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赋能 体系重塑

2023-05-30周林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23年1期

周林

【摘 要】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2019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出“1+7+N”智慧教育服务体系。2021年,获评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评选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提出打造东城教育“1314”智能治理体系。面向教育现代化进程,区域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数据助力教育体系重塑、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最大限度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数据大脑”建设、教育生态建设、“未来学校”生态群等方面,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建设与均衡发展。

【关键词】东城教育;体系重塑;高质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23)01-008-02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充分体现了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东城区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东城品格、首都标准、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教育现代化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近年来,面向教育现代化进程,通过8个学区、45对深度联盟校、13所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8条优质教育资源带、7个教育集团等方式开展教育综合治理与深度联合,构建现代基础教育体系典型示范,最大限度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东城区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

东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

1.通过“数据大脑”建设,全面赋能学校教育

东城区教育“数据大脑”集数据汇集、分析、管理、安全、服务于一体,是东城教育治理、智慧决策的数字中枢。依托“数据大脑”,搭建了学校管理“一校一档”、教师发展“一师一档”、学生成长“一生一档”的全息画像,形成了区校两级和师生个人发展报告,建成了数据汇聚、智慧课堂、智慧办公展示大屏,数据赋能提升区域教育综合服务能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跨越。目前,东城“数据大脑”已连续两年入选教育部年度优秀案例。

2.扎实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东城区始终把业务应用摆在优先发展位置,坚持“应用为王、服务至上”,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不断推动教育变革创新、激发教育发展的活力动力,切实提高师生获得感,主要总结为四点。

(1)通过打破校际时空边界,构建双师教学生态。2021年开始,在中小学持续探索双师教学模式,获得了师生的高度认可。目前,已经建好了184间双师教室,创新对口帮扶、线上微课、联合教研、跨校备课、师徒带教、竞赛培训等场景,利用数字化技术链接不同教学场景,多位教师课前共备、课中共讲、课后共研,将原本封闭、有边界、不可选择的学习场所转变为开放、无边界、多元选择的学习空间,名师名课辐射范围不断扩大,区域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和课程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教育优质均衡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学生真正在校内学足、学好、学优。

(2)不断提升线上教育质量,构建协同育人生态。近三年,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的随时切换早已成为常态,需要随时做好准备。我们除了通过教研精准指导外,还不断研究信息技术如何能更好地做好支撑,确保线上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加强区校两级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教师们充分挖掘各种线上平台的优势,研究线上教学的规律,区校紧密联动,利用信息化手段,充分赋能教学反思与教研反馈,实现线上教学有支撑、课堂管理有实效。我们坚持“线上高质量办学”理念,线上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我们基于“家庭”这一典型环境,依托在线互动工具,用好信息化手段,做好师生、生生、家校互动,丰富学生居家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师生行为数据,实现线上高质量学习和生活。

(3)持续强化作业提质减量,构建智慧管理生态。区级统筹编制了电子化作业,针对知识点、学科核心素养、学业等级水平等进行了重点标注,使“教、学、评”与作业设计统一到课程标准上,从源头提升了作业质量。全区引入多个AI作业分析系统,通过线上答题记录、扫描录入答题结果,自动生成学业报告,减轻教师学情分析负担,并使得分层教学、个性化反馈、定制化作业、典型问题重点讲解的需求得到满足,实现作业提质减量,扎实推进“双减”落地。

(4)加强区域“大教研”与教学研一体化建设,构建教学研究生态。东城区建立了大数据精准教研中心,使教研从“基于经验的归纳”走向“基于数据的精准推荐和学习”。通过成立区域研修共同体,组建“校际协同精准教研及资源众创联盟”,建设在线教研示范样板校和教研资源库,形成了多校联动的良好局面,促进了联盟校、集团校教研能力整体提升。我们还建立了“五位一体”智能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共同体,聘请17名高校专家进行指导,目前已立项29个区级课题开展实践研究,形成独具特色的“数据赋能师生素养发展的东城模式”。

构建“未来学校”生态群

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学习型的智慧校园,泛在化、虚实结合的学习空间,是学校发展的未来趋势。东城积极创新集团校、联盟校协同发展思路,试点建设以智慧教室为依托的智慧校园,致力于形成“未来学校”生态群。目前,区校两级智慧校园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疫情防控、家校沟通、健康上报、家校社协同育人等应用日活达到19万人次,活跃的家校沟通群1200余个。一些成果的运用,让我们的家校沟通更便捷,办公流程更优化,教育教学更高质量。

建设成效和思考

东城区在智能技术引领的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坚决落实技术创新与业务提升双向推进,牢牢把握“方法重于技术、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的工作理念,以“切实为师生提供能用、好用的数字化资源”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四个方面扎实推进。

一是做好试点建设,有序推广示范。东城以学科建设为抓手,以教师能力提升为途径,以各类共同体建设为保障,以单校、集团校、学区为单位开展各類试点,在试点中发现问题并探究解决方法、创新模式并积累实践经验,优化体制机制,丰富资源供给,推进区域智慧教育路径扎实向前。

二是用好社会资源、用足内部资源。东城以共同体建设为抓手,组建“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实践共同体、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等,以专家引领推进理论创新,以课题研究驱动信息技术与实践融合,培养师生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三是建好资源平台、优化服务供给。东城建设智能自主学习平台、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整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北京市教育公共资源平台和第三方教育教学应用共计41个,推广“学院制”优质课程,全面支持校内跨班、区内跨校、市内跨区的“课联网”互动学习,全面普及全区师生网络教与学“一人一空间”,推动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和资源供给新常态。

四是积极融合生态,创新走向市场。东城突破传统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对互联网应用采取拥抱态度,积极吸纳各公司优势业务服务,稳步推进教育管理、教学过程、教育评价智能化,形成东城智慧教育数字化转型新模式。把互联网应用产生的教育数据“留”在东城“数据大脑”,不断累积的教育大数据助力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营造了互联网应用和智慧教育应用融合新生态。

未来,东城区将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党之大计、国之大计,坚持首善标准,持续推进智慧教育生态建设和智能教育治理,努力成为智慧教育的引领者,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不断将东城教育推向新的质量高地。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东城区教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