽喉及气管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上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热解毒、消炎杀菌的作用。

本案例在鼻饲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口护、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不仅保证了患者的营养摄入,而且有效避免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属于个案经验总结,未来仍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丰富干预方法,规范护理标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营养液胃管穴位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不同营养液对火力楠移植的影响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高龄吞咽障碍患者不同体位留置胃管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