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动物进化论
2023-05-30古火拉兹红色皇后
古火拉兹 红色皇后
中文常用名:风狸
中文正名:鼯狸
学名:Coelomaia①
异名:风生兽,猦母
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灵猫科-风狸属
风狸最早引起人关注的原因,是它竟然匪夷所思地“杀不死”。它神奇的脊骨,可以让一个成年人踩在背上而不伤,又可以扭曲成U形而不骨折;从高处摔下,它会张开皮膜当作降落伞,因此也很难摔死。
《海内十洲记》描述这种动物刀枪不入,入火不烧,打之如灰囊,遇风则复活——神奇的是,这种动物的描述虽然有夸张和舛误之处,却也有着现实基础。
演 化
风狸所属的灵猫科动物在亚热带、热带地区并不罕见,著名的“猫屎咖啡”所说的“猫”,就是灵猫。风狸是灵猫科动物在特定环境下发生演化的结果:它们演变出了和鼯鼠、鼯猴等类似的短距离滑翔能力。
但风狸最神奇的地方并不是会飞,而是其独特的骨骼结构。和生活在密林中的鼯鼠、鼯猴不同,风狸主要生活在热带的椰林、棕榈林中,由于缺少茂密的枝杈,滑翔时从空中摔落的情况并不罕见,为此它们演化出了独特的肌肉骨骼结构,以便能从高空摔落中幸存。不过,一旦落到地上,风狸也需要能够快速逃跑,因此,它的皮翼不可能太大,这又反过来制约了它的滑翔能力。风狸就是在这种妥协和平衡中演化出来的。
动物那些在人类看来神奇的异能,背后其实都有着痛苦的渊源。对于风狸来说,尽管经常从滑翔中摔落,却已经幸运到足以保命了。
灵猫
形态特征
风狸体型小,类似鼬,有小皮翼,看起来就像鼯鼠和鼬的杂交物种。风狸被毛为泛着蓝辉的黑色,上有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因此在中国古人的记录中,有“似豹,青色”一说。为适应树栖生活,风狸的腕骨非常灵活,爪尖利不能回缩,脚趾可以对握,但与灵长目不同,风狸的拇指和食指与其余三指对握。尾亦如貂,粗大而尾毛蓬松,约占体长的30%—40%,后半部分有黑黄环,尾端黑色。
风狸身上最奇特的部分是脊椎骨。它的整根脊柱非常粗壮,占体重的8%,腰椎骨数比一般的灵猫科多出一倍,因此很有柔性,可以做出各种曲折转圜的动作,能让风狸钻进很小的缝隙。当肌肉收缩时,脊椎骨会通过特殊而发达的突出骨结构相互咬合,使它的背变得异常强韧。这和现存的盔鼩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这属于典型的趋同进化。风狸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肋骨与脊椎骨的连接关节可以小幅活动,这使风狸可以通过上下滑动缩小胸腔厚度,这也是它能钻进窄缝的另一个原因。最神奇的是,风狸的胸骨、肋骨、锁骨和脊椎骨可以联合为一体,这会让它的整个胸腔具有极强的抗压能力,可以禁得起一百千克的重量而不受伤。不过,由于这时的胸腔扩张幅度减小,会令其呼吸变得困难,无法持续太久。
鼯猴
风狸的外皮和身体之间有着发达的筋膜,这让它们摸起来像一张可以随意揉搓的皮草。当风狸受到挤压时,坚固的胸腔会像保险箱一样保护好心肺,而肠胃等柔软的腹部脏器则在拱形的脊椎骨、筋膜和肌肉的保护下安然无恙。
盔鼩鼱:
盔鼩鼱是一种非常小的原始哺乳动物,生活在非洲中部,长得像老鼠,却并不属于啮齿类。盔鼩鼱体重只有五克左右,却能承受超过六十千克的压力,承重超过体重一万两千倍,其中的关键原因,就是它们演化出了超级结实的独特连锁状脊柱。
生活习性
风狸攀爬本领极高。斑点状的花纹能让它与树影混为一体。它们擅长跳跃,还能做短距离的滑翔。
风狸看起来非常可爱,却和它的近亲一样,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因为体型小,新陈代谢快,风狸一天要吃相当于体重三分之一的东西。它牙齿锋利,性情凶猛,会攻击树上的一切小动物,松鼠、鸟、蜥蜴、昆虫,甚至年幼的猴类。风狸喜欢猛咬猎物后颈将其杀死,如果猎物比较大,它们则会牢牢抱住猎物的后背,利用长颈咬住猎物颈部的大血管,吸饮血液。
盔鼩鼱(下)具有獨特的脊柱结构
风狸白天蜷伏不动,凭借保护色隐蔽自己,极少的情况下会突袭捕猎;夜里则像飞一样地在树间腾跃,主动奔袭猎物,攻击夜间视力不佳的鸟和幼猴。
在缺乏大型猎物的时候,风狸主要捕食昆虫。由于身体柔韧,它们甚至可以钻进棕榈科植物狭窄而坚硬的叶梗基部,用抗压力极强的脊背将其顶开,捕捉里面的蛀虫。
风狸的野外寿命约为六年。
繁 殖
发情期在春季,此时雌性风狸分泌物散发特殊的气味,招引雄性。雄兽则非常暴躁,为交配权激烈争斗。
妊娠期45天。每胎1—5仔,在树洞或废置的鸟巢中产仔。幼兽有毛,不睁眼,由雌兽独力抚育。出生后,45天可以在外活动,60—65天断奶,十个月性成熟。
社会行为
独居性。地盘性强。肛门下方的一对腺体会分泌出乳白色的气味物质,涂抹在树上标记领域。对同类有很强的攻击性。
鼯鼠
地理分布
海南及周围海岛。
近缘种
日本的特有物种镰鼬①与风狸同属,形状和习性都与风狸相似,滑翔能力却更强。它脊椎的样子很普通,但前脚拇指上的爪特别尖长,会寻找动物喉部的大血管,攮刺进去,快速杀死猎物。被大动物(包括人)抓到时,也用来猛戳敌人自卫。镰鼬能用风把人的皮肉切开的传说可能因此而来。
龙斋闲人正澄《狂歌百物語》中的镰鼬
考古发现
南宋名臣范成大曾在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至淳熙二年(1175年)间任广南西路静江府(今广西桂林)知府,其间接触过风狸。在《桂海虞衡志·志兽·风狸》一书中,他记载:
风狸,状似黄猿,食蜘蛛。昼则拳曲如猬,遇风则飞行空中。其溺及乳汁,主治大风疾,奇效。
从这段并不准确的记述中可以猜测,范成大或许并没有亲眼见过风狸,但他或者他周围的人被风狸尿和乳汁治疗过,才听当地土人谈起,从而知晓这种方外奇兽。
范成大说风狸像猿猴,可能是受到了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的误导。《酉阳杂俎·诺皋记下》记载:“南中有兽名风狸,如狙,眉长,好羞,见人辄低头。其溺能理风疾”,和历史上的风狸(风生兽)决然不同,这显然是一种灵长类动物,很可能是懒猴科的懒猴或小懒猴。
懒猴
释 名
如果参考鼯鼠、鼯猴的命名方式,风狸的正式名称应该为“鼯狸”或者“鼯猫”才对,只是因为风狸和风生兽之名流传甚广,为了方便理解,避免增加新的混乱,一般都遵从习惯以风狸为名。
风狸中的“风”字,最初可能只是代表它们乘风而行,后来却神化为风狸有风就能起死回生。风狸当然没有起死回生的异能,它也不是装死,而是在重压之下,因为胸腔变形导致呼吸不畅而昏迷,就像死掉了一样。如果这时候没有了挤压力,胸腔便会在肌肉的作用下复原变阔,从而扩张肺部,使风狸慢慢恢复呼吸。这一过程非常痛苦和危险,一旦挤压时间过长,导致脏器尤其是大脑缺氧坏死,即便之后压力消失,风狸也难以幸存。而如果像古人所说的那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更会很快死去。
传统中医往往因名定性,“风”字后来还增加了中医中“风”症的概念。范成大提到的风狸功效,甚至被《本草纲目》认可。
在古代关于风狸的记载中,《十洲记》是目前可查最全面的:
炎洲在南海中,地方二千里,去崖九万里,上有风生兽,似貂,青色,大如狸,张网取之,积薪数车以烧之,薪尽而此兽在火中,燃其毛不燋,斫刺不入,打之如皮囊,以铁椎锻其头数十下,乃死,以其口向风,须臾便活而起,以石上菖蒲塞其鼻,即死。取其脑,菊花服之,尽十斤,得寿五百岁。
世界上并不存在不怕火烧的动物,火烧不死只是风狸不怕锤压的演绎。《十洲记》本就是志怪小说,并不严谨,这可以从《十洲记》里,另一则对“火鼠”的记载中确证:
有火林山,山中有火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曰:山可百里许,取其兽毛,绩以为布,名曰火浣布,国人衣服之,此布垢洿,以水浣濯之,终日不洁,以火烧布,两食久许出,其垢即去,白如雪。
所谓的火浣布,就是石棉,《十洲记》却将之与火兽混淆在了一起。无独有偶,由于火兽不怕烧而风狸不惧捶压,后来人们又将这两者混为了一谈。事实上,风狸的皮和鼯鼠很相似,薄脆而无实用价值,更别说被火烧了。
不幸的是,和很多具有古怪特征的动物一样,风狸还被视为具有神异的力量,《十洲记》就说吃十斤风狸脑能长寿五百岁。虽然一看就是无稽之谈,但这类迷信却仍然层出不穷,而且并非古人专利,现代人同样认为它的肉能滋补身体。更可笑的是,由于风狸脊骨坚韧,竟被做成车挂饰物,用来保佑车行平安。
如今,风狸已经因为非法捕杀而灭绝了,连其近缘种日本的镰鼬也受到重创(虽然镰鼬根本没有特殊的脊椎骨)。在人类的踩踏下,这种向风而生的动物,最终还是无法起死回生了。
【责任编辑 :竹 子】
① 古希腊语Koilos(空)和Maia(母)组合而成。本名由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先生拟定,特此致谢。
① 镰鼬是日本传说中的一种旋风妖怪,形似鼬鼠,会用像镰刀一样的利爪袭击人,被害人虽然会被划开很长的伤口,但不会感觉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