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皮色变异类型收集及其生长表现探析

2023-05-30秦布和陶特格葛金楠徐连峰张晓林葛玉祥

防护林科技 2023年2期
关键词:收集樟子松生长

秦布和陶特格 葛金楠 徐连峰 张晓林 葛玉祥

摘要樟子松在天然分布区内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异类型,最为典型的是皮色的变异类型,从树皮颜色上划分出红皮型、黄皮型、褐皮型和黑皮型4类,这些变异类型在生长量上差异明显。通过嫁接的方法收集了6个种源区的不同变异类型,并分析了各皮色变异类型生长表现。

关键词樟子松;变异类型;收集;生长

中图分类号:S791.253文献标识码:A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23.02.023

从1973年开始,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对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变异类型进行了调查、收集和专项深入研究,在齐齐哈尔市建立变异类型收集圃3.5hm2,其中保存67个优良无性系。通过对其优良变异类型进一步挖掘、整理和科学评估,合理保护了樟子松的遗传多样性,又为科学研究保留了基础材料。

1樟子松变异类型种源地和试验区概况

1.1种源区概况

樟子松天然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山地和呼伦贝尔草原,从其生态类型上可划分为山地樟子松和沙地樟子松[1]。山地樟子松主要分布在满归、呼中、新林一带,在小兴安岭的卡伦山、逊克直到汤旺河和乌伊岭亦有分布。沙地樟子松主要集中分布在呼伦贝尔、海拉尔河中游一带[2]。本项研究种源地点选择在小兴安岭北坡的卡伦山林场、大兴安岭主脉东侧伊勒呼里山脉东北坡的金山林场、伊勒呼里山北麓的盘古林场、大兴安岭西北坡前哨林场、呼伦贝尔市红花尔基林场、呼伦贝尔市西南端大兴安岭西南麓罕达盖林场等地。这些地点涵盖了樟子松天然分布的东、北、南及中腹部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3],种源地气象情况见表1。

1.2试验区自然概况

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属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3.2℃,≥10℃积温2700℃以上,年降水量300~450mm,年平均蒸发量1450mm,无霜期130d左右,1月平均温度-25.7℃,7月22.8℃。年輻射量460.6~502.4kJ.cm-2。旱、涝、低温、早霜、风害等是危害农林生产较大的自然灾害。土壤主要为碳酸盐栗钙土,森林植物以杨(Populusspp.)、榆(Ulmuspumila)、云杉(Piceaspp.)为主,伴生草原植物为星星草(Puccinelliatenuiflora)、寸草(Carexduriusculasubsp.duriuscula)、委陵菜(Potentillachinensis)、野古草(Arundinellaanomala)等,主要药用植物有柴胡(Bupleurumchinense)、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等。

2樟子松变异类型天然区域分布与收集保存

2.1变异类型天然生长状况

在樟子松天然遗传变异中,表现最为典型且遗传较为稳定的变异类型是皮色变异类型,研究发现,按皮色变异情况可分为黄皮型、褐皮型、红皮型、黑皮型4个类型[4]。

连续3年,在选定的6个林场进行调查,在设置标准地内调查各变异类型的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统计分析各皮色类型的分布株率,结果见表2。

调查研究表明,褐皮类型是樟子松的主要表现类型,其分布广泛、株率最高,也是樟子松正常的表现类型,而红皮型、黄皮型和黑皮型都是天然分布的少数变异类型,相比而言,黄皮型分布的多一些,特别是大兴安岭支脉北坡分布较多,黑皮型在金山、罕达盖和红花尔基分布相对多一些,红皮型分布普遍较少,是极少数变异类型,红花尔基红皮型樟子松占比不足0.1%。

2.2变异类型收集保存

在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试验基地建立樟子松皮色类型优良无性系收集保存区1处,面积3.5hm2。皮色类型是樟子松典型的变异类型,对保存的239株变异类型数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按照树皮类型收集的239株中褐皮类型115株,占总收集株数的48.1%;其次是黄皮型,59株,占24.7%;黑皮型和红皮型分别占17.6%和9.6%。各地点在收集树皮类型数量上有所差别,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褐皮型是主要收集类型,但盘古林场收集的黄皮型最多,而前哨林场没有收集到黑皮型,罕达盖、红花尔基没有收集到红皮型。

3各皮色类型无性系生长表现

对各皮色类型无性系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对35年生各皮色类型树高、胸径、材积生长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见表4、表5。

从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嫁接繁育的35年生各皮型樟子松无性系的生长情况(表4)看,红皮型生长速度最快,其胸径较黄皮型高10.8%,较褐皮型高28.4%;材积较黄皮型高22.7%,较褐皮型高67.8%。由此得出,红皮型樟子松是最速生、最适合嫁接育苗和营造用材林的最佳类型。

从35年生单株生长量(表5)比较来看,各单株的材积差别较大,盘古的171号(红皮型)单株材积可比对照提高77.3%,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发展用材林的最优红皮型无性系。

4结论

在樟子松天然分布区内,红皮、黄皮、黑皮、褐皮4种变异类型较为明显和丰富,一般来说,褐皮型是樟子松主要皮色类型,而红皮型、黄皮型和黑皮型分布较少,在林分内也多是单株零星散布,极少有呈群团状或片状分布。这4种变异类型从生长表现上看,红皮型最为优良,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皮色类型,又因为其表皮光滑,皮薄如纸,通过嫁接的方法繁育出的红皮型樟子松,在营造用材林或城市园林绿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兴梁,李万英.樟子松[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3

[2]郝雨.大兴安岭北段天然山地樟子松分子生态学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6

[3]葛玉祥.徐连峰,温宝阳.浅析樟子松变异类型的划分[J].防护林科技,2018(8):77-78

[4]毛玉琪,王福森,刘录.北方主要针叶树种遗传改良研究[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收集樟子松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城市规划档案的收集与利用策略分析
巧用物理“秘籍”,帮助学生练功
浅论非法证据排除
网络犯罪中电子证据的收集及保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