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按下森林乡村建设“快进键”
2023-05-30刘玉明任利红
刘玉明 任利红
天蓝水清、绿树成荫。走进三门峡市的各个乡村,“绿起来”已成为发展中最动人的底色。
今年以来,三门峡市围绕“增绿量、优布局、调结构、强功能、提效益”主线,明确“统筹谋划、示范带动、分级递进、全域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按照“先干流、后支流、再全域”的推进步骤,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以村庄自然条件和产业特色构建森林乡村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森林乡村示范村,打造森林乡村示范精品。
“按照省里统一部署,我们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制定全市乡村科学绿化美化3年行动方案,在建设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基础上,将全市1193个涉农乡村全部纳入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范围,计划3年全部建成县级以上森林乡村示范村。”三门峡林业局负责人介绍。
为打造森林乡村示范村,三门峡市突出沿黄16个乡(镇)90个村、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保育带7个乡(镇)66个村,特别是全市涉农乡(镇)政府所在地的62个村,突出“巧植入、微改造、精提升”建设内涵,优先开展省、市、县三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形成分层递进、全面提升的三级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体系。
在“巧植入”方面,三门峡市植入生态文化元素,让乡村外增“颜值”、内提“气质”。全市新建森林乡村示范村均在村边、河边、路头等区域开展植绿补绿,建设路河沿线风景林、林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开展农户庭院绿化美化、“一村万树”“果树进村入户”,建设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村口建设标志性绿地,推广栽植榆树、椿树等乡土树种,连翘、樱桃、核桃等特色经济林树种,以及银杏、楸树、黄连木等珍贵树种。灵宝市祝家营村、湖滨区寺庄村等通过建设党建公园,临路墙面喷绘、彩绘等形式,宣传历次党代会、核心价值观、两山论、中国精神、重要历史事件等党史内容。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渑池县洪阳镇北沟村、英豪镇后营村等利用村内宣传栏、墙体彩绘、悬挂条幅等进行生态文化科普,普及宣传生态知识,古树名木建立围栏并挂牌保护,绿化树木悬挂标识牌等,提高植绿护绿意识。湖滨区高庙乡黄底村、渑池县英豪镇周家山村等建设农耕公园,显要位置绘画“二十四孝”
“尊老爱幼”“村规民约”“河南方言”等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农村现有老旧物件碌碡、磨盘、水车、上马石、水缸、辘轳等,巧妙布置在游园、广场、村口等植入记忆元素使乡愁更浓,提升乡村吸引力。
在“微改造”方面,三门峡市陕州区原店村等对边角空闲地带进行微地形改造,营造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乔灌花草立体绿化效果。卢氏县黑牛村、渑池县利津村等对村内现有树木进行微整,对村内片林、围村林开展抚育管理,对新栽树木支撑固定、修剪疏枝、抹芽除萌,巩固提升绿化效果。渑池县雪白村等在现有林木资源中改建休闲游园,建设生态步道,种植乡土花草、特色蔬果,增添田园乐趣。
在“精提升”方面,盧氏县东幽村等收缴、置换、租用闲置宅基地,对已硬化的村部和庭院垒砌小花池、设置绿化箱等开发绿化用地,清理污水、塘沟开展绿化美化。灵宝市水泉城村等在入村路口、村内游园、村中公园等重要节点,开展增绿添彩植花。义马市苗元社区、示范区沙坡村等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村中每一处绿地由谁管、怎么管,通过开展乡村绿化技术操作栽植、管护培训,在村内培养一批园艺师、小工匠、土专家,提升道路绿化、节点绿化、游园广场等管护水平,确保长期保持绿化效果。
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带动了花木培育、乡村旅游等产业共同发展。今年以来,三门峡市森林乡村示范村建设已栽植雪松、侧柏、楸树、金枝国槐、红叶石楠、黄杨、南天竹、金鱼草等乔灌花草300余万株,仅苗木就为全市苗农带来1500余万元收益。渑池县寺庄坪村等苗木基地在满足本村绿化用苗的同时,对外销售大量苗木,村民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卢氏县文峪乡南石桥村、窑子沟村等连区建设村、陕州区张村镇五花岭村等生态乡村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其中,生态康养游、果品采摘游已成为三门峡市民及外地游客首选的旅游项目,更是当地村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三门峡市共建设省级森林乡村示范村30个、市级森林乡村示范村100个、县级森林乡村示范村200个,总绿化面积6278.2亩,占规划面积的100%。全市村庄环境有效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提升,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作者单位:三门峡市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