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成长路
2023-05-30
张江科技园
“田野相连、荒草丛生”——谁能想到当年近乎荒无人烟的“张江科技园”竟能走出中芯国际、华虹宏力、上海兆芯等众多在中国科技史上拥有一席之地的巨头。
“张江高科地铁站都没建好,工厂没几个,真的是荒无人烟,即使是世紀公园对面的房子,一平米才3000 多元。”在大多数上海人眼中,这个旧名“古桐里”的地方,一度远在上海之外。而随着国家主导的909 工程立项,一笔百亿元的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开启了张江高科技园区同半导体产业的姻缘。
2000 年,张汝京带着300 多位中国台湾半导体从业者和100 多位海归来到张江,创立了中芯国际。由于规模大,起步时就有万名员工,他们带的家人、子女有上学等需求,就这样,工厂、双语学校和员工宿舍逐步形成一个园区。而在中芯国际、华虹几家大厂的带动下,此前分布在上海漕河泾、徐家汇、青浦等各处的集成电路公司陆续搬到张江,短短几年,张江便聚集了200 多家芯片企业,它也由此被称为“中国硅谷”。
如今,被誉为中国硅谷、半导体重镇的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在疫情全面放开后恢复以往的活跃。张江北部有横穿的轨道交通二号线,从工作日到周末挤满了人。早高峰路上人头攒动……
1992 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成为产业园新的发展方向。沿海地区掀起新的一轮对外开放浪潮,外资引入使资金缺口逐渐缩小,技术引进日益成为园区成长发展的重点,成立于1992 年的张江高科技园区则是我国科技产业园发展的集中缩影。
事实上,从我国第一个产业园区深圳蛇口工业区建立至今已经 40 余年,这40 余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园区模式商务服务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科技园区既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升级的空间承载形式,又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标志,肩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重要使命。如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加之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园区新一轮迭代升级势在必行。
中国不同地域产业园差异化道路
自1979 年以来,园区平台始终是落实中国重大区域战略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5 大重大区域战略(京津翼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5 个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地区现代化、特殊类型地区发展)。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科技产业园区也逐渐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华北区域的重点是“京津冀”,而北京无疑是重点中的重点。北京目前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绿色智慧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构建“一核两翼三圈三轴,两区两带五新双枢纽”的产业空间格局。
华东方面则可参考江苏省“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布局,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成为华东地区产业集群的特色,同时还超前布局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类脑芯片、柔性电子、量子信息、物联网等未来产业,这其中,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领域创新的上海无疑是华东地区的明珠。
从雄安新区身上,可以看到我国新一代产业园的身影
华南区域可以说是最市场化、最活跃的产业地产市场。从城市定位来看,深圳作为一个科创中心,已经在产业链上开始向上突破,并通过市场化的氛围,培育了一大批本土原创产业。东莞作为制造业中心,在厂房方面需求旺盛。
进一步巩固提升重点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5G 产业、超高清视频产业、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电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优势的同时,华南地区计划在区块链、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信息光子、太赫兹、新材料、生命健康等未来产业领域努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中西部地区凭借之前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机会崛起,建设区域市场的同时,积极向中亚、欧洲市场拓展,在“双循环”大潮下有望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川渝地区明确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贵州、云南等地也分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领域有所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国家级园区等重点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各地紧跟十四五战略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园区规划
此外,在大的区域方面,我国科技产业园受劳动力成本高企、土地资源紧张等因素制约,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呈现 “北上、西进、郊区化”的态势,所谓“北上”,是指在沿海地区内部,出现了由珠江三角洲向长江三角洲,继而向环渤海地区转移的趋势; 所谓“西进”,指由沿海向中西部内地尤其是成渝地区转移,尤其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印发,成渝不断深化区域协同合作,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的同时,产业结构、布局均得到优化。成渝两地整合优势产业,立足汽车、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利用消费市场和水、陆运交通便利,积极开拓境内外市场,加速“双循环”落地,更涌现出不少优质科技产业园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