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家族慈善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023-05-30李欣盈
李欣盈
摘要:无锡家族慈善的历史源远流长,从以义庄慈善和乡贤慈善为代表的传统家族慈善,到以荣氏家族和无锡红卍字会为代表的近现代家族慈善,再到近年来大力发展的现代化家族慈善,无锡的家族慈善在经历了持久不断的发展后依然潜力无限。家族慈善的内涵不再是拘泥于宗族制而设立的义庄,而是辐射至整个社会、致力于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大爱理念,以慈善基金和慈善信托为代表的现代家族慈善已经成为无锡家族慈善的新方向。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未来中国的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家族慈善也将隨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文将对无锡家族慈善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家族慈善,义庄慈善,乡贤慈善,锡商慈善
家族慈善一般意义上指的是家族出于公共目的捐赠其合法私有资源,以家族或家族成员、家族企业字号命名慈善项目,且家族成员深度参与慈善事务的行为。作为江南鱼米之乡、富庶之地,无锡的家族慈善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传统义庄慈善与乡贤慈善、近代锡商慈善漫长的发展历程,在中国家族慈善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改革开放后,在众多爱心企业家的努力下,无锡家族慈善实现了现代化深度转型,日趋成熟完善。
一、乡贤义举、德善传家:以义庄慈善和乡贤慈善为代表的传统家族慈善
历史上,无锡的家族慈善主要表现为义庄慈善与乡贤慈善。义庄慈善始于北宋名臣范仲淹在苏州设立的范氏义庄。义庄除了赡养家族中的老弱妇孺,提供义学、义冢,还参与建设渡口、桥梁、公路、善堂、医院、收容安置所等各类社会公共工程服务地方。义庄的主要收入来自于义田,经济上的可持续使得家族慈善成为经常性的行为。义庄的慈善财产用途优先辅助族人,其次惠及社区,与今日美国之“社区基金会”有相似性。创办义庄在当时成为很多名门望族的标志,为宗族的长远发展和地方的繁荣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无锡的义庄慈善以“华氏义庄”闻名于世,华氏义庄最早由明代华燠、华云、华?等华氏族人创立,“明代华氏所办义庄,由于历史原因,只留下部分记录,今人已不得窥其全貌。”清代时华氏家族涌现了兴办义庄的热潮,现今荡口古镇的华氏义庄最早由乾隆年间华进思、华公弼父子所创办,在道光、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成多所义庄,至民国时荡口已形成了义庄林立的景象。华氏各义庄在帮助弱势群体、建设公共工程、出资修建义冢、兴办义塾等方面为当地的社会治理作出了重大贡献。
除了义庄慈善,乡贤慈善也是无锡家族慈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素来崇拜贤者,历朝历代均有对先贤的祭祀,以此教化黎民……各地乡贤择取的标准,主要是立功、立德、立言,造福于一方。” 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积极为地方出力被作为乡贤推举的重要条件,乐善好施也成为士绅巨族传家之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之际的华悰韦华教育子孙:“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历代循守。”在众多乡贤的努力推动下,无锡慈善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赈灾、纾解民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明代,东林党核心人物高攀龙创设同善社,历经数百年,传至清代。”清末慈善家李金镛突破了原有赈灾形式,首创义赈,“由民间跨地区自行组织劝赈、自行募集经费,并自行向灾民直接发放款项和物资的民捐民办的赈灾活动,力量大、行动快、效率高,形成了全新的民间赈灾模式。”李金镛的义赈在当时影响巨大,得到了各地的广泛响应和效仿,实现了传统乡贤慈善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慈善事业的过渡与转变。
二、合作为民、兼济天下:以锡商慈善为代表的近代家族慈善
近代国门被迫打开后,随之而来的是西方传教士兴办的慈善机构,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五国合办的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西方慈善理念的对比下,传统的家族慈善的弊端也逐步显现,如义庄慈善主要帮助的是本家族人,“当地方上出现各类危机时,义庄虽也会出力帮助,但常限在特定时期,且效果不如专门慈善机构。”因此,随着近代社会的发展和宗法意识的淡泊,传统乡贤慈善和义庄慈善逐步发展成为近代锡商慈善。
一直崇奉范蠡“仁商”精神的无锡近代工商实业家们,他们的慈善行为更加注重合作成事,合力而为,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和更高的组织程度。近代无锡家族慈善的领军人物主要以荣氏兄弟、唐保谦、周舜卿、蔡缄三、张仲涛等民族资本家为代表,他们在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同时,慷慨解囊热心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荣德生在荣巷建成了无锡第一家面向公众开放的“大公图书馆”。1919年,荣氏兄弟出资创办了专门培养工商企业从业人员职业学校——公益工商中学,1947年荣德生出资创办私立江南大学。1922年,唐保谦成立溥仁慈善会,赈济各地灾民,被誉为“唐善人”。1921年,“煤铁大王”周舜卿捐巨款赈济河北、湖南灾民,曾获北洋政府颁发的匾额和嘉禾章。1925年,蔡缄三创始成立无锡红卍字会并担任首任会长,红卍字会工作主要分为临时慈业(救灾救难)和永久慈业(日常助困),在1929年到1931年的陕州赈灾和1932年“1·28”淞沪抗战的战时战后救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代无锡慈善家们的带领下,各类慈善团体纷纷成立,取得了良好的救助成效,无锡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三、积极转型、助力共富: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无锡家族慈善
一个家族的传承不仅包括金钱等物质财富的传承,还有精神财富的传承,而慈善则是最高境界的家族传承。现代家族慈善已经成为家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反映以及家族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立家族慈善,把积累的财富用于回馈社会,不仅可以让家族企业的财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还可以有力地提升家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
家族慈善形式不一,国内外采用比较多的主要有家族大额捐赠、家族慈善基金会、家族慈善信托、家族慈善专项基金等,其中家族慈善基金会和家族慈善信托组织化程度较高。在现代家族慈善蓬勃发展的时代大潮下,无锡的爱心企业家们也不甘落后、奋楫争先。在以“四千四万精神”兴办实业助力经济发展的同时,无锡的企业家们继承了老一辈锡商的慈善传统,纷纷投身慈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回馈乡梓,共同推动无锡家族慈善实现现代化转型发展。近几年,家族慈善大笔捐赠、家族慈善基金会、家族慈善信托已陆续在无锡出现,起步虽晚,发展却愈加迅速。2015年,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耀庭、总裁周海江捐赠1000万元成立无锡耀庭慈善基金会,为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提供物质扶助和精神抚慰。此外,红豆集团还设立了2000万元的“红豆慈善基金”、2000万元的“无锡红豆关爱老党员基金”。2022年1月8日,无锡兴达泡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无锡市慈善总会捐款5000万元,创造了无锡慈善史上单笔捐赠数额新纪录,5月23日,以兴达集团创始人华若中先生命名的“华若中慈善信托”正式通过无锡市民政局备案。1月19日,华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潘泉生先生以个人名义捐出5000万元成立慈善基金。无锡的企业家们用爱心捐赠传递温暖、以扶危济困履行社会责任,在锡城大地遍种慈善之花。
四、结语
近年来,党中央对慈善事业在推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愈发重视,作为第三次分配的重要内容,慈善事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广泛发动以民营企业家为主体的高净值人士更多参与慈善,不断提升企业家们对现代慈善事业的认识,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同时持续优化审批监管流程,强化监管服务能力,推进行业自治,加强社会舆论监督,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家等社会爱心力量共同发力,不断促进家族慈善蓬勃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锡会有更多的企业家们抓住慈善事业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家族慈善,以慈心善举实现家族的传承与爱心的接力。◎
参考文献:
[1] 袁灿兴:《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明]华悰韦华:《虑得集》卷一,万历四十二年刻本。
[3] 李广平:《锡商善举 首倡义赈》,载《档案与建设》2018年12月。
[4] 傅昌波:优化家族慈善制度环境,激发社会财富共享动力,https://new.qq.com/omn/20220413/20220413A09CTW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