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2023-05-30陈娟
乡村教书的快乐
我常常想起我18岁师范毕业后做乡村教师的那段岁月,一想起来就是满眼满心的欢乐。
还记得我人生的第一节课。头一天,我把写得密密麻麻的教案背了一遍又一遍,一张嘴就能从开场白背到结束语,但第二天站上讲台,看着下面那五十多双眼睛,我大脑一片空白,一个字也想不起来。我呆呆地看了他们五六分钟,然后眼泪就下来了……后来课怎么上完的,已经不记得了,我唯一不能忘记的,就是台下那五十多双清澈的、期待的、宽容的眼睛。就是在那一刻,我暗暗發誓:我不能辜负这些眼睛,我不能对不起这些学生。
工作一年后,我被调到了一个离家近的“联小”。“联小”是三个村庄的联合小学,共有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每个班的学生也就是三十个左右。我从四年级接手,担任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时隔多年,我虽不记得我的课是怎么上的了,但我记得跟他们相处的许多细节。
可能是因为当时我比孩子们大不了几岁,所以我们上课是师生,下了课就是嬉笑打闹的朋友。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他们的样子,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尤其记得我给女孩们编辫子的情景。那个班的女孩普遍留着长发,我一有时间就变着法子给她们编辫子……
难忘那次野炊。那是一个秋天,稻子都收割完了,田野里空荡荡的,杨树叶子落了……不知道是什么缘由促成了我们的野炊,可能是我们定的目标实现了。我只记得那一天,我和我的三十多个小伙伴,背着锅碗瓢盆,带着鸡蛋、大米、蔬菜,来到村子最东头的那块空地,搭灶、捡柴、生火、煮饭……夕阳西下,炊烟袅袅,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站着蹲着、笑着闹着……那笑容,那炊烟,那味道,让我在以后的岁月里一遍遍回想……那一届的升学考试,我们班的学生全部考入初中,这也为我的乡村教师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怀念做乡村教师的日子,还因为我那些亲爱的同事。我还记得那一个个周六的黄昏,老师们轮流请我吃饭,那时候同事们大多是单职工,上班教书,下班种地,饭桌上,菜是自己地里长的,鸡是自家养的,有时候酒都是自家酿的。我们经常坐在星光下、院子里,推杯换盏、言笑晏晏,那真是一种自在开怀、世界大同般的快乐!
后来,我考学离开了,但每到丰收时节,我总会收到那些同事捎来的时鲜蔬菜、当季的面与米,他们待我如同自家的小妹。
师生共写的收获
1994年,从师范院校中文系进修毕业后,我被调到了我母校的附属小学,教了一届数学,又改教语文。无论我教什么学科,学生的成绩都在全年级排第一。但在成绩辉煌的同时,我却受小圈子排斥,再加上学校是以打分来评优秀的,于是那十多年里,我教的班级成绩一直第一,我的考评却一直垫底。我也曾痛苦哭泣过,也曾尝试委曲求全过,但后来发现并没有什么作用,别人依旧报我以冷眼。终于在第七个年头,我忽然就想通了:与其放下身段去讨好别人,何不挺直腰杆做好自己?毕竟我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好好教书,对得起每一个学生,这才是我教书的终极目的。
事实证明,方向对了,越努力,就会越优秀,而当自己实现整体提升和全面突围的时候,之前所在意的,早就不再是问题。当你的优秀一骑绝尘时,你收到的就不再是排斥,而是别人的仰望。
记得那时我教四年级语文,有感于学生写作时的抓耳挠腮与捉襟见肘,我开始了面向全班学生的名著阅读教学。书从哪儿来呢?从我这儿来!我有买书的习惯,家里有不少书,挑孩子们喜欢的,给孩子们读;与此同时,我每周都会去给孩子们买书,假期更是四处淘书,名著的青少年版、童话系列、名人传系列……一一摆在了孩子们的面前,在那段疯狂阅读的日子里,连课间的时候我们班都是鸦雀无声的,全班都在座位上静静读书!我曾经做过统计,一个学期,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读了五十多本书。
书读得多了,自然就想写,于是我们开始了疯狂的“师生共写”。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课堂上的趣事、课余时间的欢乐、父母亲人、家中小宠、春夏秋冬,都从我们的笔下呈现出来。
为了让孩子们更有话可写,我还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系列的“作文体验”活动,“欢乐袋鼠跳”“猜猜我是谁”“吉尼斯运动会”“二人三足”……我精心设计活动,先让孩子们痛快地玩,然后再去细腻地写。可以说,正是这种有趣的“作文体验活动”,开启了我们写作的大门。
我们的第一个作文体验活动就是“欢乐袋鼠跳”,道具很简单,就几个大麻袋,孩子们将两腿装进袋子,一蹦一蹦往前进,每组几个人接力蹦,哪组先到达终点就算哪组赢……多简单啊!但亲身经历下来,才发现有那么多的波折。比赛前的忐忑,两腿装进袋子的别扭,往前蹦的时候的花样百出:鼻涕掉下来的,跌倒了打个滚的,麻袋被蹦穿了的,还有脸上肥肉荡漾、肚子局部地震的……真是状态各异,但无一例外的是,孩子们有话可写。
记得我把这次的作文指导写成了文章并投稿参赛,结果获得了全国一等奖。学生们的文章写得生动有趣,我帮他们投稿、推荐,有多篇成功发表。这次作文活动也给孩子们的写作打开了大门,他们忽然就明白了,作文不需要去背优秀例文,也不需要去照搬一些好词好句,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着有趣的素材,只要留意生活,用眼睛去捕捉,用心去体会,及时地用文字去记录,就可以了。
那段时间,我把孩子们的作文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墙上,四面墙都贴满了,风一吹,满墙的作文就像振翅欲飞的小精灵。那两年,我们师生疯狂地进行文字输出,我甚至给自己定下了目标:每天至少发表一篇学生作文,每月自己至少发表一篇文章。
那段日子,每天中午的课间操时间,就是我们班的高光时刻,因为我们每天都可以收到一大摞样刊,好多张稿费单,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我们班的每一个学生,无论成绩好或不好,都能发表文章,发表文章最多的孩子的稿费累计有五六千元;《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作文大王》《新作文》《少年天地》等成了我们班学生发表文章的阵地,几乎每一期都会有我们班学生的文章发表;我也成了《读者》旗下刊物《故事作文》“作文宝葫芦”栏目的专栏作者。
与此同时,我遇到了我人生中的贵“人”——课堂内外杂志社主编孔有君老师。因为作文教学,我们相识相知,后来我还戏剧性地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网络作文平台——“创新作文网”的全国唯一的兼职编辑。
在“创新作文网”的两年,我坚持每天上传一篇学生作文,每天给全国各地的学生做作文点评。到后来,我和网络上的几个写作高手,各自成立了自己的文学社,每人的旗下各有一批写作爱好者,然后在网络上进行作文PK……多年之后,我发现这批网上的写作爱好者大多进了名校,清华、北大、人大、浙大、复旦……果然文章写得好的孩子成绩都不差。
更为难得的是,每年的8月上旬,课堂内外杂志社和北大中文系都会在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现场作文大赛。由此,我和我的学生们不仅见到了曹文轩、郑渊洁、温儒敏、陈平原、俞敏洪等一批名家,得以聆听他们的人生感悟和写作智慧,还见到了网上的许多写作名人。我的学生多次获得现场作文大赛的一、二等奖,而我也登上了北大的讲坛,为全国的语文老师介绍我们的作文教学经验。
想起那段日子,我常常热血沸腾。对一个普通的小学老师来说,这一切就像是一场梦,但是这些,却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再后来,课堂内外杂志社将我们班的学生作文汇编成《小学生体验作文》,随后,我又出版了《小学生作文医院》一书,连同我参与编辑的《小学生作文活动》,一套三本,成为作文教学的一个系列,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从头再来的跋涉
2006年,我被调入现在的临沂第三十九中学,组建了只有21名学生的初中部。
进了初中部,不仅意味着全新的学段、全新的课程,还意味着我之前在小学获得的所有成绩被清零。但是,有了之前的实践和积淀,还有什么能难得住我的呢?
现在想想我们班的那个教师班子,称得上是豪华阵容,除了号称“三驾马车”的语文老师(我)、数学老师郑合刚、英语老师冯全利以外,其他各任课老师,无一例外都是高中部的教研组长。三年里,我就像一颗钉子,钉在了教室后面的一间屋子里,精备每一篇课文。我把每一篇文言文都整理成一篇电子讲义,将每一个知识点都做成一个专门的文档,上课有的放矢,让学生学得扎扎实实,知识点融会贯通……我陪伴着每一个孩子,三年里不曾缺席过任何一个日子。
学校里的老师们对这个可爱的小班也都偏爱有加,有些非任课老师都想给这个班上课,甚至就连孙成明校长都亲自下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数学课,被孩子们步步紧逼到大汗淋漓,下课后却直呼痛快。理所当然的,这一届学生的中考成绩相当辉煌。全班21个学生,全部考入高中,有17人进入全市最好的两所重点高中。
随后的几届学生,在他们的知识基础已经夯实之后,我继续开发我们的“作文体验”活动,先后开发了“赚钱记”“疯狂手绘”“DIY系列”“叶脉书签”“萝卜雕刻”“鸡蛋表情”“我是大编辑”“俗世奇人”等系列,这一系列作文体验活动,在《课堂内外·创新作文》以专栏“180°创新作文活动”的形式连载,最后结集成书。
我还创造性地开发了“百家讲坛”系列活动,至今已开发五十多个专题,涉及历史、军事、体育、游戏、民俗、生物、非遗、名人、名著等方面。在孩子们毕业前夕,我又特设“我喜爱的大学”“我喜欢的专业”等专题,引导着孩子规划自己的未来。这些活动,让每一个孩子都围绕着一个主题收集资料、自主表达,从而达到了开阔视野、提升能力的目的。在以“活动”为主线、以“自我”为中心的写作和活动的锻炼下,我的二期、三期、四期的学生都展现出亮眼的实力。
精诚所至,功不唐捐。进入初中教学的这十几年里,我从零起点一步步获得了沂蒙名师、临沂市十佳班主任、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山东省特级教师等荣誉称号。同时,我一直坚持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省、市级研究课题十余个,三次获得临沂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一次获得山东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我坚持着读书和写作的习惯,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我学生的文章多次发表在《中学生读写》《学语文之友》《初中生》《新作文》等期刊上。
继往开来的推动
在做班主任的第29个年头,因为工作需要,我不再担任班主任。
不再担任班主任的日子,我的空闲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习惯了忙碌的我忽然感觉有点精力过剩,于是我主动为自己寻求新的定位:借助自己的历练和经验,以最迅捷的方式给予新教师、新班主任以帮助和指导,推动教师快速成长。
2018年,我受命担任“临沂市市直学校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但因为一直在一线教书,少有时间出去讲课,也沒有能力去组织大型的教学与研讨活动,再三斟酌之后,我选择了创办“写作型”名师工作室。
我在第一时间组织起了我们的名师班子,初始班子成员不多——仅十人,但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有特级教师、省教学能手、沂蒙名师、市级优秀班主任,还有几位是省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对名师的类别我也精心做了选择,有来自市直学校的、县区学校的、农村学校的;就连年龄也有所顾及,覆盖老中青。他们各有所长,有的擅长文字解读、讲课比赛,有的擅长班级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写作风格也不一,有的擅长写记叙文,有的擅长一事一议。
我们还特意邀请了一位发表了上千篇文章的笔力强劲的林老师入组,请他给我们的文章做点评,并借助他的投稿平台,给我们向外推荐发表文章。
至此,我们称得上“万事俱备,只欠开笔”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推进不易。
一来大家都很忙,而写作是一件需要平心静气且有大块时间操作的事;二来撬动第一篇文章很难,因此大家茫然四顾,无处下手。一时之间,局面僵滞。后来我想,还是自己身先士卒、率先动笔吧。
于是2019年一年,我和林老师开始率先动笔,我们约定每人一周写一篇文章,写完之后互相提意见,再修改后投稿。张丽钧老师说,1和1000比邻而居,最难的第一篇文章写出来了,后面的就会接踵而来。2019年是我和林老师的写作都大获丰收的一年,林老师发表了40多篇文章,我发表了35篇文章,而且其中有5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同年,我成为《教师博览》封二人物、《班主任之友》封面人物。2020年7月,我顺利晋升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在我和林老师率先示范写作的同时,我给各位名师订阅了专业刊物,购买了一批高水准的书籍。这些老师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也都有强烈的提升愿望,当他们习惯了阅读、习惯了思考,再加上我们几个发表过多篇文章的老师的示范引领,提笔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2021年9月,我将我们的工作室命名为“陈娟名师孵化园”,这个方向很有意思,不是大家跟着我写作,而是我在背后推动着大家写作、成长,这样的角色定位,将每位成员推到了舞台的中央,大大地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我们以微信公众号“梧桐深深”为阵地,以“工作日日更新一文”为原则,以《班主任之友》的栏目设置为导引,以《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为教师文章投稿阵地,以《中学生读写》《天天读写》为学生文章发表基地,开始了我们日新月异的团队写作……
其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有老师到时间交不了稿怎么办?文章水准不够怎么办?问题也不难解决,但很考验我这个主持人的协调能力和“垫稿”能力。我和林老师已经习惯了写稿,所以,当工作室成员不能如约交稿的时候,拿我们的文章垫上就好了,如果恰巧没有,那就现写急就。但文章水平不够才是个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批改。只要创意不错,文章就可以改出来!只是每天改稿至少三个小时,没有点定力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批改完之后,与原稿一比较,作者就明白了文章的症结所在,大家在群里交流、讨论,久而久之,老师们的整体写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文章发表更是老师们写作的巨大推动力。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们习惯于在一线埋头苦干,很少有人能跳出窠臼来思考、总结和提升,但当写作任务摆在眼前的时候,就逼迫着老师们去留意、去思考、去记录。当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老师们又会倒逼着自己去阅读更专业、更高质量的书籍和报刊。这样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最终达到实践和理论有机融合,生活和写作完美契合。而当写作走到这一层次的时候,文章已经很成熟了,因而发表就水到渠成了。
《班主任之友》的投稿平台也很有意思,不仅关口繁多,有初审、二审、三审、四审、编审会讨论,到最后才是“录用”,而且在每一关口,编辑都会给出审稿意见,这就等于给老师们的文章进行了一对一的指导,让老师们一下子就清楚了自己的文章问题所在,极大地提升了老师们的写作能力。
我们的写作从2021年9月开始推进,工作日日更新一文,如今已经更新了220多篇文章,而且发表率相当高,有80%均已发表。半年时间里,之前从没有发表过文章的老师,已经至少发表两篇,有的已经发表十几篇,而且都是在《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这类重量级刊物上。葛洪波老师,更是一鼓作气,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建设》上连发两篇文章。
如今,微信公众号已经有1200多人关注,而且每天粉丝量都在增加,每日更新的文章都有几百的点击量。在我们这个小小的地方,这个微信公众号已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下个学期,我将继续推进“跨学校、跨学科、跨学段”的教育叙事的写作,以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为我们当地的教育擎一烛微光。
前些日子,我读到一篇文章,里面说,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被迫劳动的奴隸,而是一些拥有自由身份的人。因为人的能力只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创造出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反观我三十多年的教书岁月,用《再别康桥》中的几句诗可以形容: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教书和做班主任的日子里,我就像一个探险和挖宝的孩子,和我的一群小伙伴怀着好奇、揣着梦想走向未知,这个过程,充满了新奇,无关功利。因此,我们是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沉浸在每一个教育小细节中,享受着每一个教与学的日子。“人间有味是清欢”,教师爱着自己的职业,从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幸福,就是人生之大快乐。真心希望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拥有这种“人间至味”“清淡欢愉”。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三十九中学)
陈 娟
“体验作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山东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临沂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沂蒙名师,临沂市十佳班主任,临沂市市直学校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教学与管理》《教师博览》《班主任之友》等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