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园林意境可造园

2023-05-30杨博语

文化产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假山造园草木

杨博语

中国园林是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典范,一座园林的意境可以用于衡量其价值。一座园林是否能被称作“园”与其是否有意境有重要关系。而意境恰恰源于园林中各个元素的空间组合。正是园林中变化多样的空间,营造出了园林丰富且趣味横生的意境。现通过分析文人画的构图方式、绘画视角与文人画意和中国园林造园的理念之间的关系浅谈何为“园”,并借以论证为何“虽无林木亦可成园”。

中国园林,虽无林木亦可成园,出自童寯的《东南园墅》[1]。这句话从侧面表明了童寯对中国园林中建筑与林木关系的看法,其一,他认为中国园林的主导景观、观者的视觉焦点为建筑,而非植物;其二,他认为草木是园林的基础,园林内部的空间是丰富的、层次化的,有意境的园林才可被称为“园”。中国园林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山水画,文人山水画中既带有作者的思想,又蕴含着独特的自然趣味。晚明时期的很多园林建于城市之中,有着居于闹市如宿于山林之感。此时,文人山水画中所追求的山林意境便成为造园的关键[2]。所以说,中国园林是城市与山林在一隅方寸之间呈现出的融合状态,也是文人山水画中空间与意境的具体呈现。下文将从分析林木与建筑的多种作用关系、园林要素与意境的关系及要素、意境和园林的关系三步来论述“虽无林木亦可成园”。

建筑与林木可造园林意境

在园林中,建筑是占比最大的元素,房屋、亭、台、楼、阁、轩、榭皆为建筑。《东南园墅》中提到:中国园林中,建筑如此赏心悦目,鲜活成趣,令人轻松愉快,即便无有花卉树木,依然成为园林[3]。此处表达的似乎是园林建筑的趣味性比林木花卉的种植更重要。仅有建筑也是园林?其实并不然。西方园林中建筑与草木之间的关系疏离,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密,被童寯称为“汪洋中的孤岛”;而中国园林虽无林木亦可成园,正是相对于西方园林的草木而言[4]。中国园林的造园观与西方有着巨大差异——中国园林认为建筑与山林之间应具有紧密联系。

童寯认为,中国园林没有明确的边界,没有修齐的草坪,是因为整齐的草坪只对奶牛有吸引力,它并不符合人类的审美。草坪不必修剪,树木自然生长,有什么样的情趣,就营造什么样的草木,寻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意[5]。中国园林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自然。《园冶·兴造论》中说,“三分匠,七分主人”[6]。园林的空间意趣就来源于园主对自然的喜好。而一座园林的价值也体现在其丰富的空间意趣之中,游人置身其中,便会体验到多种空间营造的园林意境。因此,一个园林的核心就是其体现的园林意境。

空间关系的多样性

“虽无林木亦可成园”——林木和建筑之间的空间关系所营造的氛围便是园林意境。园林中不同的空间意趣呈现的意境也是不同的。因此,建筑与自然景色之间的空间关系会影响园林意境的呈现。

沧浪亭翠玲珑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方形建筑以对角线相连,特殊的“曲折”型外立面提供了多个方向的视口,南北各有三个不同的前后开窗,人站在屋中,景在屋后,营造出建筑—草木—人—建筑的前后空间关系,树荫窗下,人影、树影、屋影相互叠加。窗前每片景色各不相同却又相互串联,宛如一卷横幅山水长卷。画中虚实相间,高低错落有序,景色在空间中变化得巧妙又自然,一步一景,移步换景,静谧而又轻松愉悦之意跃然观者心中。而东西向狭窄的竖长形窗口视角斜线相连,视野相通,呈现出草木—建筑—草木的叠加空间关系,悠然隐秘之间又能窥见相邻窗边的一角,趣味横生,此乃空间意趣。窗角露出的少量建筑与层次空间丰富的草木景色相互融合,似是豎式小幅山水画,有遮有放,趣味无穷,呈现出诗意雅趣之境。

除了建筑与林木间的空间关系会影响意境外,不同的林木给予建筑的空间意趣亦不尽相同。如此,根据建筑的空间功能,中国园林一般会选择与之品性相对应的植物与其共同营造空间意趣。

拙政园听雨轩院内有小池塘、芭蕉与翠竹[7]。在园林中,芭蕉和竹子多种于雅室等空间。从形状和颜色上看,芭蕉叶大,耐看,可以遮阳挡风;而竹子身姿挺拔,郁郁葱葱,与白墙青瓦相衬,格外富有美感。同时,在意境上,芭蕉种在窗前,不仅可以获得“雨打芭蕉”的乐趣,其本身还有顽强、平和的象征意义。竹为岁寒三友之一,挺拔而坚韧,是文人抒情表意的良好素材。听雨轩的竹林墨绿素雅,为庭院渲染了静谧的意境。“听雨入秋竹,留僧覆旧棋。”竹影映在白墙上,与真实的竹子交错,虚实相生,恰如自然之景。诗人于雨夜借着月光一览此景,如观赏水墨山水画一般。

不仅如此,园林中的漏窗(如沧浪亭漏窗)、园林入口的障景(如艺圃入口的障景)、路边的框景(如留园的“小蓬莱”、拙政园的“别有洞天”)等更是根据园林主人不同的情感需求与不同建筑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的,其营造的意境各有趣味,具体见图3。

建筑和自然景色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意境的多样性。甚至,林木与建筑的多种联系,会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氛围。南宋时期《四景山水图》就绘制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亭台楼阁在山水间的不同趣味。同样,园林中的建筑搭配不同的四时之景,亦可营造出园林在不同时刻的独特意境。

由此可知,在造园过程中,林木与建筑便是通过多种相互关系营造园林意境,形成园林。

园林要素皆可营造意境

与园林相同,画意同样是文人画的核心。一幅优秀的文人画不仅需要高超的画技,还需要有画意。文人山水画的意境体现方式十分丰富,林木与建筑相互作用也是营造园林意境的手段之一。

从造园要素看,除建筑与草木外,假山、水池等其他园林要素也是园林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素是基础,各要素之间产生空间关系,便会营造出空间意趣,由此,意境也就出现了[8]。园林的建造讲究可行、可观、可居、可游,营造游览自然山水之意。而园林山水与文人山水画中的山水一脉相承,因此,在造园时,文人山水画中的布局和技法多会被借鉴。《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即高远、平远和深远,这三种视角也是文人山水画中惯用的技法。宋代郭熙的《关山春雪图》中,山腰之间的密林和屋舍相互掩映,用的是“平远”的手法;屋后的山体雄伟巍峨,是为“高远”;而画面下方粗狂山体层层叠叠,则运用了深远的手法,具体见图4。

深远

园林营造山水意境的手法类似于山水文人画的透视方法。草木与建筑相互作用营造出来的空间源于视觉在立面上的前后感知,运用的便是“深远”的手法。居于假山群之上的沧浪亭,没有临溪平地而建,而是借助假山的地势,建在假山之上。除此之外,为了营造出沧浪亭登高望远的效果,假山周围的林木都是密度小、高度低的植物。在沧浪亭中,观者既可眺望院外的溪流,亦可观赏园中的四时湖景,从而营造出了开阔、宁静、遗世独立的意境。

平远

沧浪亭临湖的面水轩与长廊相连,在此处,人们不仅可以在廊中行走游玩,还可以在轩榭驻足休憩。开阔的湖面之后是葱郁的林木,庭院与屋宇藏于林木之后,在面水轩,人们只能望见假山与亭台点点,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这是对“平远”手法的使用。

高远

园林中奇形怪状的假山則很好地利用了“高远”的手法来营造意境。艺圃博雅堂的南面立着一座形态奇异的假山,此处便用了“高远”的手法,其以高大的假山作为对照物,使整个厅堂看起来更为肃穆,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庭院的气势,还可以减弱空间束缚感。留园的石林小院中,窄小的石径尽头立着一块狭长的山石,旁边伴有一株芭蕉。石头形态奇异,不仅弱化了小径到达尽头的单调感,其向上的整体走势还能引导人们的视线向上。这个视觉处理方式巧妙地运用了“高远”的手法,弱化了空间的局促感,使空间因此变得轻松有趣。

中国园林实现了自然与建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相互作用。《园冶》中指出,园林应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园林正是借助自然意趣和山水文人画的绘画手法,在造园上移步换景,才营造出良好的园林意境。

意境可造园

如果说文人山水画画的是意,那么园林造园的关键就在于意境。林木只是营造园林意境的要素之一,建筑、假山、湖水等元素也是营造意境的要素。这些造园要素是实际存在的物质,其在园林中进行了物理排列之后,便形成了空间。“虽无林木亦可成园”中的“园”指的是被赋予园林意境的园林。而园林意境是三维的园林空间与四维的园林感知之间的纽带。如艺圃中带有归隐之意的浴鸥庭院,清人王士禛在《艺圃杂咏》中描写其景色:“海鸥戏春岸,时下池塘浴。”汪琬在《姜氏艺圃记》中也有关于此的记载:“至于奇花珍卉,幽泉怪石,相与晻蔼乎几席之下;百岁之藤,千章之木,干宵架壑;林栖之鸟,水宿之禽,朝吟夕哢,相与错杂乎室庐之旁。”此处前一句写的是中景,后两句写的是远景。从近处的海鸥、池塘、岸边草丛,到看中景时所见的奇花、幽泉、假山、怪石,再到眺望远景时才能发现的树藤茂密、林鸟嬉戏,视线从近到远,感知由清晰到虚无。浴鸥庭院的空间层层叠加,意境幽深,直击观者内心,其从直观的空间发展为形而上的情感感知,正是这种意境,才将浴鸥庭院营造成一座“归隐之园”[9]。园林空间形成意境是一项维度跨越,需要在理性中加入感性,如此才能让千篇一律的园林成为文人雅客的思想归处。这正是中国园林成园的关键在于意境而非林木之原因。

综上所述,通过对林木与建筑多种作用关系的对比,以及对造园各元素与意境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园林空间需要营造意境,有意境才能造园。“虽无草木亦可成园”中的“园”不光指园林,还指园林意境,而园林中的草木、建筑、山石、池塘等,皆是营造园林意境的元素。不同于西方园林生硬的建筑与景观搭配,中国园林主张园林中的多种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多样的景观能够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意境,而园林意境才是造园的关键。

参考文献

[1][3][4]童寯.东南园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2]宋昊洋,王敏.移画入园,因画理水——山水画论影响下的晚明江南文人园理水手法分析[J].建筑与文化,2022(08):226-228.

[5][6]计成.园冶[M].胡天寿,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7]向诤.芭蕉文化意象与拙政园“听雨轩”生态文化探析[J].黑河学刊,2021(04):46-49.

[8]黄玲,聂博文,肖沙沙,等.明代私家园林理景艺术浅析——以苏州拙政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4):125-127.

[9]江莎.基于视觉认知的传统园林审美感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22.

猜你喜欢

假山造园草木
假山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简述假山在园林中的功能及应用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草木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