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探析

2023-05-30史克祥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史克祥

【摘 要】项目式学习重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是适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实现了精选学习主题,优化语文课程资源;智能协作互动,促进语文深度学习;多维学习评价,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67-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待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1]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其语文素养[2]。

精选学习主题,优化语文课程资源

“整体感知”主题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利用微视频、交互式课件、思维导图等新媒体新技术,进行主题探究的项目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学习语文。

(1)微视频课程资源。语文学科微视频融合文本、图像、动画等媒体形式,具有知识点清晰、时间短、主题明确等特征,比较符合小学生以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为主的认知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语文学科特点,教师精选项目式学习活动主题,首先将抽象复杂的知识讲解通过图片、生活中的事物等形象化地展现在视频中,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丰富学习经历,改变“填鸭式”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能力;其次对制作、搜集的微视频进行技术处理,作为教学资源,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实现“具体—>抽象—>逻辑—>具体”的螺旋进阶,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2)图形化编程课件。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领悟内化知识。根据“中国传统节日”项目学习需求,教师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制作的智能交互课件,创设“中国传统节日”情境,绚丽多姿的节日图景结合师生的配音,引导学生一边学习节日风俗文化,一边学习语文的多形式表达与交流。教师在“春节—贴对联”和“端午—赛龙舟”等项目活动拓展环节设计交互式动画,集语文学习的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交互性于一体。

(3)多媒体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合理应用思维导图能让学生确立架构和分类时强化阅读内容。以五年级“民间故事”主题学习为例,借助思维导图的图片、音频、微视频等方式,学生合理制订“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规划,同时在复述过程中能深刻理解故事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曲折、想象丰富有趣,教师也能通过项目式学习活动来了解学生的阅读思考流程与理解程度。

智能协作互动,促进语文深度学习

项目活动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科技融入有利于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智慧语音学习平台,通过创设丰富的项目式学习支架,支持学生开展协作互动的语文深度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

(1)网络平台构建学习共同体。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所倡导和建构的学习共同体,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项目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体验和个性化、创造性表达[3]。教师利用国家级、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民间故事”主题学习中,教师依托网络平台指导学习共同体根据项目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头脑风暴、策略选择、角色分工、相互配合。“搜集民间故事”“讲述民间故事”“改编民间故事”等活动线上线下融合,通过配对阅读、班组调研、改编故事等方式探索、体验、感悟、协作解决学习难题,激活了语文学习趣味,敞开了知识创新的广阔世界[4],促进语文深度学习。

(2)语音系统促朗读学习高效。在低年级语文项目式学习活动中,课前教师利用语音学习系统设置好指定的朗读材料,学生进行朗读,教师借助后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通过网络朗读训练所反映出来的朗读能力情况。在常态课堂中,借助已有的朗读训练,通过字音、句子朗读实时反映学生朗读能力到底在哪里存在缺失和不足,便于教师实时调整,开展互动教学。语音学习系统还可以对随机朗读训练进行智能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课后训练,教师利用语音学习系统设置巩固性必读任务和选读任务,对课堂朗读训练进行巩固和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需求。

(3)智慧课堂跨学科深度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语文学习任务分为3个层次、6项任务。其中,“跨学科学习”成了一项明确提出的新要求,也明确列举出了社会生活、科学、艺术、地球、太空、信息科技、传统文化等众多领域的内容。在智慧课堂中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进行跨学科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关注小学阶段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联系,帮学生找到阅读生发、研究、实践、表达的点。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项目式学习,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社区举办的文化主题活动,学生在主题阅读、调研采访、汇总信息的过程中,获得多样的文化体验,学习语文、品德、科学、历史等多学科知识,智慧课堂师生、生生网络及时反馈、信息的互动生成激发了学生活跃的思维和智慧。

多维学习评价,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1)学习过程智能分析。根据学生年龄特色,教师在小学语文中高年级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间、阅读、思考、表达等评价表,运用智慧课堂App进行项目式学习过程记录和分析。依托大数据分析和教师项目式学习过程跟踪指导对语文知识、语感、思维品质进行智能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心态和专注的态度,掌握科学的方法。同时在网络学习空间设立专栏汇总学生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学习方法不恰当之处,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调整活动方案,使每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均能获得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提升。

(2)个体差异重点关注。在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系列活动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分析数据,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大数据统观全局,了解学生之间的听说读写方面的差异点,有针对性地对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帮助,以期都能达到学生此阶段的最好水平。例如,对于字词发音不太到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发音部位、发音技巧进行指导,通过一系列的“顺口溜”游戏化活动来提升朗读能力。对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App推送学习活动,学生同伴互学完成任务,分享到班级群,让学生在高阶听说读写训练的同时体会成功的喜悦。

(3)师生评价多维互动。教师通过国家级、省级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采取作品展示、交流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互动评价。师生、生生网络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设计评价选项,项目式学习的全景评价不限“A”的数量,学生可以获得尽可能多的“A”级评价。通过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等平台,教师将语文知识的语言价值、文学价值、道德价值、审美价值融入项目式学习活动全过程,主客一体、多维互动,教师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反馈,激励和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项目式活动。让语文学习同人生梦想与规划相连,让语文学习融入学生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郑桂华. 寻找课程建设引领与现实问题解决的结合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浅谈[J]. 语文建设,2022(9): 4-8.

[2]鄭新民. 开展项目式学习 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 山西教育(教学),2021(7):11-12.

[3][4] 段天才. 基于整体单元的小学语文项目式学习[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5): 60-62.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柳洲东路分校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小学语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