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心理危机应对中班主任的工作途径

2023-05-30蔡雯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班主任

蔡雯婷

摘要: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班主任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在学生工作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危机应对。通过探讨青少年心理应激反应的识别与危机的鉴别方式,强调班主任对学生分级、分层管理,对一般性心理问题的学生采用 “通情达理”的处理方式,观察和留意高危学生,帮助其寻找自身价值并建立支持系统。然后提出危机紧急状态下的处理途径,及班主任如何发展自身“通情达理”的能力。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应激;危机预防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1-0071-03

当学校教学方式很多由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授课形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时,给青少年及其家庭成员带去了不小的挑战。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不平衡时期,大多有着一过性的情绪,他们敏感、内敛但又易冲动,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准确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提高发现和应对危机事件的能力。

一、识别青少年的心理应激反应

当我们大多数人谈到应激时,通常指从周围环境所受到的压力,心理应激就是指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突然改变时,我们凭借过往的知识经验不能很好地帮助自己解决目前的身心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使人们快速进入一种警觉防御的階段。虽然受疫情的影响,而在所有的应激源之中,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及情感交流挫折、家庭矛盾等因素一直是这个时期青少年应激反应产生的主要因素,言语的刺激及青少年感知到的不信任常常是应激事件的导火索。

人在应激事件的刺激下,其表现会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比如生理、情绪和认知的变化及行为变化。生理变化方面,最容易察觉到的是生理功能上的变化,如躯体易疲劳,伴有头疼、恶心、胸闷、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症状。有的严重的会有呼吸困难、心悸、肌肉紧张、四肢发冷、麻木感等症状。在情绪方面,则以焦虑、抑郁、恐惧和愤怒为普遍性特征。行为方面,青少年往往会采用回避的态度处理问题,表现出退缩、过分依赖或攻击等,退缩行为会表现为胆小怯懦、孤僻,不愿与人交往;过分依赖则表现为依赖他人,自己无法作出决定。

当学生处在应激状态之下,容易变得敏感、暴躁、易激惹,由于其中某些症状和身体上生病时会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因而家长和老师容易忽略。班主任在处理青少年类似问题时,建议先处理好孩子的情绪问题,能够读懂、理解和接纳孩子此刻的情绪。在多数应急情况下,认知和行为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复,在此过程中,班主任应重点观察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学生消化情绪的时间,并帮助孩子“翻译”行为背后的内在表达。

二、如何甄别心理危机

由于青少年自我调适能力相对较弱,易由应激反应过度生成危机状态,因此班主任在工作时应学会合理甄别危机现象,及时发现问题。

(一)从现象上甄别心理危机

与其本人日常状态相比,当危机发生时,个体的行为习惯是否发生了改变,其心理功能有无明显的减退,比如在谈话或是生活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些自杀线索或是求救信号。曾有危机事故者在事发前与同学聊跳楼会是一种什么感觉,下课后将自己的物品整理清楚,将喜欢的东西送给邻座的同学后,选择从教学楼一跃而下。

还可以与别人比较,比如在同一时期内,当事人的心理行为与同年龄孩子相比是否呈现出明显的不同,是否有情绪低落、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及退缩性行为。这些都是班主任应关注的。

(二)从事件上甄别心理危机

首先,事件的性质是否与众不同,事件的程度是否异常强烈。因个体对于事件的解读、认知不同,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不同,如曾经有小学生因为被罚写一千字的检讨书而跳楼,对于成年人而言,这是极小的事情,然而对于青少年而言,他的解读可能是:丢了面子,无法应付一千字的检讨书,害怕被老师再责罚,或是被父母知道等。

其次,事件发生的时间长度,比如长期受到校园霸凌而最终选择自残的女生。教师在面对长期受到校园欺凌的学生时,应当谨慎处理,不论是否有充足的证据,都应该给予当事学生抒发情绪情感的机会,积极去帮助孩子尽可能地避开现有环境,如将座位调开或是进一步跟踪事件的发生,尽早介入,尽可能地挖掘当事学生自身处理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并给予支持!

对于青少年来说,绝大多数的危机状态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并不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是如果长期处于某种应激状态之下,持续时间较长,就有可能转为严重的后果。

需要区分的一点是,心理危机并不完全指自杀或是自杀未遂,自杀是危机的一种最强烈的表现形式。同样的事情,对于不同的学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导致事情结果的可能并不是这个事情有多严重,而是经历事情的人对事件的认知,也就是这件事对于他的意义可能是特别的。因此强调,在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时,尽可能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做到“通情”而后“达理”。

三、班主任危机预防的策略和途径

(一)同理和理解情绪中的学生

个体在应对外来应激事件时,内在本身就有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的动力,这是一种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性倾向。简单来讲,当一个人遇到外界不顺心或是突发的冲击性事件的时候,会采用不同手段、表现来应付冲击,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比如有的学生在不高兴的时候会故意“捣乱”,课堂上会有意与老师唱“反调”,以无所谓的态度面对当下发生的一切,挑战教师的情绪及耐心等。值得提醒班主任的是,当一个孩子不断地发脾气闹情绪,很有可能表示他正在向你发出内心冲突的信号。是否能够控制好我们自己的情绪,读懂孩子的需求,成为我们与孩子沟通的前提。

(二)分层管理

班主任在做学生管理工作时,因为任务繁杂、受众面广,面对不同类别的学生需要做到分层管理。这里我们所谓不同的类别,指的是危急程度的分类,分类的目的并不是区别对待。对于学生,老师的一视同仁很重要,但是要分情况给予重点关注。

第一,不论是什么类型的学生,危机预防最佳的办法就是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其积极的心理品质,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弹性。班会课是一个重要的主阵地,应利用班会课开展相应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危机的最好办法并不是去杜绝或是禁止青少年去犯错或是禁止谈论敏感话题,而是允许犯错,及时发现,并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

第二,作为学校教师,班级人数众多,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够,我们能做的是借助更多的“眼睛”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比如培养班级的心理委员,关注学生本身存在的正能量因素并进行强化。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能够培养积极心理资本(希望、乐观、韧性、自信等)的活动或议题,开展生命教育课,让学生去触碰和感受生命,与德育中的“美”与“好”做进一步联接,培养青少年的幸福感。

第三,面对中、低危的学生,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处理问题时,应做到通“情”达“理”,学会先处理学生的情绪再处理问题本身。允许学生表达他的内心意愿,先做一个倾听者,不评判、不打断;再做一个解读者,在表达方式上应帮助学生澄清此刻的想法,教会学生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是合理的,不会伤及他人。

第四,关注特别需要关注的学生,例如以下八种类型:(1)心理健康普查筛查显示高分,有心理疾病或是有自杀倾向的学生;(2)曾经发生过心理危机的学生;(3)有明显学习障碍、学习压力过大、有学习困难的学生;(4)人际关系失调的学生;(5)有严重情绪困扰的学生;(6)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社会交往较少的学生;(7)家庭不和睦、亲子关系紧张的学生;(8)长期被校园霸凌的孩子。

(三)如何处理紧急状态

面对当下高焦虑的家长或是学生,班主任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在外界的期许当中找到那个宝贵的自己,帮助其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可能这才是解决问题的要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班主任应该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孩子在班级中的真实情况,二是与其父母沟通,帮助青少年建立起应对外界突发事件的支持系统。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做到不强化、不焦虑、不贴标签、不诊断、不扩散。

班级发生危急状况时,班主任能做的有以下五点:(1)确保学生不会独处,身边时刻有成人陪伴;(2)移开所有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确保其他学生、教师的安全;(3)致电学生家长、打120等紧急救援电话;(4)快速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5)安抚学生情绪。

(四)班主任应提升“通情达理”的能力

作为班主任,对危机的控制是体现班主任危机管理能力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孩子由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导致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因此在应激状态之下,班主任不着急和学生摆事实、讲道理,如果能发展出以下四种能力,可能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处理学生问题。

第一,观察青少年的情绪能力。当个体所遇事件与其本人当下的认知、反应发生冲突,并超出其可控制的范围,就有可能形成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班主任需及时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在了解情绪原因的基础上,给予可靠建议。

第二,理解不利处境的能力。也就是通常说的换位思考,不以成人的眼光去评判孩子的处境,理解微小事件对于个体的独特意义,认识个体发展的规律性,尊重青春叛逆的孩子所作出的任何决定。

第三,发现潜能并及时赋能的能力。培養青少年责任担当的能力,让学生尽可能参与班级管理事务,从简单的小事做起。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也都有其优势和劣势,班主任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调动其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增加个体的价值感,可以很好地达到危机预防的效果。

第四,及时发现和排解焦虑的能力。面对班级的众多学生,班主任也会因班级管理而引发焦虑,焦虑之下易使用高压手段进行班级管理。因此在工作之余,班主任应注重个人自我情绪调节,为自己赋能、充电、蓄杯。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同时也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是帮助一个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去实现个人价值的前提条件。在开展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时,需要认识到,不仅要讲情怀、讲温度、讲理解、讲包容,同时也要讲界限、讲方式、讲专业。学校是一个解决发展性问题和育人的场所,并不是一个治疗病症的机构,班主任在面对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时,要学会“通情达理”,做好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面对疑似有明显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尽可能协同学校心理教师及时与监护人沟通,稳定学生情绪,尽早送医治疗。

参考文献

[1]廖喜明,刘治民. 广州市中学生应激反应状况调查与分析[J]. 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27(6):834-838.

[2]王昕. 突发事件下公众心理应激障碍因素影响机制及态势研究[D]. 秦皇岛:燕山大学,2017.

[3]刘冰.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J]. 考试周刊,2020(22):157-158.

编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做一名智慧的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做一个不再瞎忙的班主任》
班主任
25 班的第8 个班主任
当代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举隅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