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实验背后的故事
2023-05-30曹海艳
曹海艳
“正确地提出问题是迈出创新的第一步。”“非经自己努力所得的创新,就不是真正的创新。”这两句话是我创新之路的心得。作为一名爱好钻研的初中生物教师,教材中的实验总是能激发我强烈的探索欲。下面,我结合教学实例和大家分享我在七年级下册“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这一实验中的创新实践。
一、化难为易,创新实验器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验教学前,我先根据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整理相应的实验器材——铁架台、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火柴、钢针、托盘天平、石棉网、量筒、花生种子等,并开始实验“尝试”。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问题:对于学生而言,铁架台较笨重且难以安装;酒精灯和火柴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温度计难以被固定。
针对以上问题,我制订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相对轻便的三脚架替代笨重的铁架台;以打火机替代酒精灯和火柴;用剪刀或梅花起子在硬纸板上钻小孔,将温度计旋进小孔中,利用温度计和硬纸板间的摩擦力实现对温度计的固定。
教材原有的实验方案对于教师而言比较简单,但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及安全风险。我通过创新实验器材,不但降低了学生进行实验的难度,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享受实验的乐趣。
二、准备周全,明确实验操作
为保证实验效果,我在实验前做了一系列的准备:第一,备好实验器材;第二,要求学生提前熟悉实验器材的名称及作用;第三,为学生设计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按照相应步骤操作,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我安排学生两两一组,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和分工能力,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对其进行适当引导。
1.托盘天平的使用
学生初次使用托盘天平时,难免存在不当的操作。这需要教师耐心地一步步引导,明确托盘天平的操作要领:
(1)先把游码移到标尺的0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左右平衡,再称量物体;
(2)在托盘天平的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
(3)在称量的过程中,不可再触碰已经调节好的平衡螺母。
2.花生的引燃
由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引燃花生应使用打火机的外焰,花生燃烧后也应使用外焰进行加热。
3.温度计的定位
温度计应浸入水中,且不能接触瓶底和侧壁。
4.锥形瓶的使用
不能直接加热锥形瓶,否则会有炸裂的危险。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切实感受到了花生种子中含有的能量。做实验不仅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真正实现了“动中学、动中悟”。
三、走进家庭,使实验装置“生活化”
在完成实验的课堂教学后,我不禁思考:能否让这个实验走出课堂,走进家庭呢?
当我提出这个想法后,学生们灵感迸发,列举出各种用生活中的物品替代实验材料的方案:用家用蒸架代替三脚架;用铁罐、易拉罐代替锥形瓶;用电子秤代替托盘天平;用有刻度的量杯代替量筒。
从课堂中的实验我们了解到,花生种子是暴露在空气中燃烧的,这导致了燃烧过程中热量散失过多的问题。这个难题应该怎么解决呢?在我苦苦思考之时,化学老师点醒了我:“减少热量的散失可以从导热材料入手。导热性排在前四位的材料分别是银、铜、金、铝。”
经过化学老师的点拨,我产生了用易拉罐制作一个“防止热量散失装置”的想法。在易拉罐的靠罐口位置,用钢针分别在前、后、左、右钻通气孔;前、后的通气孔需加工成方形,其中用于放花生的方形孔较大,另一处的方形孔较小;上、下易拉罐接触的部分需找到合适的位置钻通气孔,并用剪刀剪两个条形孔。上述措施的目的是保证空气对流,氧气充足,使花生在罐内充分燃烧。
该实验装置材料简单,由上、下两个易拉罐构成:上易拉罐导热性好,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下易拉罐钻有不同的通气孔,能在防散热的同时保证空气的对流,使花生充分燃烧。通过重复实验验证,“防止热量散失装置”防散热效果较明显。
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改进了“防止热量散失装置”。在该装置上增加一个小易拉罐,采用小罐外套大罐的结构,具有更好的防散热效果。
四、实验创新小结与感想
1.不断努力,攻克难题
只有花生充分燃烧,才能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快速转化为热能,保证释放充足的热量。保证花生充分燃烧的三个条件包括可燃物、助燃剂和点火源。在这个实验中,干花生是可燃物,打火机是点火源,重点是作为助燃剂的氧气。点燃的花生在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会由于缺氧而迅速熄灭。
制作“防止热量散失装置”的难点是保证良好的空气对流。通过反复实验,我得出了满足条件的实验装置制作方案。
2.关注细节,减少误差
在改进实验装置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需注意的细节:易拉罐的底部是向上“凸”的,若不压平则很容易碰到温度计,进而影响水温的测量,导致实验数据出错;用硬纸板固定温度计时,硬纸板要有一定的厚度,这样才能通过摩擦力固定温度计;引燃花生时要尽量将打火机靠近装置入口,这样便于引燃后快速将花生放入,以减少热量的散失。
3.积极创新,教学相长
创新的灵感源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相辅相成,共同成长。教师在给学生提供机会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提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