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理路与实践路径

2023-05-30张开富李卫卫陈华胜

高教学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实践路径金课

张开富 李卫卫 陈华胜

摘  要:“金课”建设关乎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存在发展阶段进入“深水区”、政策落实遭遇“玻璃门”、实施主体呈现“倦态感”和参与主体步入“疲劳期”等现实问题,提出“学生本位”课程理念、“质量本位”课程目标、“生活本位”课程内容、“开放本位”课程实施和“发展本位”课程评价“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建设理路。以西北工业大学为例,建议从畅通发展通道、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增强教师内生动力、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等举措来实质推动课程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理路;实践路径;五位一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2-0015-05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golden courses" is fundamental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view of the actual problems such as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th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entering the "deep water area", the policy implementation encounters a "glass door", the implementation subject shows a "fatigue state", and the participating subjects enter a "fatigue period". "Student-based" curriculum concept, "quality-based" curriculum objectives, "life-based" curriculum content, "open-base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development-bas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five-in-one" coordinated promotion construction rationale. Tak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it is suggeste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urses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unblocking development channels, improving policy guarantee mechanisms, enhancing teachers' endogenous motivation, and mobilizing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participation.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on rationale; practice path; Five in One

行业特色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1]。2019年10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決定人才培养质量。“金课”作为高水平课程的代名词,是行业特色高校改革重要一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此,辨析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困境,探讨其改革逻辑并寻求突围路径,成为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先修课”。

一  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的意义

(一)  “金课”建设是行业特色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基础

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分量与进程的总和[2]。学生在大学里最直接、最有效、最根本的受益主要来源于课程。课程之于教育质量的价值和意义显而易见,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元素,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3]。建设“金课”有助于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落实到高质量课程建设方面,为行业特色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奠定基础。

(二)  “金课”建设是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必然要求

学科是一门学问的知识集成,是知识体系[4]。学科发展与课程建设是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学科发展是课程建设的基础,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课程建设是学科发展不断深入的必然要求,为学科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推力。没有高质量课程支撑的学科,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5]。“金课”作为高质量课程的标识,其建设是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点,标志着学科发展开始由“增量”朝着“提质”的方向迈进,是行业特色高校转型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战略选择。

(三)  “金课”建设是行业特色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

在中国现有语境下,世界一流大学必有一流的本科教育这一观点已被公认[6]。以大学的基本职能教学和科研为逻辑起点来探讨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发现最能体现大学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基本粒子是课程[7]。课程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课程建设则是教育活动的最重要环节。一流的大学必有一流的本科教育,而一流的本科教育必有一流的大学课程。加强“金课”建设,有利于行业特色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把握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元素,从而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

二  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的主要挑战

2021年4月17日,西北工业大学主办了“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学术论坛,邀请来自厦门大学等十余位在行业特色高校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高水平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位高校师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研讨认为,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已经取得很多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  “金课”发展阶段进入“深水区”

当前,“金课”建设已从初期“摸着石头过河”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必然要面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是“金课”的内涵尚未达成明确共识,而认识的模糊导致对“金课”边界认识的模糊与泛化,影响“金课”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行业特色高校凭借优势学科,易于产生传统知识导向课程价值观的“思维惯性”,对学生“高深知识”的个性化诠释和将新工科建设融入行业特色办学缺乏突破性的认识。三是传统行业特色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主张以学科为中心,倾向于解决线性的、确定的、静止封闭问题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8]。

(二)  “金课”政策落实遭遇“玻璃门”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落实。从教育部前部长陈宝生第一次提出要建设“金课”,到教育部印发专门通知,提出打造“金课”,再到2019年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使“金课”迎来了“建设春天”。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再到高等院校,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建设“金课”。然而,随着相关制度体系逐渐完备,“金课”建设开始出现“制度倦容”,出台的新政策推动边际效益递减,原有政策的落实显露出“打折扣”现象,行业特色高校面临的“超越不易,回归亦难”进退两难矛盾,受到多元主体利益制衡的政策必然形成落实“梗阻”。单从政策取向来讲,是面向行业需要还是学校发展的孰轻孰重抉择就值得深思。

(三)  “金课”实施主体呈现“倦怠感”

教师是课程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9]。“金课”建设推进之初,教师们积极进行研究,以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金课”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精力、财力和物力,部分教师表示在课程的开发、设计和创新等方面呈现“倦怠感”。一方面,行政部门对“金课”建设工作的过度规范和干预。例如“金课”建设必须严密契合一定的标准,进行项目立项,组建教学团队,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建设。诸多建设标准和琐事让教师逐渐失去对“金课”建设的自主控制能力,从而产生工作无趣味甚至无意义感。另一方面,不合理绩效管理和指标化考核评价影响教师研究的积极性。根据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83.9%的教师认为影响行业特色高校师资队伍活力的因素是评价制度。例如用同一套评价指标对不同性质课程质量进行评价,缺乏针对性;过分强调定量评价的方法很难反映课程建设质量的高低;课程评价结果存在重评价、轻反馈的现象;未能将“金课”建设同教师工作绩效奖励与职称的评定等有机结合起来等[10]。因此,行业特色高校一线教师在“金课”建设实施方面内在动力逐渐弱化,是推动“金课”建设进程中缺乏动力的关键因素。

(四)  “金课”参与主体步入“疲劳期”

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学生行动决定着“金课”建设成效。之所以造成学生参与疲劳现象,一是功利主义体现社会适切性的客观存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生对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在不断增加。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查尔斯·维斯特说过:“年轻一代对追求严格的高等教育的兴趣与能力持续降低。”在行业特色高校中,课程“高阶性”通常具有专业性强、实践要求高等特征,学生更加“忙碌”后会自然降低参与积极性。二是缺乏科学有序的课程改革,加剧了主体疲劳。“金课”不能进入“为改革而改革”的误区,“脱离实际的教学源自脱离实际的课程理论的诱惑”[11]沦为专家或者教師自我娱乐,导致“金”为“镀金”而非“真金”,而是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匹配性和关注学生学习所得结果导向“需改革而改革”。三是不科学的教学评价影响学生积极性。过分强调“分数”的考核方式与以选拔为目的评价体系难以区分“金课”和普通课程间学生付出和努力,不能很好地激励与发展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  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理路

在一般课程论的研究范畴中,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课程理念与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12],而“金课”则是一种课程质量标准和判断,是在教育教学系统不断演化、培养方案不断变化、课程质量不断分化的过程中由不同主体基于不同需要建构起来的课程标识。因此,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必然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针对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全环节全过程思考,试着构筑 “学生本位”课程理念、“质量本位”课程目标、“生活本位”课程内容、“开放本位”课程实施和“发展本位”课程评价“五位一体”协调推进的建设理路。

(一)  课程理念:学生本位

课程理念是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的价值引领。传统课程受客观主义知识观影响,“课堂、教材、教师”的“老三中心”教育理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走进课堂,就像进入“知识传送带”,一端是老师的七尺讲台,另一端则是学生的三尺课桌[13],这是一种单向的、线性的灌输型课程模式。“金课”不但要改革课程模式,更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尽管课程论和教学论争论和研究焦点不同,但均以“生本说”为逻辑前提,即“教学以学生为本,学生为本又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基本内容”[14]。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因此,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理念要坚持“学生本位”,基于学生能够自主建构知识的理念来设计课程教学,采取适合个体化教学法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重视学生多元可持续发展路径与多样化学习需要。

(二)  课程目标:质量本位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15],对“金课”建设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质量是大学教育的最高原则,是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各方利益的连接点[16]。教育部发布《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完善以质量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激励机制。强调课程目标应始终以质量导向,将“质量”贯穿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全过程。“质量本位”的课程目标是指高校在提供课程及其资源整合与体系开发和设计等以契合“多元顾客”需要和诉求的程度及能力维度领域上所追求或达到的目的。当前知识生产模式已逐渐向应用导向、跨学科导向、异质性互动导向、实践性反思导向及多维评价导向的生产模式转变[17],而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也要进行相应的变革。“金课”强调从质量出发,其学习具有探究性与个性化,使学生在学习和个人理解的知识建构过程中促进知识、能力、综合素质有机融合,注重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理智的力量,从根本上导向对知识的发现与创新,体现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  课程内容:生活本位

课程内容是“金课”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理念课程转变为实体课程的重要依托。“科技理性”使课程和现实生活剥离,而“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呼唤课程改革踏上回归生活世界的旅途。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人体验活动的产物,学习者是“活动式探究者”“意义和知识的建构者”“学习者的学习与知识是在有内在必然性的某种‘情景脉络(real-life situation)之下加以创造的”[18]。“生活本位”的“金课”内容应体现学生生活世界的知识建构,关注师生间的对话、理解,注重参与性、实践性和思想性。第一,参与性。“最近发展区理论”認为,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教师“知识引导者”的角色和学生“主动建构者”的角色。课程内容是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与结果,强调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主动参与“金课”内容建设。第二,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行业特色高校具有行业实践的天然优势,要用好这个优势,实现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统一,让实践成为“完成简单到综合,知识到能力,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19]。第三,思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中国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课程思政统筹生活及科研中价值向上的育人元素融入课程,形成教育合力。

(四)课程实施:开放本位

课程实施是课程理念向实践层面的转化,是由静态课程转变为动态课程的中心环节。系统科学认为,系统的开放性“不仅是系统保持内在有序性、维持其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而且是能向更复杂更高层次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之一”[21]。课程实施以“开放”为本位就是打破课程实施的封闭性,引入多种资源与力量参与学校课程实施,在灵活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课程实践活动,使高校课程向更高层次进化,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发展。一是开放的意识。行业特色高校应鼓励教师改变现有的单一课程实施格局,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契机,创新性地提出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新模式,同时要求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知识进行组合,实现知识的融合并综合对相关未知问题的思考并能创新性地解决问题。二是开放的过程。课程实施是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本着开放性的原则,从整体出发对课程实施加以思考,促使学生对所学课程有所思、有所想。行业特色高校具有科研反哺教学的天然优势,教师应将行业前沿知识或技能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有助于为学生带来“第二手材料绝不可能给予的某种东西”[22]。三是开放的场域。行业特色高校课程教学应通过与相关行业共建共享共用课程教学平台,走出传统课程局限的场所,打破课程实施单一场域的局限。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盈教师之为教师的生命状态,用技术赋能师生更为真实交互实践,注重内容组织联接的逻辑思维和内容整体画像的形象思维训练,推进人性建构[23]。

(五)课程评价:发展本位

课程评价是指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使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关注以学习者整体的成长与发展为轴心的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这种发展学习者经验的新学习观则必然要求评价方式回归“发展”本位,因为要发展和创造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就得洞察“学习者的学习轨迹”,从而判断哪些是具有意义或价值的经验。“发展”本位的课程评价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为理念的综合评价过程,即是一种重动态的、持续的、过程的评价[24]。一是评价主体从一元转向多元。行业特色高校应在传统学生、教师和督导评价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行业评价、管理者评价两个维度,使得不同利益主体在评价系统中发挥各自作用,实行动态评教、各尽其责、形成合力。二是评价方式从侧重量化转向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方式不仅要重视知识量的积累,而且重要的是采用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的多侧面、多角度的评价方式。三是评价结果从侧重选拔性功能转向发展性与激励性功能。传统教育评价观重视鉴定质量、选拔淘汰,而发展性课程评价则重视教学评价的发展与激励功能,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四西北工业大学“金课”建设的实践路径与探索

西北工业大学是一所典型以发展航空、航天和航海(三航)等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行业特色高校,其坚持高质量转型发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2014年西北工业大学启动新一轮本科培养体系改革,以培养方案重构、完全学分制、高质量课程建设为主要抓手协同推进。2020年发布《西北工业大学一流本科人才培养行动计划》,提出“打造一流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确立“门门课程奔一流”目标,统筹规划、系统推进“金课”培育建设。

(一)  畅通“金课”建设发展通道

依据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推荐认定办法》等文件,西北工业大学“金课”对标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打造院—校—省—国家四级培育体系,统筹规划、系统开展一流课程培育与建设。第一,落实学院主体责任,引育并举,加强课程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明确基层教学组织的责任权利,将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纳入学院的绩效考核。第二,积极推进实施“首席教授+课程负责人”制,选聘高水平教授担任首席教授,鼓励跨学院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团队教学和教改研究合力。第三,依托陕西高等教育研究院联合陕西高校及研究机构,与陕西省政府、社会、行业紧密合作,开展教育、课程、教学等培训。第四,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展开合作,组建并参与西北地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卓越联盟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属高校教师教学发展联盟等,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西北工业大学通过不断完善“金课”建设体系,保证其发展通道畅通。

(二)  健全“金课”政策落实保障机制

西北工业大学坚持完善政策落实的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和构建立体多维的政策落实监督体系。一是强化资源保障。优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学所需的各类软硬件条件,加大本科教学绩效投入。进一步加强对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源支持力度,建立论证科学、决策合理、协作有力和配置高效的全流程资源投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投入产出成效。二是健全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强化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聚焦达成评价,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标准规范制度体系,形成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估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教学巡查、教学督导、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分析、多元评价和激励约束等质量管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四年一轮的专业和课程自评估制度,构建评价、反馈、改进及效果跟踪不断迭代的持续改进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多维协同,完善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组织机构建设。

(三)  增强“金课”实施内生动力

内在动力是“金课”发展的源泉和原动力,增强“金课”实施的内生动力,说到底就是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主体作用[25]。西北工业大学坚持把“人”作为重要着力点,关注教师的基本需求。第一,营造创新性“金课”的建设氛围。积极倡导“以学生为根”“金课”建设理念,鼓励教师树立课程实施开放意识,与相关行业人员广泛地探索课程建设新路径,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性“金课”建设氛围。第二,用适当经济手段解决教师的需求问题。优化以教育教学实绩与贡献为导向的绩效分配机制,激发教学队伍活力;實施“教学卓越奖励计划”,加大对优秀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第三,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和贡献,分类构建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坚持全面考核评价与重点考核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状态的评价能力建设,以发展性教学评价评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  调动“金课”参与积极性

行业特色高校要想建设高质量“金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激发学生课程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西北工业大学从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与学生评价三方面着手激发学生参与活力。第一,加强课程内容建设。优化创新“通识+学科专业+个性发展+素质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丰富多元发展的课程群,加大力度建设专业综合设计类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内容建设,将学术研究、科技前沿成果等及时引入课程内容,充分发掘各类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设课程思政素材库。第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小班化教学、翻转课堂和研究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推进“互联网+”“智能+”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构建“虚”“实”结合的一流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加强与重点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通过建设校企联合教学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课堂教学。第三,改进学生综合评价。合理设计课程考核内容,强化课堂参与、成果展示等为核心的学习过程考核,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实施学生综合评价,完善学生学习全过程监测、评估与反馈机制,促进学生发展。例如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张娟老师讲授的理论力学是首批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通过研究型、探究式学习,在理论教学里营造一个“以问题为导向、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目的”师生共进、良好互动的教学场景,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地被尊重和发挥。

五  结束语

总之,行业特色高校“金课”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进行全面地设计和推进。明确科学合理的“金课”建设理路,为“金课”建设道路提供“方向标”;而完善“金课”实践路径,则为“金课”建设提供具体实施的步骤。打造“金课”,是行业特色高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最具非凡意义的一项行动,必将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强国梦!

参考文献:

[1] 刘吉臻,翟亚军,荀振芳.新工科和新工科建设的内涵解析——兼论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新工科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21-28.

[2]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30-131.

[3] 杨同毅.大学课程的生态角色、作用与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0(6):21-23.

[4] 钟秉林.扎实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J].教育研究,2018,39(10):12-19.

[5] 张铭凯.“双一流”建设与课程变革[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7-12,20.

[6] 余秀兰,宗晓华.一流大学的一流本科教育:特征与评价[J].江苏高教,2019(2):4-11.

[7] 彭道林,贺婷.课程与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9,18(2):31-35,111.

[8] 姜晓坤,朱泓,李志义.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8,34(2):17-24,103.

[9] 薄蓉蓉,冷明祥.高校“金课”建设的基本认知、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8):141-144.

[10] 陈翔,韩响玲,王洋,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重构与“金课”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19(5):43-48.

[11] 黄伟.膨胀与萎缩: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悖论——呼唤面向实践的教学论学科的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20-22.

[12] 丁念金.课程内涵之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5):8-14,21.

[13] 李志义.“水课”与“金课”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24-29.

[14] 容中逵.课程论的“大”字情结与教学论的职责坚守[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5):39-47.

[15]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43.

[16] 马凤歧.变革时代大学的核心价值:高等教育哲学的几个基本问题[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7] 安超.知識生产模式的转型与大学的发展——模式1与模式2知识生产的联合[J].现代教育管理,2015(9):46-50.

[18] 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258.

[19] 傅水根.探索工程实践教育(第3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2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1] 朴昌根.系统学基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378.

[22] [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114.

[23] 叶波,吴定初.智能时代的教师实践智慧:走向智慧的实践[J].教育研究,2020,41(12):129-140.

[24] 陈春莲,唐忠.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基于“五维一体”发展性评价的改革思路[J].中国高校科技,2020(10):29-32.

[25] 邓忠波.大学课程中“水课”现象审视与“金课”建设进路[J].中国电化教育,2020(4):68-7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2020年第1期应急管理项目“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治理模式与创新发展研究”(7204102363);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协同治理视域下陕西行业特色高校创新发展战略研究”(2021P024)

第一作者简介:张开富(1977-),男,汉族,四川安岳人,博士,教授,校长助理。研究方向为航空科学与技术、高等教育管理。

*通信作者:李卫卫(1996-),男,汉族,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等。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实践路径金课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