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慈善文章
2023-05-30赵长宝
赵长宝
我跨进区慈善总会大门有几年了,我写下了第一篇慈善文章发表于2020年《慈善》第4期,记述了2019—2020年近两年时光里自己对慈善感想感悟和努力工作奋斗的种种难忘经历。回顾自己发表文章的历程,虽有艰辛,也有感动和成长。
中华民族是个热情仁爱、乐善好施的民族,中国慈善思想源远流长。多年来,淮安区慈善总会紧紧依托各种媒体,全面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江苏省慈善条例》等法规政策,不断创新慈善宣传方式和途径,让浓浓的爱意始终弥漫在淮安大地上,涌现许多十分感动的慈善人和事。淮安区苏嘴镇86岁退休干部颜正明20多年如一日,倾心助学,圆了626位贫困学子的求学梦;淮安区市民王建荣,身患残疾,平日以修鞋为生,收入微薄,坚持做慈善达43年之久,向灾区捐款、资助困境学子、帮助乡亲邻里。同时淮安区地處江苏省北部,是传统农业弱区、财政穷区、人口大区,现有社会总人口近120万人,低保对象1.6万余户、3.4万余人,建档立卡户3.8万户、11.8万人,还有身患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特困群众1万多人,由此可知全区慈善救助人比较多,资金需求量大。如此一桩桩感动慈善人物、一笔笔慈善捐款、一份份慈善救助、一次次慰问,无一例外在脑海中浮现、感慨不已,因而有了“作文以记之”的冲动。
最使我感到高兴是,这篇文章三月后竟被《慈善》杂志采用!不可否认那次给我极大信心。不过,我并未把它作为终点,而是把它作为起点动力。我依然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在报刊上发表时的那种激动与兴奋,“豆腐块”虽小,但对我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鞭策和动力,较大地鼓舞着我对信息宣传写作的热情。从那以后,我就不停地写,决心生命不歇,笔耕不止。我从信息宣传写作体会到人生的真正价值,我更感谢与各类报纸、杂志相会后,给我人生道路带来的转折。每当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报纸、杂志刊登后,心里总是美滋滋的,在由衷感谢编辑对我的支持和鼓励的同时,更加激发我动笔耕耘的积极性。我暗想:今后将勤于笔耕,力争多读、多写,争取更大的收获。岁月无情,流年如水,转瞬间,4个多春秋悄然过去。4年不算短,有一千多个昼与夜,4年不算长,历史的长河中它只是弹指一挥间。4个多寒暑笔耕,方田里,汗水和心血浇灌出一片片绿荫,被人戏称为“火柴盒”“豆腐块”的文章在省市及以上多家慈善等报刊发表,10多篇,1多万字,其中有作品荣幸入网站,并收入集子出版。方田外,阳光雨露谱写出一曲酸甜苦辣之歌,记叙着笔耕的一件件往事,镌刻在记忆的脑海里,难以忘却,又催人拼搏奋进。
从此,我的人生轨迹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并开始变得一天天精彩起来,以致我的“名气”大增,引起单位的领导和社会各界注意。也许正如那句话“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年来,我先后在部、省、市级各类报纸、杂志、广播电台上发表信息若干则,多次受到省、市、区财政部门的表彰、奖励。
如果有人问,为何我如此不停写第一篇慈善文章叫《值得用一生坚守的事业》?当时我肯定回答是——一旦看上一个选题,我就会义无反顾;如果不尝试论文写作深浅,日后肯定会后悔,而今天我的回答是——当年我就有意识以承载观点的文字记录我的思考、成长的轨迹,我以这些文字为荣,它们是我平凡青春中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