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传染性腹泻的综合防治方法探讨
2023-05-30刘辉李万里艾华庭
刘辉 李万里 艾华庭
犊牛在饲养期间,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腹泻病症产生。部分腹泻具有传染性,且临床病症明显,如果病牛未能及时接受治疗,病情很可能加重甚至死亡。大部分情况下,传染性腹泻由细菌、病毒等诱发,饲养者应在日常饲养中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使病牛提早接受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一、腹泻的常见类型
(一)消化不良型
近年,牛冻精改良技术在国内得到普及应用,因经济效益可观,许多中小型饲养户将其应用到犊牛饲养中。但因养牛知识欠缺,饲养户单纯使用精饲料进行喂食,加上喂食量过多,导致犊牛消化系统受到影响,出现因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情况,且作为一种流行病在犊牛群体中传播。
(二)细菌型
此类病症在临床领域较为常见,约占犊牛总腹泻患病率的50%。病原多为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上述两种病原菌附着在犊牛肠道内,且数量众多,若牛舍清理频率较低,卫生不达标,或者外界温度降低,病菌将会使犊牛的抵抗力降低,导致腹泻病症产生。在个体养牛户中,因牛舍较为简陋、卫生条件偏差,此类病症更是多发。
(三)寄生虫型
大多数犊牛饲养者因缺乏专业知识,牛舍不够干净整洁,同时未能定期消毒杀菌,为寄生虫繁殖提供了温床,致使犊牛感染寄生虫后引发腹泻。据调查,蛔虫感染最为普遍,约占整个犊牛腹泻总数的15.8%。
二、临床症状
在患病初期,犊牛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到40℃,还会出现心跳加快。随着病情不断加重,犊牛脉搏可达到120次/min。犊牛腹泻的成因较多,通常由细菌引发。受大肠杆菌引发的腹泻在7~30天龄群体中多发,初始粪便为黄色,且带有酸臭味道,犊牛体重也会降低,精神不振、食欲低下,若未能及时接受救治,犊牛还会出现严重脱水、痉挛等情况,病牛若在5 d内无法得到科学治疗便会使死亡率大大提升,自行康复的概率较低。病牛即便能够自愈,后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发育。受沙门氏菌引发的腹泻,多发生在10~30天龄的犊牛群体中,主要症状同样是精神和食欲低下、发烧、心跳加速,严重时会陷入昏迷,拉出水一样的粪便,且粪便中带有肠黏膜,随着病症逐渐加重,病牛开始出现四肢发凉、眼窝凹陷情况,还会使脑部、关节等受到不同程度损伤。
三、防治措施
(一)及时补液增强体力
在发生腹泻后,犊牛体内出现脱水、电解质失衡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补液,减轻病症对犊牛机体造成的
损伤。据调查,犊牛出现腹泻1天后,体内便有5%的
水分流失,若未能及时补液,犊牛很容易精神不振,最
终因脱水而死亡。因此,饲养者应在犊牛刚出现腹泻症状时便及时为其补液,在患病初期,犊牛整体状态未出现明显异常,可通过口服补液的方式增强体力,如果犊牛已经出现体液流失过多、眩晕、无法站立等情况,可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充,可使用等渗溶液,每次注射2~4 L补液。
(二)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当发现犊牛出现腹泻病症后,饲养者应对病因进行分析,并根据诱发因素合理使用药物治疗,使病牛及时得到救治。
1.西药治疗。饲养者可检查病牛粪便中是否带有球虫卵囊,如有则说明可能因球虫引发,可采用磺胺二甲基嘧啶进行治疗。根据病牛体重调节剂量,服药100 mg·kg-1,连续服用2 d;还可服用氨丙啉,服用5~10 mg·kg-1,连续服用4 d。
2.抗生素治疗。对于沙门氏菌引发的腹泻,饲养者在犊牛患病初期可利用抗生素治疗,并对病牛体温进行监测,如果温度与正常值相比提高1.5~2℃,说明可能因沙门氏菌感染,应提早对病牛服用抗生素。饲养者可选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以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为主,尽量减少糖皮质类激素的使用,以免影响犊牛的免疫系统,使腹瀉病症加重。
3.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坚持清热祛湿、利水止泻的原则,选取10 g米壳、黄柏、麦芽、山楂、神曲、车前子、甘草、当归、黄芪,用水煎服,每日服用2~3次,连续服药5天左右便可好转。
(三)定期清理牛舍,保持环境卫生
饲养者应及时清理牛的粪便,定期消毒杀菌。除牛舍内外消毒之外,饲养者还要对喂养工具、饮水器具、外部活动场地进行消毒。气候寒冷时节,饲养者要注意牛的防寒保暖,使犊牛始终处于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干净整洁的环境下,这样可有效降低发病率。饲养者如若发现患有传染性腹泻的病牛,应及时将其隔离,并对牛舍进行彻底消毒,降低病原体的存活率。在日常饲养中,对于必须进入的养殖车辆,应在养殖区门口的消毒池中消毒,避免其将外在细菌带入养殖区中。对于治疗无效而死亡的病牛,饲养者应将其无害化处理,禁止流入市场,确保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 张梦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