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和概念的角度重释设计思维
2023-05-30潘洪凯金剑平
潘洪凯 金剑平
关键词:语言 概念 设计思维 概念定义 设计创新
引言
关于语言,在《圣经·旧约·创世纪》中有一段关于巴别塔的故事,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立通天塔的计划,让人类开始说不同的语言,从而使人类不能沟通,进而阻止人类通过建造巴别塔来联通天地;而在中国,《老子》的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便表明了道和语言的深刻关系;再到近代的语言转向,维特根斯坦明确地提出“全部哲学都是语言批判”[1],由此可以看出,语言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
语言与设计的研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克里彭多夫和莱因哈特·布特教授共同提出“产品语意学”的概念,深入探讨人工物的意义;美国设计理论家理查德·布坎南在多篇论文中将语言学中的修辞引用到设计领域,彻底把修辞从狭义的语言扩展到一切人工事物;对于设计实践的代表,黑川雅之在2006年出版《设计修辞法》,也将语言中的修辞和设计连在一起[2]。由此可见,语言对设计思维有很大的影响,值得我们关注。
一、看到语言背后的概念
(一)语言和概念
在现代的语言学研究中,语言是一种符号,语言学家们认为存在一种“语言概念三角形”。(图1)比如“汽车”是一个符号,实际上指的是一个概念,会因不同的汽车对应不同的实际所指。当说话者说到去“去开车”,如果听者身旁有一辆车,听者就知道指的是这辆具体的车。如果听者身旁没有车,或都是陌生的车辆,听着就会感到不知所措。因为通过具体的语言,我们利用概念进行思维。具体的语言是一个符号,概念是对同类物品的一个总结,但这个总结又是有外部所指的[3]。
(二)概念考察
语言和概念紧密相连,但也有所区别。其中概念是人类对日常接触世界的总结和概括,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正如陈嘉映在《说理》中所写,我们平常是用概念进行思考、说理。他的语言哲学观中强调对概念本身进行思考,从而进行“概念考察”,概念考察的目标不是提供新知识,而是澄清概念的意义[4]。强调由事物追溯到思想,而且追溯到明确的思想。他提到概念有广义和狭义的用法,广义上,马、门、汽车都是概念,它们是一些“小词”,指向的是“局部的理解”;狭义上,语言、经验、事实、正义、美等这类词称为概念,它们是一些“大词”,代表的是“一般的道理”。语言哲学家在分析一个“大词”时往往会先分析与之相关的“小词”所组成的“词族”,从而尽可能得到“大词”的概念。而一个设计作品往往代表一个“小词”,所以在設计一个作品(小词)之前,我们也可以试着考察与作品(小词)相关的“词族”,通过分析并总结归纳出一些关于“大词”的道理。从而做到“辨名析理”,加深对设计本身的概念理解,进而指导设计实践。
二、关于创新设计中的“概念陷阱”
或许我们不需要像哲学家那样去“概念考察”,但也需要去认真思考语言背后的概念,从而更好地对设计问题进行推理。还是以“汽车”为例,有的人认为汽车是有几个轮子的盒子,有的认为汽车是载客的工具,有的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可见人们的脑海中会对汽车有不同的概念和看法。在这里本文不对汽车做具体的概念定义,因为我们确实会由于个体经验的不同而对某件事物有不同的概念认知。但我们也要意识到,不管什么类型的汽车,只要形成了汽车的概念就能认识所有的汽车。所以,我们每个人对某件事物的概念认知具有个性和共性。
对于创新型设计活动而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个体脑海中浮现的概念,不能被自身的固有概念所限制,也不能只关注宏观的群体概念,不能人云亦云。设计师应该跳出语言之后的“概念陷阱”,保持清醒的头脑,尽可能看到语言背后的共性概念和个性概念,从而看到一个问题的全貌。
(一)设计创新需要跳出群体语言中的“概念陷阱”
在本文中“ 概念陷阱”是指陷入某种概念而看不到其他概念,从而看不到整体和本质。以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例,1 9 8 3 年摩托罗拉通过1 0 年的研发,推出全球第一款手机-DynaTAC8000X(图2),其通过创新重新定义了通信终端,打破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垄断地位。该产品采用通过物理按键、显示器、麦克风等方式与用户交互,定义了功能手机的基本形态。直到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图3),才打破了之前功能机的传统形态,撼动了传统功能机厂商的地位,此后,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终端业务便一蹶不振。
在1983-2007这期间,手机的优化设计主要以摩托罗拉奠定的基础架构进行,功能手机的形态就是屏幕加按键,只是随着半导体等技术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轻薄。在此期间,众多手机厂商的产品都是这一种架构,虽然很多企业的盈利很好,但也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了摩托罗拉确立的“概念陷阱”。由于大部分企业没有更核心的概念创新,而只是表面的优化设计,这个“概念陷阱”便成为一个群体创新的模式和定律,所以等到iPhone出现,便彻底打破了原来的手机市场。因为iPhone更像是一部体验良好的掌上电脑,而不只是打电话的工具,它突破了传统功能机的设计定义[5]。
在当时,传统手机厂商的技术储备很强,为什么苹果公司能横空出世?因为当时我们谈到“手机”,脑海中浮现的就是功能机那种形象,而这种群体认知也让设计者们落入了“概念陷阱”,没有看到手机更多的可能性。大多数设计者在设计手机时,可能只沉浸在按键倒角的规划、手机手感等人机工学把控上。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概念和认知问题。当下,以特斯拉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为代表,同样的情形也在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上演。为何一个行业的颠覆式创新会来自“外行”的参与?或许他们本身就不在“概念陷阱”之中,从而能够打破束缚,敢想敢做。
由此可见,在产品或服务的前期定义阶段,摆脱群体语言中的“概念陷阱”至关重要。而对于需要持续增长的创新活动而言,跳出之前使其成功的“概念陷阱”很艰难,但这样或许可以使其找到第二条增长曲线[6]。
(二)设计创新需要避免个体语言中的“概念陷阱”
iPhone设计案例是突破了群体概念陷阱而实现创新的典范,但是对于一个创新型设计活动而言,在寻找第二条增长曲线的过程中,突破概念陷阱并不意味着仅仅要与众不同。在新产品的定义阶段,我们也要注意个体语言中的主观概念对创新过程的影响,尤其对于一个产品的核心设计人员,其个体语言中的概念陷阱可能会导致一个产品创新的严重失败,这里我们以任天堂的VIRTUAL BOY(图4)创新设计过程为例进行分析。
VIRTUAL BOY是任天堂公司开发的一款游戏机,于1995年发布,被称为第一个具备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机。这款产品在当时被称为任天堂最具突破性的产品,在游戏机市场上具备典型的原创性。但是它仅仅在上市六个月后就停止销售了,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史上最差的50个发明之一”[7]。
为何一个原创性的设计最终会失败?回顾一下VIRTUAL BOY(VB)的设计过程,我们可以找到一些答案。这款游戏机由任天堂第一开发部部长横井军平带队设计,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虚拟成像技术,产品最初为头戴式眼罩设计,后来由于尽快投入市场和产品合规等各种原因,便把头戴式眼罩设计改为三角支架平置桌面的妥协设计。导致玩家在桌面旁长时间探出头进行游戏。虽然游戏内容设计了每隔一段时间的休息间隙,但也很容易给用户造成颈肩疲劳(图5)。其产品的头部显示界面只采用黑红色来显示色彩,因为横井军平在试验时发现,黑红显示更能体现出画面的立体内容,同时可以更好地减少产品功耗和制造成本。他还说,红色是交通信号灯的色彩,更容易被玩家辨识。然而其暗红色的游戏画面和特殊的佩戴方式遭到了游戏玩家的广泛批评,在具体的产品体验中,黑红相间的游戏画面会让人感到惊悚(图6),原本阳光可爱的马里奥水管工变得恐怖起来。
这款产品的失败原因还有很多方面,比如资金的投入,市场的战略和公司的布局,技术的不足等各种因素。但其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产品的概念定义过于超前,急于应用不成熟的技术进行创新设计,导致创新过程掉入了核心设计者的“概念陷阱”。虽然横井军平曾带领任天堂设计出很多经典的产品,如WonderSwan掌上游戏机,Game& Watch和其经典十字按键等。但在任天堂VB游戏机的开发中,他确实掉入了个体的“概念陷阱”中,自信地认为这款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游戏机一定会成功,并说服任天堂领导层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由此可见,设计师的概念认知对于设计创新至关重要,设计师既要思考当下群体语言背后的“概念陷阱”,也要思考自身或团队是否处于个体的“概念陷阱”之中。设计师可以通过概念考察,尽可能做到全面地思考群体和个体语言背后的概念,根据具体问题作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摆脱概念陷阱对设计创新的桎梏。
三、识别创新中的“概念机会”
当我们通过“概念考察”从“概念陷阱”中跳出,当我们看到更多的概念,尽可能看到事物本质的时候,需要去选择合适的“概念机会”,从而创造性的定义设计,这里我们从文化背景、语言逻辑、时空关系等几个维度切入。
(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概念会带来丰富的“概念机会”
首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对一个概念的认知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比如东西方对“龙”的认知不同。提到“龙”,中国人认为它是民族的图腾,文化的象征。而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龙代表着邪恶,是撒旦的化身,是基督徒的最大敌人。如在俄罗斯电影《他是龙》中,电影开局便将龙视为强掳人类少女的恶龙。“龍”在东西方创意作品中的表达方式有很大区别[8]。所以,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概念和认知的区别,从而发现相关“概念机会”;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一个概念的认知也有很多相似性,比如对“雪”的认知,中国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而在西方,雪花代表童年的美好,生活的希望等意象[9],都具有美好的意义。 2022年北京冬奥会便采用了“雪花”主题,求同存异,跳出了历届冬奥会开幕式的概念,将不同文化中对“雪花”的美好意向抽取,从而奠定了整个冬奥会整体的艺术基调,打造了一个创造性的冬奥会开幕式。
(二)不同的语言逻辑会产生不同的“概念机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文字、声音、图像甚至动作等符号去诠释我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概念,而这个过程本身也塑造和影响着我们自身的思维和概念,从而影响着设计创新过程。
如书写汉字“家”的过程,会让人的脑海中出现房子、猪等概念,而书写“home或family”这个单词时,会与其不同[10]。其中的不同会影响概念的形成,从而影响设计表达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可以从东西方古代的住宅设计中看到其中的差异,如中国传统四合院更强调家庭的伦理秩序,强调家族的发展和凝聚;
在朗读唐诗宋词与当代诗歌,文言文与白话文,现代汉语与现代英语时,我们会感受到不同的概念和想象空间,这些不同也会影响到设计。如2022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创意,将诗文、节气、倒计时等进行整合创新,从而让开场变得空灵而美好。
又如无印良品中关于“无”的概念,其强调“无,亦所有”,将禅宗的语言和概念用到具体的设计表达中,表现出独特的侘寂之美,让人们在当下繁杂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和自然。
(三)“概念机会”潜藏在我们的时空观和历史观中
我们的概念被空间的变化影响着,当我们谈到未知空间时,会充满好奇,比如当我们谈到太空时,往往会浮现科技、未来、星空等概念,这些概念影响到了我们很多创意行业的发展。如《星际争霸》《星际穿越》《星际迷航》等电影及相关的游戏和产品设计,这些作品体现出人类对未知空间的伟大想象;当提到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人们想到的概念已经不只是背后的航天技术,而是一种关于未来,关于未知空间的潮流和时尚感。对于年轻人来说,穿着NASA印花的服装,就似乎真的漫步在太空之中。时尚品牌Coach、HM、Vans等,都尝试印过NASA的标志,印有NASA的爱马仕包甚至在拍卖行拍出数十万的价格。
当人们谈到历史时,往往会浮现传统符号、朝代更迭、英雄事迹、物是人非等概念,这些概念也会影响我们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从而影响我们对设计的判断。以广汽传祺GS8的设计为例,其设计师张帆在一段采访中说,其设计定义最初来自“吉普”这一概念,因为在国内老一辈人把SUV叫作吉普,吉普的这种方正感、热血感形成了很多人脑海中对SUV的固有印象,他们设计团队将这种概念应用到了的GS8的设计之中,并形成了“外刚内柔”的设计理念,于是其产品上市后在国内广受欢迎(图8)。
总之,当我们通过“概念考察”跳出“概念陷阱”,寻找“概念机会”时,可以从文化背景、语言逻辑、时空关系等角度出发,明确设计的机会点,并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判断,从而实现创新性的设计定义,进而实现设计创新。
四、打破“设计思维”的概念陷阱
设计思维是实现创新的思维过程,是一种以人为本、跨学科协作且广泛适用的创新途径,对创新活动能产生决定性影响。关于设计思维的研究有很多。Simon的《人工科学》开始提出设计思维。
Schon Da的著作《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反思性实践。Buchanan R.的文章《设计思维中的棘手问题》,指出了设计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区别[11]。但提到设计思维,很多设计师脑海中浮现的还是Tim Brown的《设计改变一切》这本书中的观点。在他的设计思维观中,明确将设计思维定义为一种基于设计师式思维的过程和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将一些创意方法工具化,利用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一般性规律,如共情、定义、创想、原型、测试等过程,把各个步骤进行细化,提出了一套理性的设计思维工具。
正如Tim Brown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文章说,“像设计师一样思考,不只能改变开发产品、服务流程的做法,甚至能改变构思策略的方式”。这里提到的设计思维其实更多地在鼓励非设计人员去像设计师一样思考,将设计师的一些思维工具帮助到非专业人群,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事务。所以,这里的设计思维并不代表设计师的“全部思维”,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将普遍性的设计思维抽象化、工具化的现象。
所以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当开启自身的设计思维进行设计时,也要针对具体项目进行分析,不能掉入“设计思维”的概念陷阱,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倘若全世界设计师的思维都被训练成一致的思考路径,那设计的过程和结果便会变得千篇一律,从而导致设计创新的不足。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设计思维,既要学习他人总结的规律,也要启发自身的思维,避免掉入“设计思维”本身的概念陷阱。
五、关于设计思维和设计创新的进一步思考
(一)我国的产业升级需要设计思维的赋能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但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大量产品,其核心概念往往来自欧美创新型国家,而我国大量企业仅在从事其核心概念后的制造和优化,导致我国一些产业大而不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创新设计将在我国的产业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创新设计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让创新设计赋能制造业?或许我们应该从转变观念开始,深入思考产品创新这一核心概念,跳出“概念陷阱”的桎梏,尝试从多种角度出发,进而创造新的语言。在这一方面,大疆无人机、小牛电动车、小米生态链等企业走出了一条通过设计思维,打破固有概念,重新定义自身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之路。
在具体的设计层面,大疆的产品线具备独到的创新性,如大疆的第一款消费级产品——大疆Phantom 1,是世界上首款可用于空中拍摄的小型Ready-to-Fly垂直起降、一体化多旋翼飞行器。大疆将之前积累的飞控技术与定位、摄像等技术高度整合,打破了无人机在当时人们心中的群体概念,定义了消费级无人机摄影这一新的概念。从一开始做飞控系统,再到后来转型做创新型消费类硬件产品,创新设计在大疆的产品战略和具体设计中有深刻影响。设计思维为大疆创新这一品牌的转型和发展发挥了巨大力量。
2.通过设计思维可以进一步整合优化制造業和互联网等相关产业
当下,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已经开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设计思维的整合创新能力,打破固有的“概念陷阱”,从而实现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转型和共赢。
以阿里云工业数字孪生平台为例,阿里云设计团队通过设计整合的方式,将数据工厂、算法工厂、AI创作间及应用工厂于一体。通过三维可视化建模、虚拟仿真等先进技术实现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的交互映射,融合共生,建设了覆盖工厂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工厂数字孪生平台。团队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物联网相结合,实现制造业在现实的互联互通。可以看到设计思维在阿里云工业数字孪生平台上的整合创新作用,其通过设计思维打破了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行业的固有概念,将二者整合创新,此设计从而获得了2020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产业组金奖。
(二)设计创新需要更加重视创新人才的交流合作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个创新型设计概念的诞生和落地可能会涉及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了实现这个概念,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打破专业壁垒,破除各自的“概念陷阱”,携手共进,才能实现概念的真正落地,实现创新型设计的突破。
在这一方面,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The MIT Media Lab)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它是一个致力于科学、技术、艺术、媒体和设计相融合的跨学科机构,使命是“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其将“媒体”进行再定义,称之为“表达的技术”,每年能够产生大量的发明[12]。在媒体实验室,由于教授之间、学生之间的背景很不相同,而研究的内容又相互交叉,使得教授与教授、学生与教授、各个小组之间的协作非常紧密和频繁,不同专业的人才由于项目创新的需要聚合在一起探求和研究,这种跨学科的交流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创新的产生。
结语
提到设计中的语言,我们往往会想到产品的语义,造型的表达,设计的家族化等相关问题。或许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维度认识设计的语言,从语言对概念的影响出发。转变我们的设计思维方式,打破程序化的设计思维工具,跳出脑海中的“概念陷阱”,去识别新的机会,从而打造创新型的设计;当一个概念机会发现后,应该通过多方面整合资源的方式实现其概念,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不同方向的专业人员合作,打破各自的“概念陷阱”,实现合作共赢;创新型设计的实现不应是照搬他人的设计思维,不能将设计思维工具教条化。我们可以从语言对概念的影响入手,从转变我们的思维入手,思考如何产生我们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语言和思维的表达层面;设计师不仅仅是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造型,而是回到原点,深入思考这个设计的概念和定义,才有可能产生更合适的设计;设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让设计产业更好地赋能制造业和服务业,如何更好地用设计整合前沿技术?设计行业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