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恰当叙议,增添张力

2023-05-30刘玉真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3年19期
关键词:河蚌螃蟹事例

刘玉真

技法点拨

议论文是一种摆事实讲道理的文体,因此,在议论文写作中,议论是主体,但是适当地记叙有助于议论的生发。记叙是讲道理的依据,记叙用得好,作文往往更有说服力。但议论中的记叙,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的经过都照抄照搬,而是要服从于议论的需要,选准角度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转述。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恰到好处地用好议论中的记叙。

1.精心选择,善于概括

面对已有的材料,考生首先要明白要用它来证明什么,并依此巧妙地截取能证明论点的主要内容,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一笔带过次要的内容。而在截取的主要内容里仍然有一个主次问题需要注意。对此,考生要善于压缩主要内容。压缩就是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即将具体事物加以抽象,用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点。这种概括要求对材料的主旨作准确深入的把握,简明扼要地記叙,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观点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在论述过程中,考生要避免详尽的叙述,否则会喧宾夺主。

2.定准角度,明确方向

议论中的记叙要求简单、清楚、精要,能充分地证明论点,所以选定叙述的角度至关重要。一个事例,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不同的论点。论点不同,材料叙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考生要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向转述”。定向转述的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要从不同的方向、角度来转述,就会收到不同的论证效果。只有方向明确的叙述,才能收到最佳的论证效果,让事例有的放矢地证明论点。

3.记叙清楚,详略得当

议论中的记叙以精练概括为原则,但也要记叙清楚,并做到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可以根据人们对事例的熟悉程度作调整,尤其要详写与论点关系最密切的内容。

总之,议论文议中有叙要精当。叙例时要剪裁适当,概括拓展时要尽量剔除与论点无关的材料和数据,正确选取叙述角度来丰富最能证明论点的内容,即“取其一点”,集中火力,使事例准确有力地为论证服务。

范例分析一

冰心先生曾经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追求成功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需要付出汗水。

大家都知道河蚌育珠的故事吧?河蚌孕育出的珍珠确实美丽,但很少有人知道河蚌育珠的辛苦。河蚌张开躯体,一粒沙闯进来,扎进它柔软的身体里,坚硬的沙子在它体内安了家,从此河蚌每时每刻都要忍受钻心的痛。河蚌在痛苦中挣扎着,隐忍着,终于它孕育出一颗美丽的珍珠。可以说,河蚌是用自己的付出、自己的眼泪、自己的挣扎、自己的隐忍,孕育出珍珠的。在沙粒进入它身体的那一刻,它就注定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河蚌选择勇敢面对。风雨过后,前面是水天一色的鸥翔鱼游;荆棘过后,前面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河蚌在痛苦中孕育了美丽,收获了成功。

河蚌育珠的故事给我们丰富的启示,那就是人生多风雨,我们会经历挫折,但要学会在风雨中成长。成长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没有养分的花迟早要枯萎,挫折就是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没有经历过挫折的成长是不牢固的,也是不完美的。既然挫折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那么,我们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在挫折中成长。尝过甘草的甜、生姜的辣、黄连的苦、青杏的酸、海盐的咸,五味杂陈,这才是人生!

——习作《在风雨中成长》

◆点评

这个片段中对河蚌育珠的叙述,始终围绕着论点“在挫折中成长”展开。先概括叙述故事,为下面的议论张本,随后的精当议论紧扣论点,记叙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范例分析二

网上曾有这样一个热搜视频,孩子养的宠物螃蟹被妈妈清蒸,孩子崩溃大哭,但吃了一口后又直呼真香。

这个视频看似有趣,但反映出的问题却很严重。孩子善良纯真,与螃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但是,大人仅仅为了好玩就破坏这种感情,结果孩子那种“人之初”所具有的“性本善”被大人在嬉笑中无情地消磨。这样的做法荒唐,可怕。

有些人认为将孩子的宠物螃蟹蒸了吃没有什么问题,还振振有词地反讽:“你快别给孩子吃肉了,吃多了就没人性了!”这不是吃肉残不残忍的问题,而是把孩子珍视的东西毁掉的问题。有的人只看到孩子对螃蟹前后态度的反差,觉得好玩,却不去想为了所谓的好玩,孩子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这对孩子来说是怎样的生命体验?很多时候成年人在逗孩子玩时根本没有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没有考虑会对孩子的思想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螃蟹确实是用来吃的,但孩子当宠物养的那只螃蟹和菜市场买来吃的螃蟹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孩子对螃蟹投入了情感,关系就变了。吃前者令人发指,吃后者无可厚非。

所以,问题不在于吃不吃螃蟹,而在于吃不吃宠物螃蟹。

——习作《保护孩子的纯真》

◆点评

为了议论的需要,这里对视频内容作定向转述时,选择了从保护孩子纯真的角度来转述有关的事件,对大人的行为进行批评,在为议论提供依据的同时,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起来。

范例分析三

理想是雪山之巅的雪莲,欲得雪莲,就要经风雨、跨冰雪;理想是尽展锋芒的剑,欲得其利,一定要经熔铸、磨炼、淬火。正所谓:欲成就理想,必经磨炼。

纵观古今,没有一份成就是轻易取得的。画家郑板桥把画竹的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分别对应现实、理想、实践。“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该是一致的,可在实践中并非如此。这告诉我们不要眼高手低,每一份成就的取得都是在“一个汗珠摔八瓣”中取得的,正如郑板桥所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日复一日的练习,反复磨炼,方可得“笔下之竹”。

只有磨炼“手中之竹”,方可得“胸中之竹”。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胸中之竹”,是在“手中之竹”的日复一日的实践、练习、积累中得到的。观世之有大成就者,无不如此。孔子累读不辍、韦编三绝、周游列国,终成“至圣先师”;王羲之废寝忘食地练字,一池塘的水甚至因洗墨而被染黑,日复一日的练习成就了一代“书圣”;陈景润伏案数年,查阅数千本书籍,终在哥德巴赫猜想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对“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的最好写照。

纵观古今,有人只有“眼中之竹”,反而忘却了“胸中之竹”。在实践中,有许多人又往往不能使理想的“胸中之竹”变为现实的“笔下之竹”。实践磨炼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是实现理想的途径,可是现在有不少人却怠于实践,惰于磨炼,又如何使得“胸中之竹”变化为“笔下之竹”呢?

——习作《欲成就理想,必经历磨炼》

◆点评

上述文字对郑板桥画竹的事例叙述比较详细,而对孔子、王羲之、陈景润的事例则简略叙述。这里主要阐述的是欲成就理想,必须经受磨炼的道理,对郑板桥用“手中之竹”成就“胸中之竹”的事例自然要详写,对其他材料则须略写。

猜你喜欢

河蚌螃蟹事例
河蚌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蚌用壳把鹬的嘴夹住, 它们怎么对话?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捉河蚌
我是螃蟹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