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木兰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2023-05-30何其芳

今古文创 2023年17期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语料库

【摘要】 本文以归化异化策略为指导,利用语料库的分析方法,基于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源文本与汪榕培英文译本自建小型英汉平行语料库。检索发现,文本中共出现文化负载词18项,其中包括生态、社会、物质以及语言4类文化负载词。通过分析《木兰辞》中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及作用,从中得到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文化传播的不同作用。分析发现,汪榕培《木兰辞》译本中综合运用了归化以及异化的翻译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表达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文化负载词;语料库;《木兰辞》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7-011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7.037

一、引言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木兰辞》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诗歌中塑造的英勇的木兰形象也备受中西读者青睐。《木兰辞》里中华文化环境中独有的意象,集中体现中国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之中。漫长的历史中,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社会制度以及地理环境差异,这些民族烙印反映在文学作品之中,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往往很难从本民族语言中找出与之完全对应的表达。因此,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处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汪榕培作为优秀的“中西文化的摆渡者”,翻译过许多中国哲学经典、诗词经典和戏剧经典,成就卓著,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所翻译的《木兰辞》被中西方学界研读,具有权威性。通过分析汪榕培译本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的种类及其所运用的翻译策略,可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及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启示。

二、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翻译活动将一个社会群体的语言表达转变成另一个群体的表达,需要对一种文化进行解码并重新编码(Nida & Taber, 1969)。因此,翻译实质是文化间传递的活动。“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源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廖七一, 2000)。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都有着其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语言词汇反映了特定的国家及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制度、生态环境、风土人情等。

奈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个种类,分别是生态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以及宗教文化负载词(Nida, 1964)。生态文化负载词反映某个语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社会文化负载词反映了某一语言群体在省会生活中形成的特定习俗(李博,2022)。物质文化负载词指某个语言文化群体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特点,例如“普洱茶”“绍兴酒”等。语言文化负载词体现着某一语言群体独特的语言使用习惯,例如“庭院深深深几许”“影沉沉”这类叠词的使用以及歇后语的使用。宗教文化负载词则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例如“土地公”“月老”属于宗教文化负载词,体现着某一语言群体的信仰。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主要围绕一下几个问题展开:①汪榕培先生都用了哪些翻译策略处理不同种类的文化负载词?②汪榕培先生所用的处理策略对文化传播有什么影响?③汪榕培先生所用的翻译策略给文化翻译带来什么启示?

(二)研究方法

首先搜集所需要的语料,分别为《木兰辞》源文以及王榕培先生所译的《木兰辞》译文。确定所选文本后分别对两文本进行分词处理,分词处理是为了能用Word 中的查找替换功能将文本进行段落标记,将文本分割成以每句为一段的文本,以便更加清晰准确的进行文本对齐。

之后利用中国传媒大学语料库软件ParaConc自建小型中英平行语料库进行文本对齐。由于中英语言文化差异,软件对齐后的平行文本存在译文与源文并非完全对齐的情况,需人工对语句进行拆分以及升降行调整,并在形成准确的平行语料库后利用软件的标记功能对平行语料库中的文化负载词进行一一对应的标记。最后将语料导入至UAM Corpus Tool中对文化负载词的分类以及其所使用的翻译策略进行详细标记。

(三)所用理论

文章基于归化以及异化理论,研究译本中用了归化,异化中的何种翻译策略。翻译是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郭建中,1998)。出于对如何对待文化差异的考量,归化与异化之争由来已久。异化主张译文应以源语或原文作者为归宿,最大限度保留了翻译中的异域文化,将源语语言以及源语文化还原给目标语读者,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间的差异。归化主张译文应该以目的语或译文读者为归宿,突出的是目的语文化。在归化策略的指导下,目标语读者对译文中的文化因素产生较少的陌生感。在文本翻译中,出于不同的文化传播目的,译者往往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木兰辞》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没有局限于某一种翻译策略,而是兼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结合不同文化负载词的特点,其中归化翻译策略主要运用意译法、替代法和简化法;异化翻译策略主要涉及音译法、直译法和增译法。

四、结果和讨论

通过检索发现,汪榕培先生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多用归化策略。在《木兰辞》源文本中,生态文化负载词共出现4次,在翻译时使用归化策略2次,异化策略2次;社会文化负载词共出现9次,使用归化策略7次,异化策略2次;物质文化负载词共出现3次,汪榕培先生在翻译此类文化负载词时全部用了归化的策略;语言文化负载词共出现2次,全部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共有18项文化负载词,使用了归化翻译策略的词汇共14项,使用频率最高。

(一)生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例1:黄河

汪译: the Yellow River

例2:黑山

汪译: Mount Heishan

例3:朔气

汪译: northern wind

例4:寒光

汪译: chilly moon

例1中出现的“黄河”在世界享有盛名,因此对于目标语读者来说,理解难度相对较小。汪榕培先生采用了直译的方法,采用被广泛接受的译名。直译法是最大程度上既能保留源语形式,又忠实传达出原文本内容的一种翻译策略(薛明珠,2021)。目标语读者在读到此句时眼前呈现出一条黄色长河,有助于更好理解源文本苍凉宏大的氛围。在翻译过程中,这类采用了异化策略的直译法既达到了保留源文语言风味的效果,又使翻译更易理解。同时,“黄河”作为中华符号的民族文化特征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例2中“黑山”采用异化策略中的音译法译出。“黑山”并非是字面意义的“Black mountain”,而是与原语生态文化有关。“黑山”即今日包头昆都仑河谷北之阴山。译文并没有对此加以注释,而是直接译为“Heishan”,避免了原文语言特色的流失,使汉语文化特征完全保留。译文对此处的翻译点到为止,激发了目标语读者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兴趣。

例3中“朔气”的翻译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意译法译出。英语中难以找出“朔气”的对应物。“朔气”形为北方的寒气。汪译为“northern wind”,虽然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源语的语言特点,采用了西方人熟悉的意象完整的传达了原作的含义,方便了读者的理解。“寒光”的翻译同理,“寒光”译为清冷的月光。汪译用替代的方法向目标语读者传递出了原文信息,同时让读者思考该意象下原文主人公木兰的心理,引发不同读者的深思。

(二)社会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例1:军书;军贴

汪译: recruiting lists

例2:可汗

汪译: Khan

例3:尚书郎

汪译: high posts at court

例1“军书”指军事文书或公告。古代战火纷争社会背景形成了与之息息相关的社会意象,在古代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从全诗来看,“军书”指征兵命令。汪译将其意译为“recruiting lists”,英语中为军中的点名册。西方古代也奉行征兵政策,因此译出的意象贴近了目标语文化,在信息传递方面也做到了忠实原文。

例2中“可汗”被音译为“Khan”。“可汗”是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汪译并未将此处处理为与西方文化对等的“king”,而是保留了中文對于目标语读者的异域特色。在不影响西方人对诗歌理解的前提下,保留了汉语文字特点和民族特色,更能吸引外国人对中国历史的兴趣。

例3将“尚书郎”译为“high posts at court”。尚书郎是始于东汉的古代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目标语读者对中国历史官制理解存在困难,译者若在此处着墨向他们解释中国文化反而让诗歌的理解失了主次。中国古代天子有朝堂,西方古代则称“宫廷”,二者产生演变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着相似的职能。汪榕培先生采用替代的方式将尚书郎的官衔替换为西方熟知的“court”,便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

(三)物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例1:天子坐明堂

汪译: a huge grant to the valiant man

例2:当户理红妆

汪译: make up to add charm

例3:对镜帖花黄

汪译: painting her brows hair

例1中“明堂”,汪译为“a huge grant”。明堂字面意思为明亮的厅堂,此处指宫殿,在归化策略的指导下采用意译的方式将原文信息忠实完整的传达出来。例2中“红妆”以及例3中“花黄”体现着中国女子妆容服饰特点,从意象的名字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学含蓄之美。“理红妆”指整理色彩艳丽的装束,“花黄”是古代女子的一种金黄色的面部装饰物。汪译将其意译为“梳洗打扮变得更加漂亮”以及“在额间修饰颜色”。用西方易于接受的意象让外国读者能够明白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同时,译文还做到了促进外国读者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译文做到了忠实,流畅,让外国读者想象到这样一位巾帼英雄荣归故里时家人欣喜的场景。“add”和“paint”形象描绘出了姑娘是如何在镜前理云鬓,贴花黄的情态,让目标语读者在熟悉意象所描绘的场景的前提下加深对源语文化的兴趣。

(四)语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木兰辞》的语言文化负载词体现在拟声拟态词方面。英语和汉语常常使用叠词,但汉语的叠词构成更复杂,更灵活。因此,在英译叠词时,往往译者会受到诸多限制(罗琪瑶,2022)。例如,“唧唧复唧唧”中“唧唧”此处拟声纺织机中混杂的木兰的叹息的声。汪译中将其处理为“Alas oh alas”,意为呜呼哀哉。形象地表现出木兰的叹息声遮盖住了纺织机的声音。外国读者可以从中很容易的感知诗中女主人公的愁绪。在翻译“黄河流水鸣溅溅”时,汪榕培先生用了“rushing flood”来替换英语中没有的拟声意象,“rushing”一词既让读者感受到了黄河惊涛拍岸的气势,又让外国读者联想到木兰这一巾帼英雄所处环境的艰难以及她的伟大之处。

五、结语

实现跨文化交际离不开翻译的桥梁作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众多障碍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汪榕培先生灵活运用了多种翻译策略。在翻译社会文化负载词时多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生态文化负载词时归化异化两者占比相当,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以及语言文化负载词时全部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可以最大程度保留源语语言风格和源语文化。音译法在语音层面上保留了源语的语言特色,直译避免了源语风格的流失。然而,当直译和音译不能填补文化意象空缺时,要适当地用归化策略中的意译等方法,这样才能较为准确且忠实的传达原文信息。归化策略的使用可以通过意象的替代传达出更有利于目标与读者理解的源语文化。无论使用了何种翻译策略,汪榕培先生的翻译既使译作可理解,同时又传播了源语文化,在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深厚的中华文化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过程中展现活力,能够带动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

参考文献:

[1]Nida E A,Taber C 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Biblical] translation[M].Brill,1969.

[2]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3]Nida Eugene A.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Leiden:E.J.Brill,1964.

[4]李博.功能语言学视角下英语文化负载词的识别与理解[J].海外英语,2022,(10):77-78+81.

[5]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8,(02):13-20.

[6]薛明珠.基于语料库的《京华烟云》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J].现代英语,2021,(04):59-61.

[7]罗琪瑶.功能对等理论下散文语言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探析——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二)》为例[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2,(03):68-70.

作者简介:

何其芳,女,河南郑州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文化负载词语料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隐秘”的词类标注初步探究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研究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
从美剧字幕看中文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基于网络语料库的“给力”研究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