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洛群山慈善红

2023-05-30赵浩义

慈善 2023年1期
关键词:商洛市村社家园

赵浩义

陕西省商洛市辖一区六县,98个镇、街办,1281个行政村、社区。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这里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李先念、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25、26军转战商洛九进八出,3000多名烈士长眠于此,被国家确定为“革命老区”。

这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地处秦岭南麓,鄂豫陕三省交界,八山一水一分田。唐代诗人贾岛游历此地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由于立地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原为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这是一块慈善的沃土。自古以来,商洛民风淳厚,邻里相帮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援手,素有“礼仪善乡”之称。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这1.93万平方公里的商洛群山中,251万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革命老区精神,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一举甩掉了历史上贫困地区的帽子,意气风发地迈上了“小康”之道。期间,慈善事业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中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商洛群山慈善红。

商洛市慈善协会2001年7月19日成立,22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梁喜员、王有德、李选良三任会长带领协会大爱前行,建立了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并驾齐驱的现代慈善体系。

慈善扶贫

市慈善协会成立以来,以扶贫帮困为己任,募集慈善款物价值逾四亿元,实施慈善扶贫项目近千个,帮扶贫困人口103万,成为商洛市社会力量扶贫的主力军。

交通扶贫。连绵起伏的群山、星罗棋布的沟壑阻碍了山里人生产、生活出行。脫贫攻坚战役打响后,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但村内的小河小沟却成为群众交通的“最后一公里”。为此,市慈善协会以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慈善募集的模式,募投资金9897.96万元,在商州区、洛南、山阳、丹凤、商南、镇安、柞水县七个区县建设慈安便民桥2016座,解决了80万人口渡河困难。慈安便民桥建成通车时,群众高兴得敲锣打鼓扭秧歌,称便民桥是致富桥、幸福桥。

教育扶贫。寒门学子上大学是改变贫困家庭命运的“金色梦”,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途径。22年来,市慈善协会把教育扶贫作为重点项目实施,募投资金2179.5万元在边远山区、特困地区援建中小学校59所,募投4944万元资助贫困家庭30338名学生完成学业。其中大学生13422名,中小学生16916名。

健康扶贫。线上、线下募投8332.3万元救助贫困大病患者;援引中华慈善总会价值近2727.6万元国际药品为贫困患者发放;为540名残疾人发放轮椅解决出行问题;募投211.8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更新医疗设备。

产业扶贫。资助洛南县石门镇建设核桃产业园200亩;与世界宣明会合作在商州区建设良种核桃园1459亩;投入345万元在丹凤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与省慈善协会合作承办“我为秦岭来拼单”网络直播销售活动,销售农副产品74万元。

社会扶贫。以承接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自筹方式募投善款3500万元,实施“三大节日救助”项目。春节慰问贫困家庭,“六一”关爱困难家庭儿童,九九重阳节慰问贫困老人,资助困难群体12.6万人次。募投善款590万元支付残疾人医疗费用。

关爱“一老一小”。农民进城打工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却产生了“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在省慈善协会的支持下,商洛市慈善协会实施关爱“一老一小”系列项目,承接省慈善协会项目资金244.6万元,建留守儿童之家14个,关爱留守儿童1500余名,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灵慰藉、学业辅导;投入资金84万元开办慈善老年大学7所,让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投入30万元实施“关爱花蕾”项目,为贫困山区幼儿园改善条件,让留守儿童共享祖国一片蓝天。

抗疫救灾

面对新冠疫情和市内外多起重大自然灾害,商洛市慈善协会紧急动员社会募集,快速采购救援物资捐送到疫情防控和救灾一线。

硬核抗疫。2020年春季和2022年的夏天,商洛市出现了两波重大新冠疫情,交通管控、城市管制、社区封控。市慈善协会快速反应,在全市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一级响应的当天,建立应急机制,向社会发布抗疫募集倡议,组织慈善志愿者奔赴抗疫一线服务,在省慈善协会的援助下,两波疫情中共募集抗疫款物价值1478.74万元捐送到七个区、县封控社区和定点、重点医院。有力地支持了全市抗疫工作。

抗震救灾。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市慈善协会联合市工商联合会发动70多个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灾区捐款捐物,送去了“情系灾区、关爱同胞”的深情厚谊。

抗旱救灾。2014年夏季商南县、商州区发生了特大旱情,土地龟裂,部分镇、村人畜断水,生活困难。市、县慈善协会联合行动,多方募集善款100万元资助商州区购买粮食,解决了118个重灾户3693人口生活困难。并为商南县购买拉水车六辆,水泵5490台,有效地解决了4万多群众饮水困难。

抗洪救灾。2020年8月6日,洛南县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土地冲毁,房屋倒塌,5万多名群众住房、生活困难。市慈善协会紧急发布抗洪救灾募集倡议书,并向省慈善协会求援,募集抗洪救灾款物463.9万元及时捐送到灾区,解决群众吃饭、饮水困难和灾后恢复重建。

创建村社幸福家园

脱贫攻坚战役胜利后,商洛市慈善协会响应中华慈善总会的号召,按照省慈善协会的统一安排部署,在农村行政村、城镇社区实施以建立一个慈善工作站,募设一支互助金,创办一个关爱中心,建立一个慈善公约,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五个一”为内容的慈善幸福家园工程。目前全市七个区县已创建村社幸福家园278个(占村社总数22%)。线上线下募集村社互助金2183万元(平均每个创建村社7.85万元)。村社幸福家园创办爱心餐厅、儿童之家、村民活动中心275所,直接关爱困难老人,留守儿童15000余名。组建慈善志愿队278支,志愿者达13900名。此“工程”以互联网为驱动,以乡情为纽带,突出众筹、互助特征,帮扶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成果,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在村、社区打造了一个居民参与、社会帮扶、文明自治、友善互助的幸福家园。成为新时代慈善参与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开创了商洛市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商洛市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抓“牛鼻子”,围绕五个维度开展创建活动。

一、创建村、社(区)慈善工作站,打通慈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的镇、村,首先在镇、街道办事处和行政村、城镇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村、社工作站由村干部、乡贤代表、志愿者队长5人组成,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具体实施创建工作。这就把慈善的根系扎到了社会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改变了以往村、社区慈善组织建设薄弱的状况,建立了纵向到底的慈善体系。

二、设募村社互助金,聚焦开发“乡情”慈善资源

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募设村社互助金,倡导村社(区)居民奉献爱心志愿捐赠,开发大众慈善动能。尤其倡导经济成功人士、先富起来的人先富帮后富奉献爱心。山阳县南坡村慈善幸福家园网上注册创建后,从村上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王世春为村上捐赠善款1800万元建设村幸福家园。其中300万元用于全村297户的厕所改造;1200万元用于建设村上4000㎡的老年人幸福院(幸福院内设餐厅、康养、文体活动室,免费集中供养60位70岁以上的老人);300万元兴建村民文化娱乐广场。今年洛南县三要镇永坪村慈善幸福家园建起后,一户困难群众家庭突遭变故,村民捐资18000元互助金帮其安葬逝者,办理了后事。

三、创办“关爱中心”,帮扶困难群体巩固脱贫成果

商洛市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利用村社公共场所为村上孤独老人、留守儿童创办老年人幸福院、“关爱儿童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强身健体服务。商州区杨峪河镇楚山社区是扶贫移民搬迁安置点,慈善幸福家园建起后,创办了老人爱心餐厅、文体活动室和儿童日间照料中心,关爱35位70岁以上的老人和40名留守儿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幸福家园利用县敬老院旧址筹建老年人幸福院,计划免费集中供养村上70岁以上老人。副镇长张明琦介绍,该镇下辖9个村社,3488户12700人,60岁以上老人1900多人,下一步将动员全镇216家农家乐、42家民宿、70多家商业门店志愿捐赠慈善互助金,全力保障各村幸福家园的创建运行。

四、建立村社(区)慈善公约,参与社会治理

在慈善幸福家园“工程”实施中,商洛市坚持将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在每个创建村社都建立了慈善公约,把友爱互助、孝亲敬老、帮贫扶困的慈善精神作为村民互相约束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促进居民自治。目前已创建的村社(区)普遍开展了“好媳妇”“大孝子”“贤惠公婆”“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开办“爱心超市”,以做好事换积分,以积分换取物资。并成立“红白理事会”按统一标准料理居民家庭婚丧嫁娶,移风易俗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山阳县高坝店镇富桥社区慈善公约约定,居民家中红白事统一由社区红白理事会料理,招待客人十桌以内,招待烟不超过十元,招待酒不超过50元,实行菜品代加工和包席两种模式,每桌酒席控制在300元以内,对困难家庭的红白事社区用慈善互助金按每桌30元标准予以补贴。

五、组建村社志愿服务队,开展慈善义工服务

目前商洛市已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的村社,普遍都组建了慈善志愿服务队。志愿者规模50人左右,由党员、干部、村社乡贤、退休干部职工等爱心人士组成,有的还联系社会上的志愿服务队结对服务。志愿服务队主要在村社开展急难救助、扶贫帮困、关爱老人、日间照料儿童等服务活动。洛南县三要镇镇长于登介绍,三要镇的九个村目前都建起了慈善幸福家园,每个村都建立了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以来,各村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10场次。

这一工程的实施给商洛市的慈善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开辟了慈善文化传播的新路径。村社慈善幸福家园的创建,推进慈善进村庄、进社区,开辟了慈善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目前商洛已创建慈善幸福家园的村社,有的建有慈善文化长廊,有的设立了慈善专栏,长廊挂有慈善文化图片,专栏弘扬慈行善举,慈善文化氛围浓厚。二是开发了大众慈善新动能。慈善幸福家园募设村、社区慈善互助金,倡导村社居民和从村社走出去的经济成功人士和在外工作干部职工自愿捐赠,以“乡情”为纽带开发大众慈善动能,推动慈善募集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三是践行第三次分配的有效途径。据统计,商洛市村社慈善幸福家园所募集的村社互助金中,80%来自于热爱家乡经济成功人士的爱心捐赠。无疑,这是践行第三次分配的成果,为商洛的慈善募集打开了“第三扇门”。拓展了慈善募集的新领域。四是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战役取得全面胜利后,绝对贫困虽已清除。但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慈善幸福家园募设村社互助金,救急救难,扶贫济困巩固脱贫成果,开展“一家有难,大家帮扶”的居民互助,提高了村民抵御灾、病风险的能力,是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五是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商洛村社慈善幸福家园建立慈善公约,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建立爱心超市,激励村民做好事;料理红白事移风易俗。以慈善的路径和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拓展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又促进了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六是互联网慈善的普及推广。村、社(区)慈善幸福家园在网上注册,展示村容村貌。村社互助金在网上发起项目,主要以线上捐赠的方式众筹,捐赠者跨越时空、异地支付。这就把数字慈善普及到了广大农村,推动了互联网慈善的普及和发展。去今两年,商洛市、县、区慈善协会在互联网公益平臺围绕助力乡村振兴推介了80个公益众筹项目,两年互联网公益众筹5100万元,70万人次爱心捐赠。七是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村社慈善幸福家园的创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传播慈善文化,参与社会治理。以村社幸福家园为载体集约慈善服务,并焕发了村社居民的慈善活力。推动商洛慈善从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社会救助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转变;募集的方式从单纯的线下动员向线下线上相结合转变;行善的主体从精英慈善向大众慈善发展;促进了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新引擎开创新格局

如何担当新时代慈善工作大任?商洛市慈善协会积极探索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模式,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出台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的举措,以召开“慈善大会”为引擎,打造党政支持推动、社会广泛参与、慈善组织实施助力乡村振兴的慈善工作新格局。

2022年7月19日,商洛市镇安县召开慈善大会。来自县内外286家爱心企业、269个单位和5万多名爱心人士捐赠善款5695.6万元。一场慈善大会的募集款额是该县十年慈善募集总量的两倍。现场捐赠200万元的爱心企业代表吴功喜发言说:“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帮助我们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我有一碗米,也要拿出半碗米做慈善,帮助乡亲们共同富裕。”

同时,镇安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慈善体系、拓展募集渠道、支持慈善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实施慈善幸福家园工程、打造数字慈善、规范慈善管理、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慈善工作领导小组,年度预算慈善工作经费100万。《决定》明确提出:慈善事业是践行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渠道,是动员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要求各镇、街办和县上各部门要积极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协调推动工作机制。

镇安慈善大会由县长袁礼锋主持,县委书记冯朝勇致辞,商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璇到会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宁出席,镇安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会议。这在镇安县慈善工作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陕西慈善创始人、省政府原常务副省长徐山林高度评价“慈善大会”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他说:“召开慈善大会,是推动新时代慈善工作的创新:一是把慈善工作提到了一个新高度。过去慈善工作是靠慈善组织本身去推动,力度有局限性。慈善大会把慈善工作提高到了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慈善大会上,县长亲自主持,县委书记动员讲话。县上四套班子领导带领协会工作人员去劝募,力度很大。二是为深化慈善理念搭建了新平台。慈善大会上,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来讲慈善,动员大家都来参与慈善,动员社会各界自愿捐赠奉献爱心,一下子就把慈善理念的普及引向深入。三是开辟了慈善募集的新渠道。过去县级慈善组织的募集能力很薄弱,每年的慈善工作基本上是靠上面给项目给资金,自己的筹款很少。通过慈善大会,当地党委、政府亲自组织亲自动员,一场大会就募集五六千万。这就大大充实了县这一级慈善组织的实力,可以去做更多的慈善项目,救助更多的困难群体!作为一个老慈善工作者,我看到这种情况特别高兴。由此开创的新格局,必将推动我省慈善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省慈善协会会长吴前进高度评价镇安县慈善大会的功效:“一是为巩固脱贫成果建立了长效机制。脱贫攻坚战役胜利之后,基本贫困虽已消除,但因灾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通过慈善募集帮贫济困是民生保障的重要补充。二是践行第三次分配。为经济成功人士搭建一个回馈社会奉献爱心的平台,鼓励先富帮后富。三是创立新时代慈善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新模式。“慈善大会”传播慈善理念,激发社会慈善活力,帮扶困难群体,构建社会力量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格局。因此,“慈善大会”的召开,是一个市、一个县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是新时代慈善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践行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新模式。”

省上老领导陈再生、刘维隆也对镇安慈善大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镇安县慈善大会的召开,在商洛市刮起了一股党政支持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东风。目前,其他区县党委、政府也积极筹备召开慈善大会。

慈善创新

商洛市慈善协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新时代慈善的路径与模式。

数字慈善创新。新业态引领,新思路谋化,新技术助阵。每年腾讯“99公益日”,市慈善协会顶层设计,深入县区宣讲培训。2022年乡村振兴·陕西专场50万人次爱心捐赠,筹款4902万元。近五年来,商洛市、县慈善协会在互联网公益平台推介众筹项目100多个,网筹善款6866万元,爱心捐赠者达百万人次,打造了数字慈善新业态。

慈善募集创新。创建了企业捐赠、争取外援、苏商合作、冠名基金、社会众筹、线上捐赠六大慈善募集平台。慈善募集大幅增长,2020年募集款物价值3786.58万元,2021年6406.88万元。2022年一至九月份募集款物价值12966.93万元。

慈善项目创新。市慈善协会每年召开慈善项目观摩推进会,总结推广经验,检查督导慈善项目实施,推动慈善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规范化,管理质量品牌化。

志愿服务创新。创新志愿服务的内容与方式。全市601支慈善志愿者团队、37145万名志愿者到农村、进社区、入农户,围绕慈善项目开展慈善义工服务。

組织建设创新。协会工作坚持党建引领,开展“三比一争”活动;与区、县党委联系沟通,按照“四有”标准配备县区慈善会班子;培育大爱情怀、务实双创、团结协作、清正廉明的慈善精神;倡导老黄牛、拓荒牛、孺子牛的“三牛”工作作风。内强素质,外塑形象。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商洛慈善人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慈善法》和陕西省实施办法,不断丰富慈善事业的内涵,为商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谱写慈善事业新篇章!

猜你喜欢

商洛市村社家园
省委组织部等3部门发出关于组建村社万支小分队开展暖心配送服务的通知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创新“村社宜站” 加强村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寻找失落的家园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勇于改革 善于创新 全力打通村社巡察“最后一公里”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绿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