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内与画外?融合与成长

2023-05-30陈贲

山花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物画中国画标签

陈贲

提起贵州省内中青年人物画家,刘一意是不可绕开的一位,其身上有许多标签:“太阳鼓”苗银品牌创始人、设计师、画家、省美术馆主任等。这些标签的存在自然会形成大众对他的初步认识。但是这些标签就能够真实地代表他吗?其实不然,标签仅能代表刘一意曾经从事过或现在正在从事的行业。在这些标签中被专业人士最为认可的标签还是“画家”身份。

刘一意的“设计师”标签需要从他毕业时的情形说起。当时学校并没有对设计、美术学、绘画等相关专业做学科细分,属于“混合制”教学,因此其在校期间就掌握了熟练的设计学科技能。在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这十几年的时间里,刘一意与大部分毕业生一样,为了养家糊口兼职做着设计,同时也创立了“太阳鼓”这个具有鲜明贵州地域文化色彩的手工苗银设计品牌。众所周知,随着时代高速发展,手工银饰文化也受工业文化的冲击,手工业逐渐被快节奏的机器所替代,手工银饰作为传统银饰文化饱受“抄袭”“复制”“批量生产”的摧残,在这种环境下,刘一意因深知苗绣和银饰在苗族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秉承了专业艺术家独有的毅力,始终如一坚守着原创手工设计的传统银饰技能,这与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可分割,这种热爱伴随着一种责任——坚守、传承、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正如刘一意所说:“设计师的标签是外界对我的误解”,其实他一直在坚持着中国画创作,调入贵州省画院后,他成为一名职业画家,拥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做系统的中国画创作。他近些年创作的贵州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画作品,画面中贵州符号鲜明突出,流露的画面气息质朴、纯真、平凡而又感人,屡屡入选全国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受到了贵州书画界的广泛关注,他也逐渐形成了受到全国行业专家认可的画风。虽然刘一意总是谦虚地推说,“还不成熟,还在补课”,但是其在近些年取得的突出成绩足以奠定其在贵州美术画坛的地位,例如其创作的大型贵州美术作品《布衣古八音》《苗家织绣图》《苗岭乡场》……他的作品入选并获奖的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画院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书法作品展;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这些大型美术作品展均由中国文化部牵头主办,属于美术届专业活动中最具备权威性的学术展览,这些成绩也从侧面反映了其创作水准。

刘一意对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尤其是中庸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的人物画亦如他坚守苗银设计一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解构、重塑。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是中国传统绘画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刘一意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不应只局限在绘画范畴内,而应该呈现在最核心、最本质的中心文化思想上,这种文化思想是一种生命情感,是与人的心性、生命情感息息相关的天地文化。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一种对生命生生不息的追求感,此举笔者认为正是中国画家毕生追求的“明理、修身、养性”最终体现为在艺术创作中重构艺术,达到“画面达心意、心意跃然于纸上”的境界。

刘一意花了十余年时间研究唐三彩和北宋以前的绘画造型艺术,特别是以汉俑、唐俑为主导的造型,窥探其中的奥秘,自得其乐地神游在传统古朴造型的海洋中,像一团海绵一样不停地吸收着传统的玉液琼浆。随后,他开始追溯似与不似之间的中国文化本源。在艺术创作上,他早期作品比较工细、严谨,执着于推敲每一根线条在画面中出现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尽可能地让每根线条都融入他在不同作品中传达的不同情绪,这种细腻的作品有别于传统意义上工笔画的精雕细琢,而是体现为技法上更严谨讲究的写意,仅仅是在画面构成形式上融入了装饰性平面化的因素,增强了画面的视觉感。

但其近期逐渐不满足于自己仅作为“手艺人”,不满足、不认同外界对自己“设计师”身份标签的误解,他开始转向大写意人物画创作,追求外界与自我认知的高度统一的一致性、和谐性。其创作态度也秉持着徐悲鸿先生所倡导的“古法之佳者”留之,“西洋绘画可采纳者”融之的中和态度,有度地接纳和融合借鉴着西方造型文化,揉合中西绘画语言,使得作品更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1932年徐悲鸿先生提出中西画融合的新方法——“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正确、黑白分明、动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这种方式主要是以西方写实绘画的长处弥补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不足。在对“新七法”深度参悟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刘一意把中国大写意画归纳为两大体系,一种体系是:在中国写意人物画技法上揉合了西方的造型观念,借鉴西方绘画中光影等客观元素处理的办法,这种体系的代表画家有蒋兆和、方增先、王子武等老一批优秀画家,这一体系亦影响着当今画坛的大部分画家;另外一种体系为:表现中国传统中最纯粹的审美感和形式感,代表画家有齐白石、吴昌硕等。刘一意一直以中国文化作为其立身根本。在绘画艺术上中、西两种文化看似冲突,但并非对抗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其人物画作品做了大量的精简取舍,借鉴西方绘画技巧以及有利元素,服务于自己的绘画转型。同时他为自己规划设立了未来五年不断探索的文化工程:创作100到120位对贵州文教、文化做出贡献的贵州历史文化名人肖像作品,把弘扬、宣传、梳理、提炼、树立贵州文化名人形象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根据刘一意介绍,现在已经完成了如《贵州历史文化人物——艾茂》《曹维城》《王耘》《王士俊》《舍人》《蒋宗鲁》《张甄陶》《皱汉勋》《赵以炯》等一系列作品。刘一意通过这种大体量、大规模的美术创作工程给自己设定一定的创作框架,倒逼自己在这种框架内严谨、严格地锤炼笔墨技法。由于是历史文化名人主题创作,对于没有照片资料存世的人物仅能通过历史事迹、生平故事、面相学等进行推敲并重塑人物形象,之后以梁楷人物画作为范本,结合倪瓒疏淡、静逸的线条,并适度借鉴西方造型语言,舍弃光影、素描、团块等元素,以此作为整个文化工程的创作旋律和终极追求,同时让自己在这样的文化工程里面恪守自己的专业本份,不断探索、实践、奋进,以文化立根、修行为文化“手艺人”为目标。

刘一意主张以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和五行中的阴阳关系概括为中国画的核心文化,他理解中国画、中国书法在以笔墨作为工具呈现生命情感时重点体现的就是“气质”,因此他是致力于把五行中的“气”揉合应用到中国绘画的创作实践与欣赏中。他对金、木、水、火、土五行文化中的阴阳关系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睿智地觉察到阴阳关系中的平衡关系等同于滋补关系、泄补关系,大胆地设想且实践通过中国五行之气让中国画的创作之“技”与欣赏之“道”具体化,例如:五行中的“木”(木曰曲直)诠释为画面所具备的松动感、不呆滞;五行中的“火”(火曰炎上)诠释为绘画中具备的“势”;五行中的“土”(土曰稼樯)诠释为绘画中具备的厚重、厚实感;五行中的“金”(金曰从革)诠释为绘画中的金石味,线条的力量感、骨感;五行中的“水”(水曰润下)诠释为绘画中的滋润感。以五行之气来欣赏鉴别一件作品的好坏,离不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他在美术馆多年工作的实践经验。这种五行平衡原理能使书画中的笔墨关系具体化,使得“道”不再是描绘不清的关系,而是能够呈现到画家案头的具体形象。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提到“用筆千古不易”,刘一意认为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即是中国精神,一幅优秀的中国画理应包含着自信、谦和、润下、包容,隐含着做人的道理,能充分反映人们的生命情感。尤其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绘画作品最为关键的并非单一的画面内容,而应为笔墨所表达的、千古不易的中国文化中天、地、人的精神。这些经验总结是他日常工作与丰富创作经验的结晶,也是他思考人生、关注时代、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为一体的充分体现与写照。

观察刘一意在近些年的绘画作品,可以看出他在作品中着色并不繁琐,以清淡统一为主,造型上侧重以线造型,结合贵州少数民族鲜明的服饰符号,加以夸张处理、塑造,使得作品既富有地域特色,又兼顾五行观念平衡。在他众多作品中,造型多表现为朴厚、朴拙,笔墨多呈现出互补、互动、互融,总是容易引起观众跟他的作品产生共鸣,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他对淡泊、宁静、质朴、单纯、平和的向往,这大概率也是其作品屡次受到大展评委青睐的缘由吧。

身为贵州省文化公共平台省美术馆典藏部主任的刘一意,在创作之余,还需要承担繁重的美术馆工作,同时他也在不遗余力地为贵州青年美术家的成长创造机会、条件。他把贵州青年美术家的挖掘与推陈出新作为美术馆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认为贵州省画院、贵州省美术馆需要在写意人物画研究上具有明晰的理论体系与方向。他主张着力培育一批在写意人物画创作道路上不断推进、研究的青年艺术工作者,在主办展览、学术交流、舆论导向上,亦义不容辞地为青年人才队伍的发展承担相应责任。

具备如此担当、如此执着与艺术创作成就的刘一意,我们可以期待,在完成既定目标修炼后,蜕变的刘一意会有更多更有力量的作品问世。

猜你喜欢

人物画中国画标签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标签化伤害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