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内部适老化改造研究
2023-05-30吕美玲阮怡清
吕美玲 阮怡清
关键词:老年人 农村住宅 适老化改造 居家养老 室内改造
引言
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1亿人,占13.50%,与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了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而将城乡同期进行比较,我国农村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面对着这场“银色浪潮”,如何解决养老问题显得十分严峻,尤其是做好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已成为未来努力的重点。养老保障工作涉及居住、医疗、社会服务等多方面,其中居住条件改善是当前亟需应对的难题之一。在此背景下,农村养老住宅内部的适老化改造研究变得更加具有紧迫性与实践价值。
一、农村养老模式及住宅适老化改造研究现状
(一)农村养老模式
现代养老方式是多种养老方式的集合体,形式已逐渐由一元向多元进行转变。不同的养老方式形成不同的养老模式,这也影响了养老住宅的性质。从本质上来看,我国养老模式可以分为三类: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
社区养老主要是指国家民政部门为无生存、生活保障的老人所设置的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相同,仅主体变为企业经营。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已设置了更多种类的养老服务机构,包括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老年护理院等。然而,这两种模式均普遍存在资源共享不足、服务水平较低、设施设备简陋等问题,难以为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生理和心理上的健康保障。虽然已有研究为优化养老院居住环境提出了适合中国老年人的无障碍养老院改造,但根据各项实地调研显示,并无多大改善。且社区与机构养老主要在城市运作发展,在农村多数住进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都是迫于经济或家庭上不可克服的因素,真正从观念与心理上接受并主动选择社区或机构养老的仍然较少,不是农村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即在家养老,是以老年人的个人住所为养老地点,家庭成员为主要养老承担者以及社会为辅的养老模式。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呈现着9073和9064的景象,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或6%的老年人是在社区养老,3%和4%的老年人在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其中尤以农村地区为主。受传统文化中落叶归根和故土观念的影響,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机构养老、在外养老或者重新选择一个地方居住,认为总比不过自己熟悉且习惯的居住地,因此居家养老仍是当前农村地区的主流养老模式。
(二)有关适老化研究的现状
当前围绕适老化改造问题国内外学者均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由于一些发达国家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也率先展开对住房适老化的研究,所以国外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实践作参考,但是由于国情与具体问题上的差异,需要根据我国各地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后才可借鉴。在政策层面,例如美国、日本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为老年人居住建筑提供法律救助与制度保障。在实践层面,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从居住环境、空间规划、便利设施等方面进行了住宅、建筑适老化改造。同时,从调研与实践案例中总结,进一步编著了适合老年群体的建筑设计指南。
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使得我国专家学者对适老化改造研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在国家对住宅适老化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建筑设计规范中编制了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相关条文,作为实践工作开展的整体性指导,同时,对于建筑的具体规范也出台了相应的设计标准。我国当前研究主要聚焦于政策分析、实证调研、具体技术改造等方面,具体而言,我国适老化研究从以下3方面展开,一是对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主要从老年人的特征与需求出发,阐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是对改造技术方面展开研究,主要是在不同养老模式下对当前居住住宅、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适用的技术提出技术改造的方案。 三是对适老化设计与改造方面展开研究,主要是基于当前政策规划与建筑设计标准,从老年人居住建筑与环境现存问题出发作针对性的改造。提出构建以整体性适老化系统服务模式,以及从从个人和环境的视角建设和改善适老型住宅。
从现有的国内外研究来看,住宅适老化问题已得到广泛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对于城市、乡村背景下的适老化改造多置于同一研究中进行讨论,忽视了农村居住建筑与环境、农村老年群体两方面的特殊性。因此,有必要在农村老年群体居家养老模式的背景下,对农村住宅设计的适老化、人性化改造进行研究。
二、农村住宅居住现状和老年人特征及需求
(一)农村老年人住宅居住现状
1. 家庭居住结构:我国老年人群家庭结构通常分为独居、夫妇同住、夫妇与子女同住、单独与子女同住、夫妇与隔代子女同住这五种类型。随着中间一代流入城镇,农村老年人群家庭结构多以独居、夫妇同住、与隔代子女同住类型为主。同时,农村人口居住较为分散,各家住宅面积较大,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下,仍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老年人多需依靠自己来解决生活起居,甚至兼顾照顾隔代子女的任务。年龄较大的老人往往无法继续务农,需要依靠子孙及社会的供养。然而,当前的农村养老家庭结构及实际条件使得老年人难以得到周全的养老看护。
2.建筑形式: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一代通过对老宅进行翻建来改善住房条件,将原先的木质结构房屋改建为框架结构住宅。其中,受到各地风俗的影响,部分地区的房屋仍保留特殊结构,例如湘西地区的吊脚楼,对于这类特殊建筑形式的老年人住宅,需要更多考虑居住安全问题。目前,农村居住建筑外形多为坡屋顶、尖顶,房屋层高以两层以上为主,需要通过多阶楼梯进入上层房间。同时,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自建房屋在建造完外部大框架后,忽视了内部环境的宜居性和适老性。
3.室内空间布局:农村住宅内部空间较为简单,通常为三开间,堂屋居于中心,两边房间用于卧室或储藏。内部空间多未作明确的功能分区,虽空间较大,但物品堆放杂乱,不仅影响行走,还致使老年人跌倒。有部分后期改建并进行装修翻新的农村住宅考虑到日常生活的需求,将住宅内部空间进一步划分为客厅、厨房、卫生间等类似城市住宅小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但主要以客厅为主,其他区域并未作划分。总体而言,住宅内基础设施配备率低,使用功能较为落后,无法作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安全方便的生活条件。
(二)农村老年人特征及需求
1.农村老年人基本特征
1)行为特征:根据老年人行为目的可将其行为分为必需行为、社交行为、休闲行为与劳作行为,不同行为所涉及的住宅活动范围按功能划分可分为客厅(中堂)、卧室、灶房(厨房)、卫生间(包括洗浴间和茅房)及其他区域。有研究者通过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睡眠、休憩、用餐和清洁等必需行为占一天活动的比重最大,仍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花在生产劳作上的时间居于次位,而社交行为则占比最小。因此,住宅内部的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及连接通道是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主要活动区域,故而是进行适老化改造的重点部分。
2)生理特征:年岁的增加导致老年人各方面的生理功能逐渐退化,这既包括视力、听力、味觉、嗅觉等感官功能衰退,也包括身体机能的下降。在日常活动中,身体肌肉的流失对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影响很大,腿部支撑力减弱使得老年人更易在行走过程中跌倒。老年人跌倒的影响不仅在于跌倒本身,更是在于跌倒以后卧床修养对身体健康造成的负面效应。同时,农村老年人由于长时间参与生产劳作,较城市老年群体更易存在生理方面问题,尤其是腿部关节、背部脊椎,并且多年来节俭的习惯使老年人形成“能撑则撑,能忍则忍”的心理。因此,为防止因居住环境因素间接危及身体机能退化老人的安全,尤其是独居老年人,对室内的适老化改造显得尤为必要。
3)心理特征: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一些问题,主要是身体状况与亲朋渐远所造成的情感缺失:一方面是生理原因使得老年人无法再像年轻时在脑力、体力上产出,从而无法在自我价值上得到满足,甚至产生自卑心态;另一方面是儿女长大有了自己的生活安排,老年人无法得到家庭关爱,同时,身边的朋友和邻居不断故去,长时间的独处会使老年人感到孤独。农村老年群体相较城市老年群体,受教育水平较低,也较少阅读书报,更缺乏自我心理疏导的能力和精神慰藉。因此,长期的居家生活更需要安心、舒适与便捷的居家环境。
2.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类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对于老年人而言,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是最基础的养老需求,居住环境、居住设施都需要从这两个需求出发进行适老化改造。
1)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老年人日常活动对农村居住环境的需求主要在客厅、卫生空间、炊事、卧室四大功能空间。光照与保暖是老年人的关键需求,要及时更换客厅、卧室区域年久失修或无法闭合的门窗;卫生空间需要保证有通风口,以确保进行清洁工作时的安全;厨房区域需要以老人身体特征、日常行为习惯为主进行改造;睡眠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年龄增长使得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卧室内外的噪音会影响其夜晚的睡眠和白天的小憩,故而需要注意增加或改造室内隔音饰材。
2)对居住设施的需求:此处居住设施单指日常居住、活动所需最为基础的设施,即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所必需的楼梯、门窗、灶台等设施。老年人住宅最重要的是安全性,无障碍设施与安全保护设施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所必需的。农村住宅内部空间结构大多较为简单,行走通道与储物空间常无法很好隔离开。同时,由于老年人生理条件的限制,农村住宅中的突兀的台阶、无保护楼梯、蹲式厕所等都需要加以改造。并且设施的空间布局以及软装饰上的要求主要在3点:一是要保障行走通道无阻挡,二是要保证老年人的交流空间明亮,三是要为看望老人的子女留出合适的居住空间。
三、农村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内部问题分析
(一)空间布局问题
当前农村养老住宅主要存在以下两个空间布局问题:一是功能空间重叠,布局不合理。农村建筑内部空间中,客厅、卧室、厨房、厕所、储物等多种功能空间通常未经设计,其划分与布置往往不尽合理,各种功能重叠,很多老人在同一空间内完成各项日常活动,因此导致房屋内部较为混乱,没有很好地利用不同功能空间。二是空间灵活性及可持续性不足。随着老人年龄不断的增长,一方面是家庭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居住需求也随之发生改变;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处于不同阶段,身体状况也会发生变化。然而,当前住宅空间的可持续性较差,室内布局与空间规划无法根据家庭结构、老年人身体状况的需求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也难以拥有自由规划的空间。因此,在住宅类型无法升级,重新修建房屋耗费大的情况下,如何对空间进行再规划与再调整是当前农村住宅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室内构件问题
室内构件是老年人日常活动接触较多的部分,其主要问题在于构件老化、粗糙、功能不适用性和缺乏老年人必要构件。农村地区不同家庭的室内构件都由家庭成员自行购置,因而质量层次不齐。在门窗构件上,有些门窗气密性较差,农村夏天蚊虫多,无法通过门窗将其阻隔在房屋外,而冬天无法完全闭合,导致室内保暖无法得到保障;而有些门窗采用玻璃作为挡格,玻璃经风吹日晒后老化,一些颜色从透明变为浑浊影响采光,一些玻璃变脆一经碰撞便会碎裂,容易划伤老人。在楼梯上,农村住宅大多修建时间久远,且有出于经济原因由家庭成员负责建造的情况,对于身体状况较差的老年人,需要解决其无法自行爬楼梯的问题。当前农村住宅普遍缺乏储存空间,很多老年人有收集老物件的习惯,已经无法使用的物件也不舍得丢弃,导致很多功能类空间被占用。此外,农村大部分住宅地面保留着原始的水泥地面,包括卧房也没有采用其他材质的地面,然而原始水泥地面的保温性能不够且质地坚硬,均不适合老年人居住。
(三)室内设施问题
老年人居家养老所需要的住宅室内设施包括水电设备、家电设备、无障碍及智能设备。首先,在水电设施方面,部分贫困地区的农村家庭没有安装现代化的水电系统,包括淋浴系统、热水器设备等,仍需通过吊井水、烧热水来完成清洁洗浴。同时,老年人多有省水省电的习惯,能不開灯则不开灯,而家用电灯功率低、未及时更换新电灯就会使得屋内光线昏暗,不充足的照明会造成摔跤、磕碰情况的发生。其次,农村住宅家具及家电设备往往较为简单,有些家具因年代久远,在舒适性、安全性上均存在问题,而家用电器通常都是多年前购置,也不会考虑智能化与人性化。最后,在无障碍及智能设备上,不论是卫生空间、休息空间,还是楼梯、行走过道,都缺少无障碍设施,室内易滑倒处和老人起身转弯处也未设置扶手和保护措施。
四、促进农村居家养老住宅室内适老化改造建议
在居家养老模式下,老年人住宅适老化改造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居住环境和居住设施适合于老年人。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老年人差异,不仅表现在老人自身认知水平、身体状况,而且还体现在不同地域环境、文化传统下的住宅本身。因此,适老化改造不仅要适老,还要根据具体地区与家庭的实际情况进行老年人群住宅的适应性改造。以下是在前述对老年人居住现状与特征需求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秉持以人为本、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可持续性为改造原则,针对农村住宅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的改造建议。农村老人住宅内部的适老化改造可以从住宅内部空间布局适老化改造、室内构件适老化改造、室内设施适老化改造3方面进行设计。
(一)室内空间布局适老化改造
针对农村住宅当前功能空间重叠、布局不合理和空间灵活性、可持续性不足问题,主要处理方法是重新规划功能空间,提升空间灵活性及可持续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在功能空间上,明确区分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等每日生活需要接触的空间,同时要保证功能空间流线的通畅;另一方面,在进行空间布局的同时,要满足不同阶段老年生活及举行家庭活动等对功能空间的灵活性需求。因此,从老人活动的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4大功能区出发,提出如下改造建议。
1.卧室设计:卧室应选择住宅内朝向阳光且具备窗户的房间,以保证空间内的充足日照与通风;卧室内需要摆放的物件主要有床、床头柜、衣柜、收纳桌椅、空调,足够老年人收纳衣物的衣柜,电视或电脑等其他电子设备依据老年人身体状况与习惯喜好设计;卧室的空间尺寸要适宜,过于空旷无法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根据老年人活动的需求及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摆放物件之间的距离要留有容纳轮椅通过的行走通道,同时卧室预留一个可以容纳折叠床的区域,以便后期家庭成员的陪同、护理需要。
2.客厅设计:客厅是老年人白天活动和娱乐的主要空间,应选择位于住宅中心、空间面积较大、具有良好朝向的房间,从老人卧室到客厅要安全便捷。农村建筑一般面积较大,客厅空间过大会显得空旷,可以将空间布局设置得灵活自由,区分日常休憩空间区与器械活动区,前者依据老年人日常娱乐方式一般摆放沙发、茶几与电视等,后者摆放一些锻炼或娱乐玩具。
3.厨房、卫生间设计:厨房、卫生间布局设计应重点考虑安全性与便捷性。在安全性方面,需要注意地面高度差、防滑问题,同时保证空间内自由通风,在潮湿角落、马桶、淋浴房加装辅助把手,以免各类意外发生。在便捷性方面,水池、洗手台、灶台、操作台等尺寸都应按照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作调整,同时,卫生间应设置于靠近卧室的房间,厨房应设置于靠近客厅的房间,使老年人在较短的路线内到达目的地。
(二)室内构件适老化改造
对于农村住宅中室内构件存在的构件老化、粗糙、功能不适用性和缺乏老年人必要构件问题,需从门、窗、楼梯、地面及饰材四方面作以下改造。
1.门设计:门包括室外门和室内门。室外门主要起到安全性的保障作用,需要安装材质坚固的铁门,并加装防盗锁,若条件允许可以直接更换防盗门。室内门则兼具隔音、保温等多种作用,同时门窗安装方向应选择朝外开,以便紧急状况下家庭成员或是救护人员可以进入住宅。由于部分老年人需要使用轮椅,室内门尺寸应适当宽阔些,便于轮椅通过。
2.窗户设计:窗户承担室内采光与通风的功能,需要从窗户材质及尺寸上进行适老化改造。老年人由于视力衰退、抵抗力下降等现实问题,对光线和日常通风保暖需求较大。在窗户材质上,木质窗框以及生锈且无法闭合的窗户需要及时更换,可以选择轻质合成材料,并加一层纱窗,以应对夏季蚊虫和冬季寒风。在窗户尺寸上,农村窗户多是在自建房屋时打的洞,部分门洞尺寸较小,在安装上窗户以后透光性不够,尤其是背阳面的窗户,因此,根据住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适当扩大门洞。
3.楼梯设计:楼梯是二层以上农村建筑的室内构件之一,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楼梯踏步尺寸不可过高,每一级台阶尺寸应保持一致,踏面不可过窄,踏面应铺设防滑地毯并涂抹醒目的涂料以警醒老人注意台阶;同时,楼梯宽度必须留有安装扶手的空间,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需考虑留有加装座椅电梯的空间。老年人由于身体关节老化或不便问题,应尽量将其卧室、客厅、卫生间及厨房安置在一层。
4.地面及饰材设计:地面及饰材应注重防滑、防潮,减少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部分老年人没有进屋换鞋的习惯,地面仍是水泥地材质,出于安全性考虑可以在厨房和卫生区域铺设防滑材料,屋内陈设中突出的家具尖锐角应包裹防撞条或海绵条。老人的视力变弱,家具的颜色要有对比且明显突出,使得老人在昏暗的环境下也能看清。
(三)室内设施适老化改造
农村住宅空间内的设施通常较为简单,无法保障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本需求,应从水电设备、家电设备、无障碍及智能设备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更宜居舒适的养老生活环境。
1.水电设备设计:水电设备是保障日常生活用水、用电的最基本设施,对于仍未接通自来水管道,或是未配备现代用水系统的家庭,家庭成员应尽可能为老人引入自动取水的设备。对于部分没有淋浴习惯的老年人,也应在家中配备热水器,以免在擦洗过程中感冒生病。照明设备则应尽可能选择功率稍大的,即使老年人为节俭开一盏灯也能在夜晚保证室内光照;同时,出于便捷性考虑,开关应该安装在合适老人身高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
2.家具和家电设备设计:根据家庭经济情况适当更换老旧设施,增添储物及提升幸福感的家用设施,尤其是在软装饰上,可以增加一些遮光帘、靠枕、家庭相框等物件,提升私密性与温馨氛围。家具应符合老年人人体工程学和身体状况,桌子在老人适合的高度,椅子必须装有扶手,床与沙发的软度恰当。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家电设备需简单易操作,选择老人惯用的家电,避免成为摆设。
3.无障碍和智能设施设计:无障碍与智能设施是农村住宅最容易忽略的部分,然而却能保障无人看护以及独居老人安全性。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出发,居家养老住宅内部需在以下两方面加装无障碍设施,一方面是在行走通道、起坐处、转角处、易积水处安装扶手,以便老年人在身体状况较差时借力;另一方面是要对有高低落差的地面增加小角度坡道,保障通行区域的畅通。加装智能设施对于农村家庭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依照经济性原则,可以优先考虑安装警报设施和家庭监控,方便子女家人确认老人安全。以上无障碍设施与智能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为老年人提供了安全与便捷,使老年人能在这类设备的辅助下完成大部分活动,也是为老年人自我价值认同给予了支持与保护。
结语
受客观条件及主观意愿影响,居家养老仍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農村老年人群多以独居、夫妻同住为主,且住房环境与条件较差,无法保障居住安全性与便捷性,因此需要从老年人的行为、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分析其养老需求,并对居家养老住宅内部进行适老化改造。在居家养老模式下,农村住宅主要存在空间布局、室内构件、室内设施3方面的问题,在尽量考虑区域与老年群体特殊性的基础上,对现存问题提出具有以人为本、安全舒适、经济环保、可持续性理念的改造建议,以使农村住宅内部居住环境和居住设施更适合于老年人,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