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命名与《百家姓》
2023-05-30
《红楼梦》人物命名不仅成为人物性格的写照与命运的隐喻,甚至深度参与了叙事的建构。有趣的是,曹雪芹拟名时最常取资的是当时孩童需熟诵的《百家姓》。深入研究《红楼梦》人物命名与《百家姓》的关系,会有不少意外发现。
《红楼梦》人物命名不仅是区分人物的符号性代称,曹雪芹借助传统文化复杂的指涉,使其嵌入《红楼梦》的艺术世界中,不仅成为人物性格的写照与命运的隐喻,甚至深度参与了叙事的建构。有趣的是,曹雪芹拟名时最常取资的是当时孩童需熟诵的《百家姓》。因此,深入研究《红楼梦》人物命名与《百家姓》的关系,会有不少意外发现。
随姓成名
《红楼梦》在还没进入主体故事之时,就安排一个人向读者详细介绍贾府的上上下下。甲戌本回前总评说:“此回亦非正文本旨,只在冷子兴一人,即俗谓‘冷中出热,无中生有也。其演说荣府一篇者,盖因族大人多,若从作者笔下一一叙出,尽一二回不能得明,则成何文字?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大半,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
其实,“冷子兴”这个名字来自《百家姓》。《百家姓》每四字一句,并隔句押韵,颇类四言诗的体制。“冷”字所在的一“联”上句是“冷訾辛阚”,前三字与“冷子兴”的发音几乎相同,稍有小异的是“辛”与“兴”字,一为前鼻音,一为后鼻音。不过,作者生于南京并在此长大,该地方言本就不分前后鼻音。这一点我们从作品中也可看出,如作者为秦可卿拟姓为“秦”,即暗寓“情”字;其弟名秦钟,甲戌本批语即云“设云‘情种”,以“秦”寓“情”,即可证实他或不分前后鼻音,或者虽能分辨,但在书中设置影射时有意忽略二音的差别。
再来看一个类似的例子。比如袭人姓花,因其名从陆游诗句出,小说多次拈出此点,故为读者所熟知。第十九回写宝玉到袭人家去,袭人之兄长出迎,其人名花自芳,脂(脂砚斋)评即云“随姓成名,随手成文”,似乎是说花有芳香,故随姓成名。
其实这个名字也是由姓而来,只不过中间的关联不是诗句,而是《百家姓》的“苗凤花方”一句——因姓“花”便随姓再以“方”为名了。这在《红楼梦》中甚至还有一个“反命题”,就是伶官中的芳官。此人在第六十三回怡红夜宴时才说“我也姓花”,则其姓反倒是由名中的“芳”字派生而来。当然,这两个“芳”都有草字头,与《百家姓》并不全同。就芳官来说,十二伶官之名均带草字头,故不必说;花自芳则或恐用“方”过于直观故稍加修饰。不过,我们还可以找到更确切的例子来为这二处作援证:在第二十四回修建大观园时,提及有一个花儿匠,就恰恰姓“方”。
从这几个例子看,作者为人物拟了姓,就干脆以《百家姓》此姓之下的某些字为名了。
连类而及
《红楼梦》中的一些姓氏看上去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但如果把这些姓氏还原到《百家姓》中,就会发现,它们或许是曹雪芹连类而及的产物。
有些关联比较简单。比如第七回,特笔写了宁府的焦大。清代红学家张新之说:“‘焦乃既烧之馀,‘大则一人而已,见黑暗地狱中忽得一炬,恃有此一人而已,是从柳湘莲口中‘石狮子互勘出来的。”此处之评与第五十三回评乌进孝颇可映照:“此特提‘孝字也。乌鸟之私,人人知之,至村名黑山,人则以为从乌字生发,涉笔成趣而已,殊不知大道存焉……盖写珍、蓉诸人一切事迹,正如一座黑暗地狱,而归重却在‘孝字。”对焦大、乌进孝二人颇为推重,以其为“黑暗地狱”之火炬。事实上,此二人之姓氏来自《百家姓》关联语句“乌焦巴弓”:二人都是宁府仆人,年龄或也相近;乌进孝是黑山村的庄头,而凤姐也曾给尤氏出主意说“有这样的,何不打发他远远的庄子上去就完了”,则焦大结局或与乌进孝相同。则此二人之姓同出一源,亦不为无因。
有的关联则较为零散,但合起来看也可知曹雪芹的思路。如第十四回秦可卿葬礼上来送殡的,先是与宁、荣二公合称八公的另外六家,接下来“更有南安郡王之孙,西宁郡王之孙,忠靖侯史鼎,平原侯之孙世袭二等男蒋子宁,定城侯之孙世袭二等男兼京营游击谢鲸,襄阳侯之孙世袭二等男戚建辉,景田侯之孙五城兵马司裘良。馀者锦乡侯公子韩奇,神威将军公子冯紫英,卫若兰等诸王孙公子”。两个郡王之孙没有具体的姓名,史鼎为四大家族中史家之人,都可暂且不论。剩下的人绝大部分在《红楼梦》中仅出现这一次,那么作者是如何给他们安排姓名的?先从连举的谢鲸和戚建辉来看,便是从《百家姓》中顺手抽出的,因为《百家姓》中有“戚谢邹喻”一句。不过,曹雪芹为了让这两个姓的来源不那么明显,故意让二人颠倒了一下顺序。
“连类不及”的隐秘
虽然我们一直试图证实《红楼梦》人物命名与《百家姓》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这一发现的意义却并不在此。因为《百家姓》里这一句有四个字“朱秦尤许”,曹雪芹为宁府婆媳三人(秦可卿、尤氏、许氏)所拟之姓恰恰意味深长地漏掉了第一个字,这个字就是明朝国姓。整部《红楼梦》中,除了第七十二回突然出现一个官媒婆朱大娘之外,如此多的人物,竟然没有一个姓朱的。那么,这是否只是巧合呢?
贾府分为宁、荣二府,而当时之江宁府(即今之南京)即可以“宁”代称。南京作为明朝之故都,在清初便颇涉忌讳,其时之人尤喜吟咏金陵,即多寓凭吊前明之微意。
通观《红楼梦》一书,作者的设定似乎确有此意:他首先为贾府虚陪一个完全一样的老家在“石头城”,又在江南老家与神京(帝都京城)均为荣府虚陪一个兄弟之府,称之为“宁”,还把自己的书也无巧不巧地命名为“石头记”。这一点,后世的抄录及刊刻者可能有所察覺。所以,戚本(戚蓼生序本)将其删改为“贾母、邢夫人、尤氏婆媳祖孙”,而程本(程高本)则直接删为“贾母婆媳祖孙等”,只留下贾母一人领衔。仅从文本上看,这种删改毫无意义,但戚本与程本之所以愿意如此费力,只能认为他们想通过抹去“许氏”,从而拆散“秦尤许”这个易引人入索隐(指认为红楼梦中所讲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隐喻着历史上的真实政治事件和真实人物)之途的组合。
(《文史知识》2021年第11期 李小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