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有温度,言行要适度

2023-05-30王雪萌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绘本校园语言

王雪萌

▎选题思考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种攻击性行为,它既包括直接欺凌,也包括间接欺凌。当前,我国的校园欺凌现象时有发生。《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指出,在班级等集体中实施歧视、孤立、排挤的,多次对特定学生进行恐吓、谩骂、讥讽的行为都被视为校园欺凌。

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中南大学举办“社会风险与校园治理”高端论坛。论坛发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中指出,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的主要形式。按照校园欺凌的方式进行分类,语言欺凌行为发生率明显高于社交、身体以及网络欺凌行为,占23.3%。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语言暴力,会对被承受者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使其形成“退缩型人格”或“攻击型人格”。

语言欺凌是校园欺凌中的“软刀子”,容易被忽视,往往伤害更大。因此,依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七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了解语言有温度,探讨校园欺凌应对方式,既能满足学生的实际生活需求,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活动理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指出,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抑制冲动行为”。伴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七年级同学们倾向于与伙伴交往,有表达自己欲望的强烈冲动,却不懂得轻重。我们曾对本校七年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题目涉及“你听到的最恶毒的一句话”“这样的语言对你有怎样的影响”“你通常会采用怎样的应对方式”等,结果显示:有的学生意识不到自己或他人的某些语言攻击会带来伤害,有的学生面对恶意的语言攻击时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根据要求,结合七年级学生发展需求,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尊重他人,团结友善、不恃强凌弱,帮助其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意识,以及指导其学会减少语言伤害,以非暴力语言沟通,这些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活动对象

七年级学生。

▎活动时间

45分钟。

▎活动方式

绘本阅读、绘本表演、案例分析、活动体验。

▎活动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欺凌在校园生活中的表现形式与危害。

2.引导七年级学生学习适应发展中的新自我,尊重他人,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各种矛盾。

3.引导学生学习面对语言欺凌的应对方式,并练习非暴力语言沟通方式。

▎活动准备

分组:6—7人为1组,共6组。制作课件、活动记录单。

▎活动过程

课前约定: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可能会触碰到同学的伤痛处,并且涉及个人隐私,所以请同学们离开今天的心理课堂时,带走学到的方法,留下别人的故事。

1.团体暖身阶段:体验“手指操”

活动过程:今天老师邀请全体同学跟做“醒腦操”。跟老师学习一遍之后,同学们可以找到一个你身边的小伙伴,一人喊口令,一人尝试做“手指操”,之后两人互换一次。

同学们互相评价:对方口令喊得好不好,对方“手指操”又做得怎么样?同学们,你听到了什么样的评价,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觉得很有趣,我看到每一位同学都很努力想喊好口令,做好“醒脑操”,而且也收获到了不同的评价。我们面对或正面或负面的评价,或欣喜或沮丧。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语言的温度和言行的适度”这一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参与的热身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引出主题,为主体活动做铺垫。

2.团体转换阶段:绘本阅读

活动过程:每个小组同学在组内阅读绘本故事《是从蜗牛先开始的》。组内阅读之后,同学们在组内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

教师小结:整个绘本的画风以油画为主,加上了油蜡笔和铅笔等,所以在色彩丰富的同时,画面中的动物又不像寻常绘本所呈现的那般,而是那种暗沉又带点儿冷静的感觉。

教师小结:《是蜗牛先开始的》讲述的是一只蜗牛遇到了猪,猪又遇到了兔子,兔子又遇到了大狗……总而言之,一句不好的话引发了一连串不好的循环。

设计意图:绘本阅读和组内分享阅读感受,帮助同学们过渡到活动的主题,做好团体的过渡与转换。

3.团体工作阶段

(1)活动一:把绘本故事演出来

活动过程:同学们在阅读和分享绘本故事之后,从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同学,由选出的同学为我们参演绘本故事,带给我们更直观的感受。表演结束后,老师提出问题:动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又带给彼此怎样的感受?这样的事情我们在学校生活中是不是也遇到过呢?随机请几位同学发言分享。

教师小结:随着故事情节推进,我们好像看见动物们之间有一个个无形的炸弹,从一只传给另一只动物,在自己受到伤害的同时也不断伤害别人,做出破坏性行为。语言有温度,我们的语言可以温暖到别人,也可能会伤害到他人。

语言欺凌的表现与危害:如果在校园生活中使用嘲笑、侮辱、诽谤、诋毁、歧视、蔑视、恐吓等不文明的语言,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感受到痛苦和伤害,都属于校园欺凌中的语言欺凌。语言欺凌的影响有多大?一是可能会形成退缩型人格,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二是可能会形成攻击型人格,进行以暴制暴的报复,对施暴者和附和者的仇视和怨恨。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参演绘本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的低温状态,了解语言欺凌的表现与影响。

(2)活动二:ta的心事

活动过程:呈现故事,“ta的心事”:ta在小学时与同学相处得并不那么融洽,刚刚进入初中学习时,ta原本满怀期待地来到新学校,但几个月后,ta跟妈妈说:“我不想去上课了,大家都讨厌我……”

小组分享: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ta可能经历了什么?ta可能听到哪些让自己很受傷的话语呢?

情景体验:每个人拿出一张纸。接下来呈现的一系列话语,都是ta上初中以后可能听到的。如果你觉得ta听到这些话,会感觉不舒服时,就捏一下手边的纸,越不舒服,越用力捏。

(3)活动三:小组聚焦找方法

分组讨论:如果我遭遇和ta一样的困境,我可以如何应对?如果身边的人遭遇和ta一样的困境,我可以怎么帮助ta?

小组和班级分享:请每个小组先进行组内分享,汇总本小组的应对方法,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在全班分享,教师请学生助理帮忙记录方法。

生1:不理他。

生2: 告诉我的好朋友,看看他有没有好办法。

生3:给他?回去。

……

教师小结:如果你是语言欺凌的亲历者,你可以尝试:第一,求助他人,如家长、老师、朋友等;第二,使自己强大,肯定自己;第三,学会合理合法的反击;第四,运用法律武器,如《天津市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若干规定》等。

如果你是语言欺凌的旁观者,你可以尝试:第一,用语言温暖ta;第二,给ta一个温暖的拥抱,陪伴和倾听;第三,帮助ta求助他人,如家长、老师、朋友等。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是团体工作阶段中的重要内容,在已经充分了解与感受语言欺凌的表现形式之后,小组聚焦找方法尤为重要,这也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引导。七年级学生具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仍显稚嫩,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在找到更多的方法进行合并归类后,同学们的思路才会越来越清晰。

4.团体结束阶段:同龄人的故事

活动过程:请同学们思考并分享,这节课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发?老师讲述曾经遇到一位中学生的故事:因为性格内向,在班级里不合群,所以小A在学生时代有过一段特别不愉快的经历,同学给他起各种难听的外号,经常刁难他,他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一天小A将一把折叠水果刀放进了书包里,所幸老师及时发现并引导,帮助小A走过了这一段人生低谷,他最终也顺利融入集体。

教师小结:当我们遭遇欺凌,请记住用头脑解决问题永远比用武力解决问题更有效。如果你遭遇欺凌,使自己强大,肯定自己;求助他人,如家长、老师、朋友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合法反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应对方法。如果我们看到校园生活中的欺凌现象,那么用言行温暖ta;给ta一个温暖的拥抱,陪伴,倾听;帮助ta求助他人,如家长、老师、朋友等。

设计意图:深化认识,落实践行。

▎课后反思

从《让悲伤逆流成河》到《少年的你》,伴随着青少年校园欺凌题材影视作品的热映,以及一系列相关案例的曝光,“校园欺凌”的话题一次次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何回应学生的关切,如何在学生有困惑时给予学生适时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是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热身活动以理解为前提,游戏引入,聚焦当下;主体活动以问题解决为导向,以共情和寻找资源为主体;结束部分以落实行动为目标,传达信心和方法。

整堂课辅导思路层层递进,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热身活动“学做醒脑操”,在同学互相评价的过程中自然引入主题——“语言有温度”。“放大镜——关于语言欺凌”的活动设计中,引入绘本故事,学生在阅读绘本,体验角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发思考,绘本故事的选择比简单讲授更容易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思考和认识。“ta的心事”以及总结分享环节,作为本节课的工作阶段与总结阶段,在情境设置中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畅所欲言,给出在校园生活中应对语言欺凌具体可行的方法。在这个活动的环节,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与交流,对学生抛出的看法及问题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与引导,注重课堂的生成。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学生有兴趣积极地参与活动,并能将活动中的思考迁移到自身行为的选择过程中,基本达成了课程目标。

猜你喜欢

绘本校园语言
绘本
绘本
绘本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