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三个维度
2023-05-31万柳
万柳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三个维度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迈进新时代的历史长河中,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国情下新的理论成果的运用,同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巨大成就。理论维度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创新;现实维度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民族工作的促进与完善;价值维度上再一次体现了理论的科学实践性与与时俱进性,从而为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指导。
一、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理论要点
1.始终用唯物辩证法看待民族发展的客观规律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面提到:“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而从原始公社崩溃,社会生活转入阶级生活那个时代开始,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现在,已有了大约四千年之久。”[1]说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结合的国家,存在着民族发展的普遍规律。从部落、宗族、再到民族乃至于国家,每一个集合体的组成对象一定是真实存在的人。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在延安时期,党设立少数民族工作机构,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论科学地分析民族发展问题与规律,“这些民族工作机构,在抗战中研究民族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党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简称西工委)的成立,为党的民族工作开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同时期党也在证实回族是客观存在的民族,此后19世纪50年代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大大促进党对民族发展过程的正确认识。
2.时刻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民族发展的具体问题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国情下所采取的民族政策以各时期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主,在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民族问题具体分析,其中中国民族政策的历史发展中关于民族地区是否采用联邦制还是自治制,这是党的民族纲领改变的重要一点。根据具体的社会矛盾来制定相适宜的民族政策是极其科学和可实践性的。“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民族纲领有了明显的变化,变为主要讲民族自治,主张各少数民族在共同抗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这种变化的标志就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3]在此会议之前,与党的自身成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主要是强调民族地区联邦制,这时没有特别关注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但是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要学习理论结合实际的做法,积极倡导在中国就要具有中国的特色去解决问题。1939年毛泽东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梳理中国的民族发展过程及各方面的实地调研的资料,发表了著名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使我们掌握和理解中国民族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现实维度: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措施要点
1.始终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加强对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是处理民族问题有力的人才保障和宣传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有效途径。在党的历史上,有许多记载体现党对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重视,“1937年延安中央党校办了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有藏、彝、苗等少数民族青年。1939年中央党校又办了回族干部训练营,西北工作委员会还为藏族干部办了学习班,陕北公学成立了民族部。”[4]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颁布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中规定了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同时也要培养从事民族问题的干部,也不断大量培养民族地区干部等内容。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语言不通,从少数民族中选拔出的干部既了解民族特点,又带领民族地区的人们与党无障碍地沟通互助,促进了民族地区与党中央的密切联系。如今新时代下党的二十大修改的党章里也强调着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是对党的组织能力与政治功能提高的有效手段。
2.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始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认可和升华。在一个多民族交融发展的中国,怎么去解决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民族之间的问题,这是党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之一。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党在一大和二大中都明确提到“自治”和“自决”。虽然在1931年也提出来建立自己的自治区域的主张,但没有根据中国具体国情而定,还是沿用着苏联关于民族问题的看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对民族区域自治方面的问题做了较全面的解释和具体的规定。直到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载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性地把这项政策提高到国家层面的绝对地位,此后党也一直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迈进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也不断强调着“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这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不同国情基础上,体现出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纲领的丰富与完善。随着党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体现了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相信在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和十个坚持的历史经验下,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稳定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有着显著性的帮助。
三、价值维度: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价值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之一
解决问题的科学理论指导着政策的正确制定与实施,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不同历史时期理论的生动呈现。1949年以前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境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出现,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对认识论的学习掌握,逐渐在革命事业中建立起对中国民族问题更深入的调查与研判,具体表现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一系列理论上。大革命期间的中国共产党尚处于国际共产组织的指导下,对掌握具体国情的重要性未给予重视,未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到长征时期,随着红军大部队实地到达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与少数民族群众朝夕相处中,中国共产党从上到下都亲临民族问题的发生与解决,党在处理民族问题上坚持以各民族平等团结为基本的原则和为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为最终的目标,为少数民族群众带来了新的生活与希望。在六届六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遵循的民族理论进一步与中国具体的实际相结合,另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谈到“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6]自此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逐渐系统化,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出适合中国各民族的民族政策,实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之一。
2.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是给予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中国方案
在十九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资本家对所发现新大陆其他民族的疯狂掠夺,马克思始终是以人类整体的发展为主要目的,提出“古往今来每一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7]说明各民族之间无高低之分,应当以平等团结的关系共存。19世纪到21世纪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问题有着共同性和特殊性,不同的种族生活造成千百年来中国是由多民族组成的事实未曾改变,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期认真对待中国各民族人民,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民族理论的阐述对世界上沒有独立解放与无法争取平等的民族而言是极具指导性的原则、观点及方法论。尤其党二十大的召开更提出了民族工作高质量的发展,向世界用中国的发展来切实地说明中国化的民族理论是能有效地解决多民族国家的民族问题。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一系列探究不仅是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同时也是为世界上其他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给予了中国方案,实为为其他多民族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风雨路,创造了不胜其数的执政奇迹,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民族问题的结合,其中不同历史时期关于各民族之间矛盾问题的处理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挥着它科学的实践性与创造性,同时在党有力的领导下,适配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和政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内容的一脉相承和丰富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多民族繁荣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二卷):622.
[2]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2022(02):106-112.DOI:10.13713/j.cnki.cssci.2022.02.014.
[3]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5.
[4]中共中央统战部.民族问题文献汇编[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8.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47.
[6]《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34.
[7]《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46-47.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