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如何看
2023-05-30徐炜新
徐炜新
1.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针对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一类抗体。一个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稳定维持,是保证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存的基本前提之一。正常的免疫系统应该仅针对外来侵袭的异物具有保护性防御作用,但是对自身组织、细胞不发生反应,一旦自身免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机体会视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为“异物”,并对此发生自身免疫应答,继而产生自身抗体。通常,健康人群中有一部分个体血液中可以检测出低滴度的自身抗体,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引发临床症状,但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就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并诱发相关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氏甲状腺炎、过敏性疾病等。
2.自身抗体包含哪些?
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自身抗体有很多种,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就是抗核抗体。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自身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总称,无器官和种属特异性,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存在于胸水、关节滑膜液和尿液中,包括IgG、IgM、IgA和IgD。
另外,比较常见的自身抗体还包括:抗心磷脂抗体、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体、抗神经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胰岛素体抗体等。
3.自身抗体是如何产生的?
当外来蛋白质或其他物质(尤其是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会被免疫系统识别,激活具有合成和分泌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免疫球蛋白(即抗体),用于参与免疫反应以抵御外来有害物质的侵袭。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并忽视机体自身的细胞或是细胞分份,并不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也不会产生针对的抗体。此外,免疫系统也不会对已经建立免疫耐受的外源性物质(如食物、空气中的部分杂质等),产生过度的免疫刺激反应。但是,在特定情况下,免疫系统对于识别机体自身成分的能力丧失,就会将其误认为是外来的入侵物并对其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产生针对这些物质的抗体(即自身抗体),并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些自身抗体会攻击机体自身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引起过激炎症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损伤严重程度也往往和产生的自身抗体滴度水平呈相关性。
导致自身抗体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产生了自身免疫应答,其原因可能是:
(1)侵袭机体的致病抗原(细菌、病毒等)与自身成分之间存在某些相同或类似的分子空间结构,导致因正常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同时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免疫应答;
(2)正常情况下机体会严格限制某一特定部位(与免疫系统隔离)的物质(隐蔽抗原)非正常地释放进入全身循環,如正常情况下眼球的房液局限在眼球内,而眼外伤时房液进入血液,免疫系统就会对它产生反应,进而产生自身抗体;
(3)正常机体的某些物质在一定诱因下发生改变,如病毒感染、药物使用、日光或射线照射等使得机体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使其被机体免疫系统判为异己物质,因此而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产生免疫应答和自身抗体;
(4)免疫系统的调控机制失灵,导致控制抗体产生的细胞出现某些功能异常,如癌性B淋巴细胞可产生攻击红细胞的异常自身抗体。
4.检测自身抗体的意义是什么?
自身抗体产生后其致病作用尚不完全清楚,但是从已知的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来看,其存在着这么几个特点:
(1)同一个自身抗体可以出现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同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可有多个自身抗体被检出;
(2)可在一部分无症状人群中检测到自身抗体,这其中有一级亲属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相较于无一级亲属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群,其检测自身抗体的比率相对要高,这也可能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呈现出的家族聚集性有关;
(3)部分有高滴度自身抗体的无症状者,可在一段时间后出现临床症状并被确诊患有相对应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
(4)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自身抗体的滴度会降低甚至检测不出。
基于上述,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结合临床体征和家族史等资料,协助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
(2)通过相应自身抗体阳性表达情况和滴度水平,协助判断病情发展、转归及预后;
(3)对于相似体征的几种疾病,协助临床进行鉴别诊断;
(4)用于各类相关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及流行病学的调研;
(5)用于无症状人群尤其是有一级亲属患病史,或是已知高滴度自身抗体阳性的人群的定期随访。
5.如何进行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抗体的检测主要分为体外抗体检测和体内抗体检测,按照其报告结果的形式可划分为定性检测、半定量检测和全定量检测。
所谓体外试验,指的是采集人体的血液、尿液、关节液等体液,通过相关检测技术去判定有无相关自身抗体的存在及其水平。仅能出具阴性或阳性结果的检测称为定性检测,能出具滴度结果(如1∶2、1∶10、1∶100等)的检测称为半定量检测,能出具具体检测数值结果的检测称为定性检测。半定量和全定量结果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临床医生进行疾病发展情况的评测、治疗方案疗效的评估和预后的判断。
所谓体内试验,指的是把已知可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抗原(过敏原)注入体内,观察其是否产生过激免疫反应的检测手段,如常见的抗生素皮肤试验、皮肤的斑贴试验等。体内试验可对机体是否存在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当然在开展体内试验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看护下开展。
相信随着医学界对于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自身抗体被发现;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优化,对自身抗体检测的效率和精准度也将不断提升。现在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正确认识自身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高危人群主动规范地开展自身抗体检测,是实现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科学诊治的一个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