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土地荒漠化现状与植树造林在荒漠治理中的应用

2023-05-30桑洪刚

吉林蔬菜 2023年1期
关键词:荒漠化植树造林造林

桑洪刚

我国幅员辽阔,可耕土地资源控制红线为18亿亩,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防止土地浪费和避免进一步沙漠化已是刻不容缓的重大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成因复杂,多年大力开发建设,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的同时也对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破坏。造成土地荒漠化因素很多,最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某些自然条件的逐渐恶劣变化促使土地荒漠化不断形成,而人为因素过度开发攫取和滥砍盗伐以及某些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环境保护利用则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发展。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不断侵袭和破坏人们良好的生存状态。

治理土地荒漠化已有几代人在努力前行,不断创造人间奇迹。多地区沙漠治理成效显著,为土地荒漠化治理指出了光明前景。治理方式各有千秋,要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实践检验,不断推广应用成熟经验,推而广之,扩大成效。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改善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避免土地荒漠化。要重视防护为主,充分发挥林业对土地荒漠化治理作用;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林牧生产体系;合理选择造林植被;加强管理和技术保障等,提高荒漠化治理成效。荒漠化扩展严重威胁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日常生活。荒漠化防治在全球行动中成为优先领域,必须科学评价荒漠化动态、现状和趋势进行实施。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有助促进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

1 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

1.1 植苗造林法:栽植造林、植树造林是植苗造林法的另外叫法,主要是用带完整根系苗木作造林材料,具有较强抵抗不良环境条件能力,而且生长状态稳定。对造林立地条件没有严格要求,具有比较高的造林成活率,并且成活率比较稳定。植苗造林法优点是生长稳定、适应性强,因而树种选择并未使植苗造林方法受到限制。总体来说,植苗造林法受造林地条件和树种限制较少,还能节省种子,便于管理,在所有造林方法中应用最广泛。植苗法应用主要是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及播种苗,像樟子松、侧柏就是营养繁殖苗。野生苗有时可应用在人工更新采伐土地上。苗木自身水分维持平衡决定苗木成活率,造林过程中要尽量保护苗木水分充足。

1.2 播种造林法:播种造林又称直播造林,林木种子可直播在造林地,便于大面积造林而且连育苗工序也可省去,使施工变得更加容易。但其对幼林抚育管理措施要求较高,也要求较严格的造林地理条件。其次,播种造林主要适于种源充足、易发芽和种粒大的树种,比如进行飞机播种的花棒种粒、紫穗槐种粒等小型种子,前提是造林地环境条件要好,灾害因素较轻和具有充足水分的造林土壤,更适宜处于边远人烟稀少地区造林。播种前消毒、浸种及催芽处理可以提早出芽,提升幼苗的抗力,减少鸟兽等危害。

1.3 分殖造林法:分殖造林又称分生造林,主要利用树木营养器官包括其枝条、根、干及地下茎作造林材料。主要适用于营养繁殖的树种,包括柳树、松树、泡桐、杨树等,因其造林立地条件要求高,造林地土壤应该疏松、湿润,利于插穗生根成活。分殖造林材料受来源分布及母树数量等因素限制,也不太不适宜在母树分布稀少的地区大规模采用分殖造林法造林。优点有很多,首先能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其次是操作容易和造林技术简单,而且成活率也比较高。幼树初期保持母本优良遗传性状且生长较快,有助于树苗快速生长以及森林形成。

2 林业对土地荒漠化治理的重要作用

2.1 植树造林防止风沙侵袭

众所周知风沙所到之处,使城镇村庄田园被埋葬变成废墟,这也是土地荒漠化一个方面。造防护林抵御风沙袭击,减弱风力降低风速。相隔一定距离并排种植多道林带,种植治沙草类植物,减少风刮沙砾,进一步控制荒漠化的进程。

2.2 大幅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影响风蚀,是导致土地荒漠化主因。相关研究表明,土壤粒径小于0.42毫米时容易被风侵蚀;沙质土壤含水量小于2%时,自然环境最易被风侵蚀。

强盛茂密的林木对土壤保护功能极强,可显著改善土壤颗粒組成结构,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也有大幅提高。不仅有效提升土壤持水力,并且随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中氮磷钾等元素、黏性和内聚力增加,使土壤结构更合理,土壤抗风蚀力提高,达到遏制土地荒漠化效果。当有大片森林覆盖在易发风蚀区域时,可基本保护土壤免受外力侵蚀,避免荒漠化。

2.3 防止水土流失

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和生态重建工作对于荒漠治理极为重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一般逢雨季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地方就会有大量泥沙流入河流,填高河床,毁田淤塞海口,对人们生命和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必须充分利用植树造林抑制水土流失。树木庞大的根系可吸收蓄存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蓄水力可以很好地治理沙化耕地,控制水土流失可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大幅改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随经济林慢慢进入成熟期,不但可使荒漠化得到治理,还可提供就业机会,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4 提高森林覆盖率

提高森林覆盖率可改善气候,改良土壤,调节水圈,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功能。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遵守国家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法律,积极植树造林,建设林业产业基地,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发展园林苗木、林下种养业、立体林业等,不但可以加强荒漠化的治理,还可以带动经济发展。

2.5 改善生态环境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生存自然条件是林业发展重要目标。森林资源是林业开发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保障生态平衡,净化空气的“天然清洁剂”。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大力发展林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森林作为为“地球之肺”,是林业馈赠给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

3 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发展对策

3.1 重视全面防护

土地荒漠化极大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强化环保安全意识,提高全社会造林护林积极性和防治荒漠化意识,集中精力与必要财力物力,加大营林造林规模与成效,采取得力措施,因地制宜加快构建营林育林制度规范与各种奖励措施,为营林工作保驾护航。应群策群力,宣传造林护林重要性,营造护林防漠良好氛围,并形成具体行动。

采取各種具体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好沙区目前已有天然植被防止土地进一步荒漠化。林业部门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基本原则,以自然恢复为主,全面贯彻落实荒漠生态保护红线,不折不扣坚决执行生态环保措施,一以贯之对大江大河源头、风沙源区、草原退化沙化重点区域实行严格沙化土地禁耕禁牧诸多保护措施,使沙区自然植被能够逐渐得到休养生息,恢复较好生态环境水平。对现有林业资源有效保护,严禁一切不合理开发占用土地、森林、草地等珍贵资源,严厉打击沙区毁林开垦、违规采矿相关建设活动,对破坏沙区植被和生态违法犯罪行为采取“零容忍”,加大查处惩罚力度,以免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农业生产占用森林资源,必须依法退林,避免荒漠化程度持续加重。

3.2 调整优化农林牧生产体系

林业资源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荒漠地区土地资源,要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努力迈向长、中、短效益结合发展;要聚力发展人造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发展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布局,谋取共同发展;平原地区加强营造用材林建设力度,在丘陵山区则要依据区域形势努力建设好适宜的生态经济沟,重点建设适宜发展的经济林木品种。沙区牧区应建设适宜的生物经济圈,推行混交行列式造林和多种引农入林、引牧入林、引副入林多种模式,确保生态环境向好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均衡生态友好,注意提高种植业、林牧业、畜牧业占比,采取适当飞播种草、围栏封育、草原补种牧草诸多切实方法,建立人工饲草饲料基地,满足饲草饲料需求,建立集约化农林牧业综合生产体系,减少对种草沙地和草原破坏,转变草原退化沙化被动局面。

3.3 合理选择造林植被

提高荒漠区植被覆盖率,必须选择种植那些抗旱能力强的植被加强造林,而并非在荒漠区建造草地。防护林对沙粒入侵有很好阻隔作用,降低沙粒流动速度、抑制水土流失,有效保持土壤水分,改良土壤促进植被生长,改善环境作用显著。注意不能种植单一品种林木,需多种林木搭配种植,确定乔、灌、草合理组成比例,营造多功能用材林和复合经济林,增强防沙治沙效果。

3.4 技术保障和管理

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方针,落实工程建设责任制,推行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抓好种苗质量供应,项目区禁垦、禁牧、禁樵。加强科技支撑和技术推广,防沙治沙要大力推广窄林带宽网格沙区防风固沙护田林网建设模式、飞播及封育人工补植植被恢复模式、再生性植物沙障固定流沙技术等综合措施。

3.5 保护生物资源防止荒漠化

荒漠化严重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对生物资源影响较大。干旱、半干旱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赋予森林资源保护权、封山造林权和林木保护权,丰富物种多样性,防止裸露山地水土流失,大幅提高荒漠化防治成效。近年推广的径流农林复合系统将区域积水集聚到低洼处,进行果园、风景林与牧草间作种植,可有效维持水土质量,避免水土流失引发土地荒漠化,对于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必须坚持综合推广应用,采取综合有效措施解决根本问题。

土地荒漠化对人们生产生活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土地荒漠化防治工作也备受社会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植树造林、防治荒漠化,既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长远规划,必须全面落实到位。林业生态和谐发展对土地荒漠化治理关系重大,有关科研部门人员应继续不断研究探讨新的林业经济发展模式方法,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减小荒漠化面积,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卫刚.林业在土地荒漠化治理中的重要性及措施[J].乡村科技,2022(03):31.

[2] 孙锡文.林业资源分析与林业造林方法探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6(11):15.

[3] 蔺艳.植树造林实用技术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1):01.

猜你喜欢

荒漠化植树造林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