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实践改革与探索
2023-05-30马洁王聪李丹肖玉娟
马洁 王聪 李丹 肖玉娟
[摘 要] 探索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效果。以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分析“儿科护理学”传统课堂教学的困境,确定“儿科护理学”的课程目标,通过构建一流课程教学内容、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等建设一流课程。90%以上的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较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临床解决问题和批判思维能力,促进了“儿科护理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了护理学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课程建设;儿科护理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厦门医学院校级“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XBJK2020043)
[作者简介] 马 洁(1966—),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厦门医学院护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及儿科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2-0121-04[收稿日期] 2022-02-16
2019年10月,教育部發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强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制定了经过3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简称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的建设目标[1],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医科,加强医学类一流专业建设[2]。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各项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3]。“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强调扎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为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护理本科人才,满足社会对护理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从而维护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本研究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利用“资源、平台、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入手,打造“儿科护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活动,取得较好效果,课程的建设报告如下。
一、“儿科护理学”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困境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婴儿至青春期这一阶段儿童的生长发育、病理生理及各种疾病防治和护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发展,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知识目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然而,由于“儿科护理学”学时不断被压缩,教师通常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在大班授课中效果较差,大班授课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教师难以把握讲课进度和深度,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有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无法满足“两性一度”的新要求。另外,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考核成绩、出勤率、作业和课堂表现进行教学评价,无法真实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状况及综合能力。综上所述,亟待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破解目前的教学困境。
二、“儿科护理学”课程目标
应明确“儿科护理学”课程在护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准确位置,依次从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对其进行设置,本课程包括知识、能力、态度、价值多个层次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的护理知识,具备以患儿为中心进行整体护理的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在疾病的护理过程中,配合急危重症的抢救和突发事件的初步应急救护。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提高自我学习、团队协作、科学思考和探究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健康保健需求。教学目标不仅体现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创新人才素养。
三、“儿科护理学”课程设计
针对“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团队立足前期建设基础,结合本课程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的学情分析,对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Blended Teaching)。“儿科护理学”课程总共54学时,有60%的学时进行大班授课,其余40%的学时实施翻转课堂,采用线上视频学习和线下小班案例讨论模式。课堂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重难点讲解微课和完整课程视频,视频由团队教师自行拍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更受学生欢迎。目前课程拥有丰富的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包括4个时长为25分钟的精讲课视频、20个时长10分钟以内的微课、10个“跟我做”操作视频、1个高仿真案例、4个虚拟仿真案例、4个小班案例讨论、15个课件,测试和作业共12次,习题总数达到2 000余题,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立体化学习资源,获取个性化、自主化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推动本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线下案例讨论实施小班研讨,案例讨论每班人数为14~15人。小班研讨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习效果的特性和作用。同时,课程团队还组建了小班研讨课教师学习社群(由本院专职教师和临床兼职教师共同组成),通过集体培训、研讨课教师工作坊、观摩优秀课程、定期小组研讨、研讨课模拟实操、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营造集体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的氛围,极大提升研讨课团队的整体教学能力。
(一)教学内容
为打造“两性一度”的“儿科护理学”一流课程,将学生培养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课程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体系的完整化、系统化。第一,以教学大纲为脚本,重新梳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理论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联系。通过微课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观看微视频,在学生熟悉的临床现象中切入深奥难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临床常见青紫患儿时导入“法洛四联症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的教学内容,以通俗易懂、科学严谨的语言解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第二,打破教材原有的疾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的学习顺序,按照护理评估(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干预(预防措施、治疗措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护理场景顺序,实现整体护理目标的学习。第三,梳理课本知识与护理科学前沿的联系,将最前沿的知识融入教学内容,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科学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研能力。本科护理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作为护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护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的关键[4]。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各年龄期儿童的护理重点整合实验项目,包括新生儿急救、婴儿护理等,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充分利用现有儿科护理虚拟仿真培训系统软件、高仿真模拟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使知识、技能、素质三者有机融合,落实临床见习早实践、多实践和反复实践的要求。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
1.傳统教学。以大班的讲授为主,占总学时的30%。在大班授课中,一名教师面对多名学生,是提高教育效率的途径之一[5]。大班讲授的主要教学模式是搭建教学理论知识框架,传授理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授课过程中,同时采用案例导入、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大班授课遴选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制作了21个生动形象的微课,微课时长在8分钟以内,供学生在课前、课后进行重点和难点知识的预习或复习。学生在课后通过自编的《儿科护理学知识要点》《儿科护理学以问题为基础案例教程》和600多个习题,对大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2.翻转教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第一,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将自己制作的课程视频、自测题目及线上讨论的问题发布在SPOC平台上,学生根据课前任务,查找相关资料,提前准备,在线学习平台会记录学生的题目自测结果和视频观看时间;教师结合学生课前观看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线上讨论;讨论结束后通过小测考核学生对视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第二,课中:实施小班案例讨论。案例编写: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医院兼职教师组成编写小组,小组成员均为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课前经过多次集体备课,编写案例如《红红身上的红疹》《春游后的烦恼》等,使学生面对临床复杂的真实情境时,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评判思维能力;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学生随机分成4个大组,每组11~12人,每个大组在同一间教室,每个大组又分成3个小组,每组3~4人;各小组在课上通过汇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演练等完成案例中的任务。教师鼓励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出不同意见,并依据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补充讲授。最后教师采用思维导图对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小结,对遗漏的重要知识进行补充,拓展相关疾病的新进展及护理方法。第三,教师通过学习通在线平台发布课后作业,要求每名学生课后提交对案例讨论的反思报告,并对案例、上课模式等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建立丰富的立体化的线上教学资源,包括课件PPT、教案、作业讲评、习题答案、试题库、在线测试、在线答疑及课程视频等,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方便师生进行答疑和互动。
3.课程思政。“儿科护理学”的课程思政目标就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内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儿科护理专业教育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据目标设计了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三管齐下、相互促进的思路,将课程思政建设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介绍小儿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时,引入我国著名病毒学专家顾方舟教授研制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的事迹,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脊髓灰质炎的临床特点、预防措施的理解,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崇拜英雄,进而争做英雄。在讲授新生儿溶血病护理时融入“林巧稚与五胎妈妈”的故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RH溶血的发病人群、临床特点、治疗措施知识点的理解,还让学生通过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教育,立志成为一名最美的白衣天使。
(三)考核评价
一流课程教学评价应当更加注重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指标的多元性和评价节点的过程性,提倡对学习全过程的动态评价[6]。本教学团队采取线上评定与线下评定相结合的教学评价,课程的考核评价一般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即过程考核占50%,期末卷面成绩占50%。过程考核包括线上学习10%(观看视频3%+完成在线测试4%+互动讨论3%)、案例讨论10%(参与度5%+反思报告5%)、实验考核10%、期中考试10%、月考5%和课件见习5%。课程考核和评价的改革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完善了学生的日常学习,提升了课程教学质量。此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等多方面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结语
经过两年一流课程的建设,“儿科护理学”课程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课程成绩,平均成绩比之前采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多出10分,学生对课程的总体评价较高。目前,观看线上教学视频时,学生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听课,教师只能通过在线学习平台的记录了解学生题目自测结果和视频观看时间,并不清楚学生周围的学习环境如何,这样直接影响了线上深度教学的效果。为避免学生不专心听课只刷屏的现象,本课程未来会要求学生统一集中在教室完成线上视频的学习,实现师生共同深度学习。进一步精练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视频,增加教师的在线反馈与答疑时间,引导正确的线上讨论方向,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学模式的改革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能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未来课程团队将根据学生学习轨迹、学习习惯的不同,对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学习路径等,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A/OL].(2019-10-24)[2022-01-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31_406269.html.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印发《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教高司函〔2019〕21号[A/OL].(2019-04-19)[2022-01-05].http://www.moe.gov.cn/s78/A08/tongzhi/201904/t20190426_379670.html.
[3]刘慧,李雪婷.科研反哺教学视角下本科高校“金课”打造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5):31-32.
[4]李小妹,高睿.我國护理学本科教育概述[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7):490-495.
[5]朱红,马莉萍,熊煜.“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42-47.
[6]罗自强,冯丹丹,向阳,等.生理学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4):265-269.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Practice for First-class Cours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ediatric Nursing as an Example
MA Jie, WANG Cong, LI Dan, XIAO Yu-juan
(Department of Nursing, Xiamen Medical College, Xiamen, Fujian 361023, 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reform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ediatric Nursing course, taking nursing undergraduates as teaching objects, in this paper the dilemma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Pediatric Nursing is analyzed, the curriculum goal of Pediatric Nursing is determined, and first-class course teaching content is constructed, innovat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is established,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ans is implemented, and diversified evaluation system is adopted. More than 90% of the students have a high degree of recognition of the course, and the students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re improved,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ediatric Nursing, and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alent training are both promoted.
Key words: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ediatric Nursing;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