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化背景下长征精神与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探究

2023-05-30王晓娟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小学班级红色文化

王晓娟

【關键词】红色文化;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借鉴中外优秀文化创造的先进文化等;这是一种特殊形态革命传统与民族精神的一种载体,它有着明显的政治属性和社会价值。它不仅凝聚了党的力量,也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其包括“军民团结”的井冈山精神、“不怕困难凶险”长征的精神、“改变作风”延安精神、“登上科学高峰”的两弹一星精神等。这些都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红色文化极具凝聚力、感召力,对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民族自信心,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有重大意义。传承红色文化、不忘本史是最佳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爱国之情融于爱祖国之行之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一、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成员思想道德的高度融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气息,是班集体发展的血脉。良好班集体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加强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红色文化内涵入手,结合当前小学生身心特点,分析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现状以及原因所在,最后提出红色文化融入小学班级文化的有效途径。以期待红色文化视域下,较好地探索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可行之路,笔者就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做了深入的调研。

(一)班级文化价值不理解,文化内容不齐

当前受应试教育中单一考试选拔制度的影响,小学教育太早陷入“高考分”的枷锁。学生自主学习普遍不足,加之家长和社会对小学生过度关注。学校很容易形成“唯分数论”的教育环境,教师片面追求班级成绩的现象,忽视班级文化的建设。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使部分小学生失去自信和兴趣。在此背景下班主任角色就变得更加重要。笔者曾对我校部分初中班主任进行过一次访谈。在访问调查中,80%教师认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学习和纪律”;当学生成绩发挥不尽如人意时,教师便有了和学生谈话或请家长处理的念头。另外,有的教师把“差生”视为“问题学生”来对待。这些情况都反映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颇。由此可见,有一大部分教师还会处在“以分数论高低”的限制中,只重视学生的分数,却忽略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由于教师自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得某些老师把自己当成“问题”来对待,甚至采取惩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一现象既妨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养成与发展。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德育工作,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另外,现在的社会也面临着价值观多元化的难题,各种社会思想潮流冲击着我们的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都存在着侵蚀我们学生灵魂的危险;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使很多人丧失诚信,丧失自律。这一切使得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班主任德育工作更是举步维艰。道德思想建设存在着危机,班级文化建设蹒跚起步。

(二)班级文化目标不明确,精神引领失效

在班级建设方面,注重班级文化的建设,树立班级精神和价值观是首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组织单位,而班集体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班级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班主任都认识到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相当多的班主任并未认识到班级精神引领的重要性,却习惯性把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与树立班级价值观等同起来,班级建设缺魂。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忽视班级文化的培育和熏陶,更忽略了班级精神引导的重要性。有些班主任尽管认识到这一问题,却因为对班级精神缺乏了解而不能正确定位班级文化的方向。有很多班主任不注重发挥自己的作用,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很少去考虑班级文化建设的事情。在学校的班级评比中,有些班主任认为工作很烦琐,无暇顾及过多问题,把班级文化建设当成包袱,仅仅停留在表面。有的班主任认为,评比就是让学生拿第一,自己的班级成绩才最关键。班训、班徽和班规、班级目标只在评比活动中存在,评比才刚刚过去,以上的设定就形同虚设,再也没有发挥过班级管理的作用;有的班主任认为这些活动都很简单,只要将活动内容写下来就算完成任务了。班级墙上图片、宣传栏之类的也不过是摆设而已,不可能是班级发展中的催化剂,不能带动班级整体水平。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一张张贴在教室墙面的图片、标语缺乏文化熏陶作用,班主任缺乏宣传教育,学生对“文化墙”熟视无睹,环境育人失效。

(三)班级文化实施不到位,主体地位动摇

尊师重教是我们最崇高的教育理念然而勿忘,在教育全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班集体的管理要把学生的自我管理作为最高境界,而不是把班主任当作绝对的权威。如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对学生自主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那么他就很难真正地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所以,学校管理要尊重学生主体性、首创精神,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风就是学生的心。”如果班级文化建设过程完全取决于教师,学生的意见不被采纳,长期下去,学生思想僵化了,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信,人格发展得不平衡。这不仅影响到班级整体功能的发挥,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学生的个性被扼杀。所以,我们应该把班级打造成有活力、有朝气的团体,一定要使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学习、生活和其他各种劳动。另外,从班级建设的角度来看,学生主人翁意识不强,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降低,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班集体的管理。

(四)加强建设红色思想,弘扬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视域下的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长期坚持不懈的思想建设,弘扬和践行红色精神,要润物细无声,涉及每一个学生。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笔者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还具有一些实践经验。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注重红色文化与学校课程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但调查发现,大多数班级的文化建设存在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现象,流于形式等等,在教育教学中不渗透红色思想,没有形成班级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因此,如何把红色精神融入学校特色课程中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课题。由此造成红色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比如,班级红色主题只限于班主任的口头上,红色文化只存在于具体班会课上。有些教师对红色文化内涵认识不足,甚至认为红色文化就是爱国主义精神,使得红色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大大降低。其次,由于缺乏对红色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部分学校领导和老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只注重形式上的创新,而忽视内容上的挖掘与传承。教师领会不深,红色视域下班级文化的构建,是全院师生的共同追求,而不是某些老师的作品。

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式

(一)依托本校红色资源,挖掘红色文化

让学生更多地知道自己学校的历史事迹,经历革命先辈的血本无归,现代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还让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因校而骄傲的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开展各项教育活动时,班主任可将一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故事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感染,进而增强其向心力。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借助多种主题活动,指导学生集体讨论和交流,让其在探讨和争论的过程中,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还应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运动会等。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学校旧址参观,通过给同学们讲解相关的革命事迹,渲染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共产党人的坚定理想、艰苦的斗争、百折不挠的红色精神。同时,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感受到校园的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班主任也可借班集体活动之机,引导学生从与教师交流互动中获得革命传统,培养爱国情怀,从而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上对历史知识学习时所产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到历史学科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操。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故事会的形式,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教育过程中,深度融合红色文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学生自豪感加倍、提升了文化素养。

(二)深化红色文化活动,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当代,是在学校开展道德思想教育的主要资源。在新时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特色、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必须把红色文化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强化大学生红色文化主题教育等,有利于提升其道德修养与政治意识,帮助其建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红色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上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传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是传承红色文化的最好渠道,更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思想培养的最好方式。通过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学生爱国情感的发展。

(三)弘扬红色文化精神,发挥主体地位

班級文化建设主要是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活动的策划、组织、执行,由以往的教师一手包揽,时至今日,学生实行自主管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和组织者,而不是单纯地扮演“观众”或“演员”的角色。开展班级活动时,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每周的红色主题班会课,班主任可一改唱独角戏的模式,先召开班干部会议,让学生探讨如何开展蕴含红色文化班级活动;活动开展期间,班主任只需做好活动的引导者,把班干部变成活动的组织者,其他学生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活动结束时再由班干部汇报活动效果。活动结束时,让学生发言,纷纷发表自己在盛会上学到的红色精神,班主任进行总结,做好学生的精神引领工作。

红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艳的底色。通过对“红色”概念的梳理以及与相关学科之间联系的研究,我们认为红色教育可以有效地融合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中,使之更加生动具体。新时期如何把红色资源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接纳与认可,就成了值得我们深思与讨论的问题。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思想和精神,能够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红色视域下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就是传承红色文化最好的方式。通过红色班集体的熏陶,能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红色班级文化内涵丰富。

三、结语

加强组织领导,增强红色意识,营造良好氛围。以史为鉴,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以革命传统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让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红色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用红色文化熏陶学生,它可以启迪学生,补充精神之钙;既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能养成良好的班风班貌,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提供一方高质量的土壤。

猜你喜欢

小学班级红色文化
小学班级管理中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 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小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策略
小学班级管理的艺术方法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浅析小学班级管理措施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