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心理发展的促进
2023-05-30
现在,很多孩子与家长认为运动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花时间去运动,还不如多刷几道题,多背几个英语单词。其实这是一个极其错误的观念。运动除了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外,对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增强意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运动使学习更高效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及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联合展开的“人类脑计划”研究发现,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大脑神经纤维和突触的数量,促进大脑的发育,提高人们的记忆和认知能力。体育运动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运动中,既要求运动者能对外界物体(如球類、器械等)做出迅速准确的感知与判断,又要求能迅速协调自己的身体以保证动作的完成。这样长期的运动能促进人感觉、知觉能力的发展,提高人的反应速度和直觉判断能力,使人变得敏锐、灵活。
哈佛大学医学院约翰·瑞迪教授撰写的《运动改造大脑》一书也表明,运动能改变大脑结构,从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效。
人在运动时会分泌多巴胺、血清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三种神经传导物质都与学习有关:多巴胺是一种快乐情绪物质,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血清素与情绪和记忆有直接的关系,运动后血清素增加,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去甲肾上腺素使人注意力增强。当心情愉快、专注力强、记忆力好时,学习效果自然会更好。
芝加哥一学校曾进行运动实验——“芝加哥零时体育计划”,学校要求学生们每天上课前早到1小时,进行跑步等各项运动,运动时佩戴心率监测仪,让心跳达到最高值或最大摄氧量的70%,运动结束后开始上课。一段时间后,老师们发现:上课打瞌睡的学生明显减少,师生互动增加,学生发言更踊跃,寻衅打架减少,测验成绩普遍提高。
英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每天坚持60分钟以上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提高一个等级。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运动的习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学习成效。
运动使心理更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高发,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指出:“我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条件这么好,心理却如此脆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运动。除了学习、上课外辅导班、看手机、玩电脑游戏外,现在的孩子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运动的时间很少。而70后、80后的人,小时候经常会进行丰富多彩的运动。
运动可以分泌更多的快乐激素——多巴胺,使人心情愉快、精神振奋、呼吸畅快,整个人都会由内而外地轻松起来,情绪变得更积极。运动可以阻止负面情绪的产生,并且能将已有的负面情绪加以排解,从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如果长期缺乏运动,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长期堆积在心里,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此外, 体育运动还被公认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心理医生认为体育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消除焦虑症。有些人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减轻或消除。
孩子,运动起来吧!每天坚持1小时以上的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运动使意志更坚定
体育运动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周围人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意志品质既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又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体育运动需要克服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是培养人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爱运动的人,自信、有力量,遇到问题能积极应对。除了自信,勇敢、坚持、抗挫能力强等优秀的品质,都可以从运动中获得。遗憾的是,有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初中生比例为8%,远低于美国63%、日本65%的水平。
选择什么运动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自己对运动的热情和坚持,在运动中感受到乐趣。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会成为你终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