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感官的交响曲
2023-05-30王铁青倪华东陈艳芳朱泽铧
王铁青 倪华东 陈艳芳 朱泽铧
亲爱的孩子们,读着莫言的《故乡的原野》,你是不是有这样一种错觉:似乎就置身在莫言的故乡,一边走一边倾听他对故乡、对故乡原野的美好回忆和深情眷恋。为什么莫言笔下的原野有那么强大的魅力?这主要源于莫言融合视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联合的描写方式,让你情不自禁地浸润到文章中,这种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通感”。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故乡的原野》,感受莫言是如何奏响这一首“感官交响曲”的。
咱们先来读读这部分文字:
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光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
这是文章主人公在池塘边倾听唧唧虫鸣的时候,勾勒的一个“青蛙开会”的场景。蛙鸣声是湿漉漉的,月亮的光彩是纷纷扬扬的,青蛙的气味更是会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短短几句话,莫言将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甚至“仿佛高密东北乡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的夸张想象融合在了一起。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你就在池塘边,聆听着,凝望着,幻想着这一切……
这种糅合不同感官的描写手法,就是我们刚刚说的“通感”。这种修辞手法,就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乾坤大挪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
莫言是一个极易调动这些感觉的作家,不仅是在《故乡的原野》,他在《透明的红萝卜》里也有这种写法,我们一起来看看:
河水温暖,没到了他的肚脐。裤头湿了,漂起来,围在他的腰间,像一团海蜇皮。他呼呼隆隆蹚着水追上去,抓住水桶,逆着水往回走。他把两只胳膊奓煞开,一只手拖着桶,另一只手一下一下划着水。水很硬,顶得他趔趔趄趄。他把身体斜起来,弓着脖子往前用力。好像有一群鱼把他包围了,两条大腿之间有若干温柔的鱼嘴在吻他。他停下来,仔细体会着,但一停住,那种感觉顿时就消逝了。水面忽地一暗,好像鱼群惊惶散开。一走起来,愉快的感觉又出现了,好像鱼儿又聚拢过来。于是他再也不停,半闭着眼睛,向前走啊,走……
这段文字,可否调动你的感觉?有触觉,有视觉,有听觉,并且在这些单一的感觉中,还夹杂着其他感受的表达方式。可以这么说,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会感觉这些文字是有温度的,是跳跃的,是有生命力的。看完这一段,即使我们没有看过《透明的红萝卜》,也可感受到这个片段写的是一个怎样细腻的孩子,他对外界天生敏感,却不善于表达,他生活的环境是凄凉的,却能从平常事中找寻片刻喜悦。这就是善于调动各种感官进行创作的莫言,以笔为指挥棒,让整个儿表达带着交响乐般的“此起彼伏”。
除了莫言,朱自清也是一个“通感”能手。他善于让音乐和景物产生共鸣,从而幻化成自身情感的寄托。比如,他在散文《歌声》中这样写道:
这是在花园里。群花都还在做她们的清梦。那微雨偷偷洗去她们的尘垢,她们甜软的光泽便自焕发了。在那被洗去的浮艳下,我能看到她们在有日光时所深藏着的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以前锦绣般在我眼前的,现在都带了黯淡的颜色。——是愁着芳春的销歇么?是感着芳春的困倦么?
大约也因那蒙蒙的雨,园里没了秾郁的香气。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园外田亩和沼泽里,又时时送过些新插的秧,少壮的麦,和成荫的柳树的清新的蒸气。这些虽非甜美,却能强烈地刺激我的鼻观,使我有愉快的倦怠之感。
整段文字读下来,自始至终都带着各种感觉的联合“作战”,你要是稍微弱化其中一种感觉,那就失去了滋味。
群花是朱自清在回忆歌声的时候想到的具体意象。她们“甜软的光泽”,你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光泽是怎样的?是我们用眼睛去感受的,可朱自清用“甜软”这个带着味觉和触觉的词加以修饰,瞬间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光泽是那样柔和,那样绵软。可以这么说,这样的光泽,就好像咱们吃着海绵戚风蛋糕的感觉,甜甜的,软软的,柔柔的。再看那些自带感情的色彩:“恬静的红,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与绿”,颜色是属于眼睛独有的享受,可朱自清却让这些颜色带着无尽的个性色彩,仔细回想,好像这些颜色跟这些情感词汇有着无法言喻的契合,仿佛它们本就是这样的组合。是歌声中淡淡的哀愁化成了眼前黯淡的花朵,让我们看到了春的困倦,感受到了一丝丝不可言说的忧伤。
再读这句:“涓涓的东风只吹来一缕缕饿了似的花香,夹带着些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这时,低沉的音乐有了变化,“花香”只剩一缕缕的,还是充满饥饿感的,但是伴着花香的是“潮湿的草丛的气息和泥土的滋味”,这就说明,虽然春天即将逝去,但希望依然在,依然有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精神为之一振。同理可以知曉,这正是轻快有活力的音乐给人身体上和心灵上的震撼!
我们可以在这两段文字中感受到,朱自清把自己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到这些景物中去了,感觉的转移,将歌声完全转化为我们能够触摸得到的、看得到的、嗅得到的具体事物,从而把歌声描绘到极致,深入歌声的灵魂深处,用文字传达给我们每一个读者。
通感手法的运用,就是唤醒你的感觉,甚至是多种杂糅交错的感觉,从而唤醒最终的第六感——你对书中环境、书中人物产生的情感,引起共鸣。孩子们,你们也是文字的指挥家,只要你找准感觉与感觉之间的共通之处,一笔笔勾描刻画,这部交响曲,还愁没有听众吗?
(注:《故乡的原野》选自《莫言给孩子的八堂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