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国际电影节的策展与运营
2023-05-30成亚妹薛刚
成亚妹?薛刚
2017年10月,首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山西平遥亮相。经过六届的举办,平遥国际电影展已成为山西的一张文化名片,不仅促进了电影文化交流,推动了本土电影事业繁荣,也提升了平遥的城市品牌形象与文化软实力。现以平遥国际电影展为研究对象,梳理其发展脉络、运作亮点,分析其对平遥城市形象塑造与城市建设方面的影响,试探性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探寻适合本土电影节(展)的发展路径。
缘起与发展概况
平遙国际电影展(Pingyao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由山西籍著名导演贾樟柯发起,是继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和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之后,第五个获得中国官方认可的国际电影展。
在李安导演的特别授权下,平遥国际电影展以“卧虎藏龙”为名,以展映非西方(亚洲、东欧、拉丁美洲、非洲)影片为主,旨在增强中国电影与非西方、发展中国家电影的联系和合作,形成非西方电影与西方电影的对话;构建起一个专属于平遥国际电影展,影响力辐射全球的电影评价体系;助推青年导演成长,致力于为中国观众提供欣赏全球优秀电影作品的机会,推动本土文化艺术的发展。
平遥国际电影展于每年10月开幕,为期8—10天,从2017落地平遥起,迄今已成功举办六届。该电影展定位为“非竞赛型电影节”,不设置竞赛单元与奖项,注重交流互动,以“观众票选荣誉”的形式鼓励优秀影片创作。其主要构成板块为影片展映、学术活动、产业项目、电影教育。
在影片展映方面,以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为例,官方单元包括致力于发掘全球优秀新人新作的“卧虎”单元,着眼于类型电影的“藏龙”单元,囊括年度重量级商业电影和大师作品的“首映”单元,荟萃国际电影节优选佳作的“影展之最”单元,注目华语新导演的“华语新生代”单元,兼具学术价值与独特视角的“回顾/致敬”单元,以及眷注“本土创作”的“从山西出发”单元。其中,“从山西出发”为新增单元,以公开征片的方式,加强对山西创作的扶植。电影人、制片方、取景地或者故事背景,只要一项与山西有关,即可报名。最终入选的作品从传统到现代,从农村到城市,展示了一个多元的山西。这和贾樟柯的影像作品根植于故土一脉相承。
除影展单元外,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学术交流与产业活动亦精彩纷呈,多位电影大师与前沿从业者应邀莅临平遥,带来了大师班、论坛和对话等数场重量级学术讨论活动。产业模块上,多部入围“发展中电影计划”的影片主创直接交洽业内一线人士,寻求投资与创制合作。
综上,平遥国际影展已初具规模,影响力与知名度稳步提升。
专属平遥的特色化亮点
旧厂房翻新改造,电影宫点亮仪式感
在电影展筹办过程中,银幕建设是最为繁重的工作之一。此前,平遥并没有国际标准放映厅,同时作为“非遗”古城,城内实体建设受限颇多。在经过多轮考察与巧妙设计后,主办方最终选择柴油机厂旧址,将老厂房翻新改建成平遥电影宫。
平遥电影宫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斥资6000万元,建设耗时4个月。其主体放映区域包括一个500座的多功能放映厅(命名为“小城之春”厅)、一个1500座的“站台”露天剧场、四个标准室内放映厅,共计2300个座位,配置国际一流电影展标准的放映设备,支持3D、4K放映。值得一提的是,平遥电影宫还荣获了2018WA中国建筑奖城市贡献奖。
置身于电影宫内,别具风格的建筑设计、顶尖的放映水准、严格的门禁制度为影展活动增添了仪式感,带给影迷与粉丝优质的观影体验。
国际顶尖影人护航,世界级高水平选片
平遥国际电影展邀请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前任主席、意大利著名电影人——马可·穆勒担任艺术总监。20世纪80年代起,穆勒长期负责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区选片工作,精通汉语的他被称为“中国电影的世界推手”。作为资深策展人,穆勒有着丰富的国际电影节运作经验,由他创立和推动的洛加诺国际电影节、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现已跻身国际一流电影节行列。
在马克·穆勒的组织下,平遥国际电影展组建起一支遍布全球,云集著名导演、制作人、资深影评人、电影杂志编辑等顶级阵容的选片顾问团队。每位选片人都资历颇深,有丰富的业内资源。他们通常会直接与各制片人、导演、演员联系,实时跟进他们的新片进度;然后才会去其他影展海量看片,大浪淘沙见真金。
泰斗级策展人掌舵+超一流影人鼎力加盟+覆盖全球的甄选范围,保证了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国际化视野与专业水准。
市场化运营、公司化运作
此前,国内受认可的四大国际电影节皆由政府主办、政府买单,而平遥国际电影展从起步之初,就选择了一条市场化运营的道路。
平遥国际电影展采取公司化独立运作形式,由公司主办,政府既不主办也不承办,而是作为指导单位协助补位。贾樟柯与平遥县政府签订《平遥国际电影展合作框架协议》,电影展举办的前三年政府给予一定支持,从第四年起,影展自负盈亏。
除却来自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与补贴外,品牌赞助成为办展的主要经费来源。目前,电影展4/5的支出已由商务合作收入覆盖。新浪娱乐的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可口可乐的自动售卖机让观众可以更方便地买到饮料;广汽的接送车队频繁来往于电影宫和各大酒店之间,在寒冷天气里为嘉宾和媒体提供免费代步工具。”
面对营收压力,管理团队还开辟了多种创收渠道,如电影票售卖、周边纪念品贩售、场馆租赁、活动承办等。在非影展期间,平遥电影宫园区开启了常态化运营,电影宫已于2018年2月10日正式面向公众开业。电影宫不仅只有院线影片放映,还推出了三大主题活动:“平遥之音”系列学术活动、精心策展的“平遥专场”主题电影放映以及在固定展览空间内举办的“平遥境界”艺术展览。凭借对空间多功能属性的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吸引影迷与游客驻足电影宫。
“年轻化”办展思路,聚焦电影新生代
我国电影年产量约800部,其中三分之二是青年电影人拍摄的,这也是平遥国际电影展重视挖掘与培养青年导演的原因所在。“年轻化”已成为贯穿平遥电国际影展的隐形主题。
影片展映方面,7个官方单元中就有2个“新人单元”:“卧虎”单元的选片范围为导演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华语新生代”单元则是有潜力的新人新作。2018年电影展增设了“青年评审荣誉”奖,由年轻电影创作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学生代表组成青年评审团,从入选“华语新生代”单元的影片中评选出获奖作品,旨在让中国青年观众与影坛新力量进行碰撞,建立联系。
活动延伸方面,“平遥一角”是年轻电影人之间进行交流分享的空间。开幕式上,在戛纳电影节短片单元初露锋芒的青年导演——魏书钧、申迪登台亮相。而影展期间则以“学校日”为主题,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等七所高校的年轻创作者轮流展映其作品,获取与策展人直接对话的机会。
正如贾樟柯所说:“平遥国际电影展很大程度上是给年轻电影人、年轻电影爱好者提供新的展示作品和开阔视野的平台。”
“电影节+”下的城市品牌发展
电影节(展)对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具有积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考察电影节(展)对所在地城建、经济、文化等的影响,既是衡量电影节(展)价值的重要参数,也可以为电影节(展)的策展与运营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能窥探电影节(展)与城市品牌建设的互动发展模式。在多年的探索中,平遥国际电影展对古城的品牌提振已初见成果,具体可细分为如下几方面。
打造文旅经济新增长点
电影节(展)因其较高的文化附加值成为拉动其他相关行业发展的引擎,往往能够形成包含交通、酒店、餐饮、购物、旅游、演艺、网络等领域的大产业集群,增加就业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国际电影节(展)最显著的经济效益就是对文旅业的提质增效,这与山西省和平遥县“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诉求相一致,让平遥国际电影展获得了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
被誉为“晋商发祥地”的平遥,文化积淀丰厚,文物遗址完整集中,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出现为千年古城注入了时尚元素,丰富了文旅产业内涵,拓宽了其发展路径;此外,电影展为古城原有的文旅产品与旅游线路带来了又一“促销”时机。观影之余,远道而来的嘉宾与影迷可以游览古城墙、双林寺、日升昌票号,欣赏“又见平遥”实景演出,不虚此行。
官方数据显示,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创后,古城旅游淡季推迟了近一个月,主会场周边门店租金在影展前后上涨了一倍,古城内的民宿、客栈、酒店入住率都高于历史同期。
配套地产成就文化新地标
平遥电影宫是国内首个为电影节(展)配套建设的电影园区,不仅为电影节服务,其作为平遥又一个现代化公共文化场所,能够满足市民与游客的文化需求。
平遥电影宫秉持经营与公益并举,推出了免费观影、优惠包场等多种惠民放映活动。2018年,电影宫内举办了60多场公益放映活动,其中含20多场由电影宫出资,邀请市民免费观影的活动。从该层面来说,平遥电影宫已成为平遥县“电影进基层”的实体通道,让更多观众走进影院,促进其观影意识与观影习惯的养成。
平遥电影宫承载的文化内涵并不局限于电影。除电影相关活动外,其先后承接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平遥国际雕塑节、平遥国际木偶狂欢节等重大文化活动,逐步成为山西与平遥的又一艺术、文化、休闲地标。
传媒经济提质增效 本土品牌互利共赢
平遥国际电影展自宣办那一刻起,就自带热度与话题。强大的传播力与营销力是国际电影展吸引品牌赞助的利器。尤其是对于地域性强的品牌,本土承办的国际电影展无疑是其绝佳的宣传契机。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上,山西汾酒加入了合作伙伴行列。作为电影展唯一指定白酒品牌,汾酒再一次亮相在世界级的聚光灯下。同时,汾酒与平遥国际电影展的“牵手”,让晋文化多了一种走向世界的方式。
展望与未来
平遥国际电影展诞生时间不久,尚不成熟,在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惠民四个维度上,与欧洲三大电影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以平遥国际电影展的战略定位与自身特点为基准,参照成熟国际电影节(展)的办展经验,笔者认为,现阶段电影展组委会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引领电影展发展,反哺城市的文化品牌建设。
搭建完善的项目深度孵化体系
电影节(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就是影视项目的孵化与交易。主流的国际电影节(展)一般设有创投板块与版权交易单元:前者为有价值潜力的创意提供展示“窗口”,吸引投资与关注,推动其顺利成片,走向大银幕;后者为行业供需双方提供交易平台,也为主办方创造直接经济价值。相较于京沪两城,不论是地理条件、经济基础还是产业发展现状,平遥在影视版权交易的业务上并不占据先天优势。同时,市场板块的繁茂往往与电影节(展)的年资、影响力成正相关,需要多年深耕,绝非“短跑冲刺”能够实现。参照占据交易量榜首的戛纳电影节,其市场单元的兴旺正是70余年的积淀所得。故而,笔者不建议将版权交易等市场性业务作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现阶段的发展重心。
立足于自身定位与优势,搭建完善的项目深度孵化体系,更适合现阶段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影展的关注对象为非西方电影、青年影人作品与山西本土电影。依靠完善的项目深度孵化体系,挖掘出更多代表平遥“口味”的创意项目,提升其成片率,既遵循了电影展的创办初衷,同时成功孵化的作品也是电影展价值与品牌形象的直观呈现。
目前,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投单元为“发展中电影計划”。该单元的选片标准为出自华语地区,已经过广电部门立项备案,已有30分钟样片(用于宣传展映),尚未正式完成的长片项目。荣誉得主将分别获得人民币15万元及5万元现金鼓励,用以支持影片的后期制作。
而成熟电影节的创投支持不仅只局限于曝光率与资金帮扶,还应深入创制层面,提供创作辅导或制片辅助。以往鉴来,平遥影展首先可以充分调用以贾樟柯导演为首的人脉资源,如引入“导师制”,与创作者深入合作,在创制、投资、发行等各环节上给予指导;其次,可以携手本地政府相关部门,对重点扶持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拍摄地/器材辅助等支持,鼓励创作。
简而言之,搭建完善的项目深度孵化体系,可以为平遥国际电影展带来丰厚的收益回报,也可以为平遥带来繁荣创作的契机。
强化聚合功能,促进集群化发展
电影节(展)这一文化活动形态具有极强的整合功效。从纵向看,电影节(展)贯通产业链条上下游,汇集各方参与者,协调推动供需双端,优化资源配置,提振产业及其衍生链条的产值;从横向看,电影节(展)统筹城市资源,加快交通、传媒等基础配套设施的完善,深化演艺、旅游、文娱等泛文旅板块联动,辐射周边,提升区域经济实力与整体竞争力。
就目前来看,平遥电影展的聚合功能还未全面发挥。对于管理团队而言,不论是扮演强化产业发展“推手”的角色,例如增设科技单元,展示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为山西和西部地区的创作者提供技术学习的机会;还是发挥深化区域发展的“拉手”作用,释放边际效益,如以“影视取景地”为主题,串联平遥与壶口瀑布、乔家大院、汾阳贾家庄等周边地区景点,开发跨区域文旅IP等,都是可以考量的发展方向。
现在,平遥国际电影展已走过六届。诚然,年轻的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但在平遥这个只有50多万人口的县城,让一项国际性文化活动成功生根,并迅速成长为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文化品牌,同时促进区域文旅与经济发展,其中的运作经验足以给予电影节(展)策展人、产业从业者与城市管理者众多启示。
(作者单位:1.南京传媒学院;2.凤凰传奇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