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实现学生体能发展由小学到初中的有效过渡

2023-05-30张明朱莉莉韩龙泉

当代体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实验班阶段动作

张明 朱莉莉 韩龙泉

近年来,有关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差的话题一直热议不断,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这一现状,充分发挥中招体育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不断增加中考体育分值,以期提高学生、家长、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分值的提高意味着难度与标准的提升,对于初中生来说极具挑战,初一新生更是面临严峻考验。与小学时期截然不同的体育课堂模式和教学导向,以及突然增加的体育课堂密度和练习强度,使许多初一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甚至是恐惧情绪,消极练习,频繁请假、要求见习等现象常态发生。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身体素质不能有效提升。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体育教研组针对学生体能发展由小学到初中有效过渡的途径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以期改变现状。

1 学生体能由小学到初中有效过渡的切入点

小学与初中学段体能教学内容并无太大差异,速度素质类,耐力素质类,力量素质类,柔韧素质类,协调素质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教学目标、课堂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有较大差异,从而造成两个学段学生的学习感受与练习积极性截然不同。我们以初中体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练习方法、评价方式四个方面为切入点,针对如何实现学生体能发展由小学到初中的有效过渡这一问题,依据相关理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设,重新设计初一体能教学,并以两个班级为实验班,有计划的付诸实践。定期测试实验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三个方面的运动素质,与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并加以总结。

2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体能教学目标的有效过渡

两个学段体能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异,小学阶段体能教学以了解、感受,培养运动兴趣为主。而初一阶段受到备考中考体育测试影响,以快速提升学生力量、速度、耐力、协调等运动素质为主。

基于延续过渡、提升发展的导向,我们将实验班的体能教学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以掌握体能练习方法为主,侧重于使学生了解运动素质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将提升运动素质放在次要位置。

教学目标的调整,起到了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教学方法、练习方法、评价方式随之发生改变,课堂模式更趋多样化。实验班教学模式更多运用启发式、探索式、迁移式、情景式等。教学方法由单一转向丰富,小组探究、趣味竞赛、游戏教学,甚至将信息技术等手段运用于体能教学之中,使教学过程多了轻松愉悦,少了刻板乏味;多了探究思考,少了满堂灌输;多了主动参与,少了耳提面命。评价方式由单一的体能达标评价转为四个维度的多元评价体系,减少了学生面对评价时的焦虑情绪,从容以面对评价。

3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体能教学方法的有效过渡

通过访谈和观察,我们深切体会到小学与初中体能教学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小学教法除常规的讲解、示范、练习、完整与分解法外还能广泛采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趣味竞赛等方法,且学生课堂中的自由度较大,玩与学结合。而初中阶段较为单一,教法近似于训练方法,且课堂纪律要求严格,组织练习整齐划一,急于提高学生各项运动素质。因此,我们对实验班的体能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

3.1 结合兴趣和心理特点,增强学习意愿,传统教法出新效

(1)讲解环节。淡化中考体育因素,抓住学生心理发育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入手,让学生认知提高运动素质会带来哪些益处。如:在跳跃类教学中,向男生灌输,增强此项运动能力你也可以像NBA明星那样扣篮。向女生灌输,通过此项练习可以塑造健美的体型。以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练习积极性。在讲解技术动作时,抓住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和爱美之心,从技术动作科学性的角度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强调合乎科学的技术动作总是流畅自然具有美感的,從而促使学生主动规避错误动作,理解并把握重、难点。

(2)示范环节。抓住孩子崇拜英雄,喜爱明星的特点,将平板电脑或室内、外电子屏等多媒体设备运用于教学,在示范环节辅以体育明星的示范演示或将比赛中的精彩时刻进行完整播放和分解慢放,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再则,利用青春期学生的爱美之心,在意自身形象的特点,寻找一些因技术动作错误,导致姿态滑稽可笑的视屏资料供学生观看,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认知技术动作要领,主动纠正错误。

(3)指导纠错环节。让技术动作掌握较好的同学做示范促进大家纠正错误动作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但往往示范者总集中于几个运动能力较强的同学,会打击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性。这样的机会我们要提供给更多的同学。有进步的、练习认真的同学,即便是运动能力差,只要技术动作对,更应该让他们为大家示范,不一定必须让做的最好的同学示范。教师在巡回指导时要多发现这样的孩子,给他们机会,这样会调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同时,要让学生参与巡回指导,纠正同学的错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同学对同学的纠正更加深刻。

3.2 初中与小学体能教学方法与方式相结合,实现平稳过渡

小学体能教学有时过分强调“兴趣教学”“快乐体育”,淡化了技术动作细节的雕琢,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技术动作问题往往一笔带过,没有深入纠正。而初中体能教学则刚好相反,十分强调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意志品质的锤炼以及是否达成预期体能提升目标,但忽视了兴趣培养,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我们通过多所小学走访,与小学体育教师联合教研,制定了相应的教法。

(1)将小学体育常用教法融入初一体能教学中。在小学阶段,教师多以设计游戏、创设情境、趣味比赛等手段,让学生在游戏、情境教学中体验技术动作,逐步掌握动作技能,练习时学生自由度较高,注重玩与学的结合。初一阶段,教师没有必要过分强调中招体育考试因素,也不必在此时就急于提升学生体能水平,除了强调动作要领、设计辅练手段外,也应多采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法、趣味比赛法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最后到“乐学”。

(2)明确体能教学课堂与课后的侧重点。体能的全面提升,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进行高密度、大强度的体能练习以期有效提升学生体能是不现实的,反而造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抵触学习,效果不尽人意。要注重课后锻炼,课后才是练习提升体能的主阵地。课堂则应注重探究与发现能力的培养,培育学习兴趣与练习意愿,认知、掌握、体验练习方法,从而使学生不再将体能练习当成苦差事,愿意进行课后体能锻炼。在七年级体能教学中,老师要科学布置课后作业,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课后体育锻炼的习惯。

(3)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广泛应用与体能教学中,促进学习习惯的由小学向初中的平稳过渡。小学阶段重在引导学生养成老师设定的良好学习习惯,初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因此,目前不少小学生进入初中后,仍停留在机械式模仿上,缺乏结合自身的思考,没有形成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因此,我们在七年级阶段要将合作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体能教学中,促进学生由小学阶段的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理解迁移,能举一反三,认识自身体能的薄弱环节,并根据自身状况,自主选择练习方法,制定锻炼计划,高效提升体能。

4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体能练习方法的有效过渡

在初一体能教学中,为了给中考体育打下坚实基础,往往将运动训练的诸多方法直接应用于教学,这是导致学生抵触、厌恶、恐惧初中体育课的最主要原因。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认识到体育考试不是体育竞赛,体育课不是训练课,学生更不是运动员。体能教学不能脱离学校体育的规律和原则。适应了兴趣教学、快乐体育课堂的孩子突然面对近似运动训练的课堂,这是多么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符合当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练习方法才是科学的练习方法,能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的练习方法才是高效的练习方法。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平稳过渡,快乐与汗水并存,趣味与效果并重的原则。让孩子们愿意接受并能收获成功感受。

4.1 将游戏融入体能练习

如,初一阶段经常会针对立定跳远这一考试项目,进行跳跃类爆发力练习,如蛙跳、深蹲纵跳、跳台阶、提踵等,枯燥乏味。我们可以从练习的趣味性着手,将游戏融入练习之中,比如男生进行“斗鸡”游戏,女生进行提升难度的跳格子游戏,集体练习可以进行“开火车”“袋鼠跳”“横扫千军”等跳跃类游戏。再如,针对前掷实心球这一考试项目,进行的上肢力量、腰腹力量练习,我们可以采用“推小车”“俯卧击球”“掷沙包”“蚂蚁运粮”等提升上肢和腰腹力量的游戏。一系列游戏类练习方法融入体能练习,丰富了课堂组织形式,气氛热烈,有助于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2 循序渐进的开展体能练习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接触过真正的体能练习,各项运动素质处于原始水平,切不可急于上强度、大密度。递进式、进阶式的开展体能练习尤为重要。以初中体育的中短程跑练习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为以下几种体能练习方法:有氧耐力练习、无氧耐力练习、速度练习、融合力练习,按照节奏由轻到重,由缓到急的节拍来进行。比如,有氧耐力练习,就可以从800~1000米~1200米~1600米,教师可以按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的不同时间段,将练习强度逐新递升再逐渐递减。其他种类体能练习均可按照以上原则,有难到易,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推进练习。

4.3 培养自觉自愿的日常体能练习习惯

体能练习不应局限在课堂上、学校里,它还应当融入到学生的课余生活与日常生活中,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就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才是提升青少年体能的最佳、最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逐步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

(1)根据学生特点,布置切实可行的课后作业。养成习惯的起始阶段需要一定的任务布置。但布置任务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不可一概而论,千篇一律。如,有的学生个性张扬,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孩子体胖慵懒,有的孩子瘦小精干,有的孩子力量不足,有的孩子耐力欠缺等等,这都需要老师细致考虑,施以不同的运动处方,针对性的制定计划,布置切实可行的课后作业。孩子能接受,努力可完成,成效能体验的课后作业才是有效的作业、成功的作业。

(2)争取家长支持,助力习惯养成。初中阶段学生兴趣来的快去得也快,心血来潮下决心,偶遇挫折易灰心,且自律性相对较差,课后练习需要家长的鼓励与监督。教师需要与家长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如,与家长协商根据家庭情况确定合适的锻炼时间,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锻炼,家长帮助老师做好锻炼记录,通过现代通讯手段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的锻炼情况等,并且可以根据练习情况与家长共同优化完善练习方案。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让学生逐渐视体育锻炼为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5 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体能评价标准的有效过渡

合理运用评价手段,从导向上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由小学向初中阶段平稳过渡不可忽视。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将原来的体能达标评价,改为体能学练总评,并在实验班使用。总评由四个评价维度组成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体能达标评价只是其中之一。如下:

(1)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示范情况、小组合作情况、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课堂练习积极性、课堂守纪情况进行评价。

(2)运动技术评价。评价学生对长跑、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前掷实心球五个项目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及其他体能辅助练习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

(3)认知拓展评价。初一年级下期每名学生针对自身体能状況自主制订课外锻炼计划(教师给予完善定稿),并由家长记录完成情况。教师对锻炼计划和完成情况给予评价。

(4)体能达标评价。对学生长跑(男子1000m,女子800m)、50米跑、立定跳远、一分钟跳绳、前掷实心球五个项目的运动能力进行评价。

通过一个学年的实践,我们对试验班进行了体能学练总评,作为一个学期的体育成绩。非实验班依然使用体能达标评价结果作为其一个学期的体育成绩。如下表:

由数据可见,多元化评价体系的评价结果较单一体能达标评价的结果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特别是多元化评价体系所呈现的优秀率要比单一评价方式高出很多并且极大的减小了不及格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激励性评价、运动技术评价、认知拓展性评价的引入使学生更多的闪光点在评价结果中得以体现,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投入,活泼守纪,乐于合作,敢于探究,并且使他们更加注重技术动作细节,主动完善不足之处。更重要的是,让运动素质欠佳的同学看到了取得好成绩的希望,增添了学练的动力。

另外,对比实验班与非实验班阶段性运动能力成绩,两种体育教学模式下的班级,通过一年的学习与练习,运动能力成绩并无明显差别,基本持平。但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两种班级所呈现的课堂气氛、学习积极性、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体育课和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有着较大差别,实验班明显优于非实验班。由此预测,实验班学生今后的体能提升潜力要优于后者。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

猜你喜欢

实验班阶段动作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动作描写要具体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