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营“创客”
2023-05-30黄薇
黄薇
人物名片:
黄晨,现任达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综保大队大队长。2022年9月,获评“2022年最美基层民警”。
“报告指挥长,商场入口处有一个可疑包裹。经扫描探测,该包裹疑似爆炸物品。现场群众已经疏散,排爆小组携带排爆机器人正在现场待命,请指示。”2023年1月3日,在达州市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一场紧张激烈的反恐排爆机器人模拟排爆行动正在进行。
演示中,黄晨在幕后,指导学生通过笔记本电脑操作机器人靠近可疑物体,机器人伸展机械臂抓取可疑物体后,将其转移到安全地带予以处置。黄晨一边指导一边介绍:“这台外形像一台小型坦克的反恐排爆机器人,自重达100斤,最重可以抓取10公斤的物体。它最大的优点,就是避免公安民警直接接触危险物品,保证了民警的生命安全。”
在幕后指导的黄晨,不仅是反恐排爆机器人的研发者,也是模拟排爆行动演练脚本的撰写者。“想别人不敢想,干别人干不成”,是黄晨给自己人生写下的注脚。
黄晨的本职工作,原本是写材料。
2006年,黄晨考入达州市公安系统,成为宣汉县一名基层民警。2009年,他又通过遴选调到达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文秘岗位。
从文秘到“创客”,黄晨觉得有些偶然。
“大学里学的是计算机,2014年,我研发出一套无线视频图像侦察系统,帮同事解决了一个技术难题,感觉挺有成就感的,我逐渐发现自己骨子里有点儿工匠情怀。”黄晨说。
随着反恐防暴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警用机器人被运用到一线,极大降低了工作风险。可因为外部专利技术垄断严重,一台警用机器人的造价高达数十万元,基层民警别说用,很多干了一辈子的老警察连见都没有见过。
“我决定利用在大学里学到的计算机知识,用业余时间研发一台便宜实用的警用机器人,希望运用科技的力量,减少战友的牺牲和流血,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提起自己研发的初衷,黄晨这样说。
选择“跨界”研发,就是挑战全新的领域。“研发警用机器人技术难度大,在达州没有先例,也找不到人教,起步的時候很是艰难。”为解决一系列技术难题,黄晨只好自己钻进书堆里找办法,国内的、国外的各种专业书籍他都看。有时候为读懂一段英文,他需要借助翻译工具花几个小时。
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敢于钻研的精神,黄晨最终“从0走到了1”,取得五项国家专利,成为全省公安机关唯一获得警用机器人领域专利的民警。他成功研制警用反恐排爆机器人“铁甲”、反恐侦察机器人、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威龙”3个系列产品,降低了70%的产品成本,并参与实战应用。
2022年10月25日,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技术革新比武在线上举行。黄晨主研的 “5G智能移动靶机器人”项目代表达州市公安局参赛,与全省公安189个优秀项目同台竞技。经省内外专家评比,黄晨最终获得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充分展现了这名警营“创客”的过硬本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黄晨还患有听力残疾。早在2011年,黄晨就被确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障碍。曾经哭过、消沉过,但黄晨最终还是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鼓励下,走了出来。
“听力不好,但我的双手还能干事。”黄晨说,他希望能让更多的战友用上警用机器人,真正实现科技强警。(责编/陈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