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好《民法典》,不做数据时代“透明人”学好《民法典》,不做数据时代“透明人”

2023-05-30李颜言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透明人民法典个人信息

文/李颜言 熊 鹰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当前,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在利用新技术收集、分析、使用数据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让人们变成了互联网上的“透明人”。为应对新时代的新挑战,《民法典》在人格权编设立了专章来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规范。本课依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要求,围绕《民法典》中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生活实际和成长需求,讲解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意识、具备法治思维,树立法治信仰、提高法治素养,最终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二、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意识、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但由于学习到的法律知识不多,再加上社会经验不足,普遍缺乏法治意识和维权观念。这要求教师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对法治事件、现实案例和常见法律问题进行分析,让其逐步增强守法维权意识,进而了解、认同、敬畏、践行《民法典》。

三、教学理念

1. 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

2. 以活动建构课堂,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重体验和感悟的活动课程观。

3. 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注重知识的生成,自主、探究、合作的知识建构观。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信息甄别活动和法律知识讲解,知道《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权利的界定,了解权利受到侵害后公民可以使用的维权手段,明确《民法典》中关于保护个人信息的原则,培养法治意识。

2. 通过分析生活案例、讨论法律问题,增强提高依法规范自身行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培养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精神,提高法治素养。

3. 通过分析案例和体验活动,明白《民法典》在推进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并认同《民法典》对公民生活的深刻影响,从而形成尊重、敬畏、践行《民法典》的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五、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了解《民法典》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以及个人维权手段。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认同《民法典》对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作用,并自觉在生活中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六、课堂实录

【导入】

教师:前一阵子,老师接到了这样一通电话——

(播放音频)“老师,您好!我是初一的小芸。我最近遇到了一些麻烦事,特向您请教。开学后,我在某教育应用程序(APP)上填写了我的姓名、电话、年龄、教育背景等信息,不久之后便频繁接到推荐网课和培训班的骚扰电话。在这些电话里,对方不仅叫得出我的名字,甚至还知道我读哪个学校、在哪个年级,我妈妈也收到了冒充我同学发来的诈骗短信……我觉得自己现在就像个‘透明人’,谁都知道我的个人信息……”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说一说你们所经历过或听说过的有关个人信息泄露的事。

学生1:我有一次在学校门口遇到有人邀请我登记个人信息,然后送我小礼物。结果,我登记信息后,就开始不断收到推荐补习班的骚扰短信和电话。

学生2:我有次将手机接入了不需要密码的免费无线网络,结果电子支付密码被盗,幸好银行卡里没存太多的钱,否则损失惨重。

学生3:我父母在购房中心看房子时登记了电话号码,之后就不断接到各种陌生房产中介打来的推销电话。

教师:看来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泄露是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况。民有所呼,法有所应。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我国推动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历史性时刻。《民法典》用专章对隐私权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作了相关的规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民法典》,开启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之旅,不做数据时代的“透明人”!

【第一篇章:学“典”明理】

教师:说到个人信息保护,你们知道什么是个人信息吗?请同学们来做一做“信息甄别员”,快速抢答以下内容是否属于小芸的个人信息。

① 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微信、QQ等;

② 文具、书籍、床头柜、电冰箱、电视机等;

③ 手机定位、车辆行驶轨迹、租车记录、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记录等;

④ 淘宝投诉电话、学校地址、杂志投稿邮箱等;

⑤ 人脸、声纹、指纹、虹膜、基因等。

学生:①③⑤属于个人信息,因为能够通过这些信息内容识别出特定的人;②不是个人信息,因为这些东西没有附着信息内容;④不是个人信息,而是社会公开信息。

教师:同学们的判断非常准确。请大家翻开《民法典》,阅读其中对个人信息的界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教师:那么,在生活中遇到个人信息被侵害的情况后,我们该怎么办呢?此前,小芸在网上搜索了许多与个人信息泄露相关的新闻报道,发现社会上不少公司和机构都存在过度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情况。

【第二篇章:以案说“典”】

(展示案件)2019年2月,黄女士与朋友在聚餐闲谈时,突然被对方问起自己是不是肠胃不适。黄女士非常惊讶,她确实身体不舒服,但并没有将这一情况向任何人透露过。朋友说她是在某读书APP中发现黄女士阅读了大量与肠胃保健相关的书籍才判断黄女士肠胃不适的,因此出于关心便向黄女士询问。打开朋友说的读书APP后,黄女士惊讶地发现,该APP不仅未经许可获取了她的微信好友关系,还自动关注了同时使用该读书软件的微信好友,即使取消相互关注,对方仍能查阅自己的阅读信息。见状,黄女士越想越不安……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黄女士会如此不安?个人信息泄露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1:生活安宁受到侵扰,个人隐私被侵犯。

学生2:可能威胁个人财产安全。

学生3: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如普遍存在,会给稳定的社会秩序埋下隐患。

教师:个人信息被侵害会带来诸多危害,那么请你来支支招,告诉黄女士该怎么办才能避免个人信息被侵害。

学生1:卸载软件。

教师追问:这样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某些APP侵害个人信息的现状吗?

学生2:和这个读书APP的客服联系,看能不能解决信息泄露的问题。

学生3:向国家有关部门反映。

教师补充:可以向工信部、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反映情况。

学生4: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教师: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有法律常识!法律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不受侵害,当公民的个人信息遭到非法侵害时,我们可以通过与当事人协商、向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帮助、向有关部门(工信部、国家网信办)投诉、向公安机关报警、向人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展示案件结果)黄女士通过诉讼维护了自身的合法权益。2019年5月,黄女士以侵害个人信息为由起诉某读书APP的运营方。2020年7月30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此案进行一审宣判,认定该APP在未经用户有效同意的情况下获取其微信好友关系,并使用户自动关注微信好友,还向共同使用该软件的微信好友默认开放该用户的读书信息,构成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法院判决APP运营方停止利用APP收集、使用原告微信好友列表信息的行为,并删除软件中留存的原告的微信好友列表信息,向原告书面赔礼道歉,连带赔偿原告公证费6,660元。

教师:该读书APP的运营方在软件版本迭代中进行了调整。在后续版本中,登录注册和信息授权已经被拆分成两个步骤,而信息授权即使被拒绝也完全不影响用户使用该APP。有专家认为,黄女士的胜诉以及软件产品的调整和整改是国家为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所释放的积极信号,开创了互联网行业保护个人信息法治化发展的新局面。

教师总结:不断增强的公民法治意识、国家机关的严格管控、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全方位构筑起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屏障。小芸的问题解决了,但在数据时代,每天仍有大量公民的个人信息存在被非法获取、使用的风险。不做数据时代“透明人”,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学法、用法,更要护法、传法。

【第三篇章:与“典”同行】

教师:为增强大家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我想请你们来当一天的“法典宣传员”,和其他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合作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1. 小组1以“公共无线网络要慎连,不明链接要慎点;个人信息若泄露,善用法典来维权”为宣传标语制作海报,进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普法宣传。

2. 小组2以“个人信息,法典护航;你我齐行动,共创好生活”为宣传标语制作海报,进行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普法宣传。

教师总结:感谢同学们的精彩展示!国泰于法正,民安于律清。《民法典》为我们撑起个人信息的保护伞,构筑起个人信息的防火墙。我们更应知法于心,守法于行。希望同学们不仅在今天的法治小课堂、更要在未来的社会大展台上真正行动起来,成为《民法典》的积极宣传者、忠实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不做数据时代“透明人”,让法治之光点亮未来!

七、板书设计——法盾

【点评】

首先,该课依照“基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以各种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例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民法典》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实现了法律知识讲解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法律并不遥远,法律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其次,该课重视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构,通过学“典”明理、以案说“典”、与“典”同行三个篇章,把活动作为开展教学设计和承载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切实做到了“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并且法治主题突出,逻辑思路清晰,节奏鲜明、推进感强。

再次,在教学中,教师努力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将以案释法与情景教育有机融合,有效激发了学生在合作探究与交流分享中学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最后,该课重视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落实,通过引领学生做“信息甄别员”“法典宣传员”等,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进而了解法治知识,学会维权方法,由此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

点评人:熊鹰

猜你喜欢

透明人民法典个人信息
无信不立 无诚不久——民法典中关于合同的那些规定
如何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保护进入“法时代”
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警惕个人信息泄露
透明人
日本新外相是个“透明人”
个人信息保护等6项通信行业标准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