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2023-05-30何婷

心理与健康 2023年2期
关键词:拍球教养爸爸妈妈

何婷

“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我们可能都在小时候听父母這样对自己说过,甚至当自己成为父母后,也会这样管教自己的孩子。类似的话还有很多,例如“你再这样,妈妈生气了/妈妈就揍你哦!”“你再吵再闹,警察就来抓你了”“不好好吃饭,就送你去医院打针”“你再哭,老虎要来吃你了”等等。父母说完这些话后,孩子果然会安静听话,由此,父母好像找到了教养的一条捷径,殊不知,我们已经走上了“恐吓式教育”这条黑暗之路。

恐吓式教育真的有效吗

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会分两大阵营。第一大阵营大都是刚尝试恐吓式教育不久的父母,只要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孩子立马乖乖听话,几次尝试均屡试不爽。这类父母当然会觉得恐吓式教育有效。第二大阵营是进行恐吓式教育一段时间,并且已然发现这些话术不管用的父母,在这类家庭中,典型的互动模式是,父母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回“这话你都说多少遍了,我不是三岁小孩了”,更甚者,孩子会升级吵闹的程度,变得更加叛逆。

由此可知,恐吓式教育或许在当时确实可以让孩子安静下来,乖乖听话,但长远来看,其不仅没有实质性的效果,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恐吓式教育的背后实质

在了解恐吓式教育为什么没有长期效果,甚至会有不良影响之前,我们有必要认识到恐吓式教育的实质。心理学中,这种教育方式其实是一种“心理控制”。心理控制是指父母通过使用某些心理策略,侵入子女的内心世界,控制他们的心理和行为,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来思考和行动。心理控制的常见策略就是引发内疚感(如,我这么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限制孩子的自我表达(如,你这样说是不对的,你别说话)和爱的撤回(如,你再不听话妈妈不爱你了)。这里的恐吓式教育就是心理控制中爱的撤回,父母通过撤回爱让孩子听话。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恐吓式教育也是一种有条件的爱,父母相当于告诉孩子“你只有乖乖听话,爸爸妈妈才会爱你,如果你不听话,就会失去爸爸妈妈的爱”。

在家庭心理学领域,这种恐吓式教育反映的是“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也就是说,父母嘴上说的与行动上做的并不一致,父母说“要揍你”“不要你了”等,事实上并没有真的这样做,这种不一致的教养方式会让孩子觉得“反正你也只是说说,我这样做其实没有错”。

恐吓式教育如何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意识到恐吓式教育背后的本质,我们就知道为什么恐吓式教育没有长期效果,甚至会有不良影响了。这种恐吓式教育首先损害的就是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经常说“不要你了”“不爱你了”,孩子就会经常思考“爸爸妈妈会不会真的不要我,真的不爱我”。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讨好型人格,焦虑紧张,情绪不稳,缺乏自信和人际信任感。父母经常说“警察会来抓你”“让医生给你打针”“鬼怪会来找你”等,孩子就会害怕警察,害怕去医院,害怕黑夜等等。这些都是恐吓式教育破坏孩子安全感后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恐吓式教育可能会在无形中阻碍孩子自主需要的满足。有些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在父母眼里是“不听话、吵闹、不乖”,但实际上是孩子探索世界、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孩子在下雨天跑到大街上踩水坑,父母怕孩子着凉、怕孩子弄脏衣服、怕来往车辆伤害孩子,于是勒令、恐吓孩子停止踩水坑。而实际上,孩子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和了解世界。此时的恐吓会阻碍孩子自主需要的满足,破坏孩子的自主性发展,从而导致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

恐吓式教育无法让孩子建立正确的规则意识。父母常说“你再不乖,你再不听话,我就揍你”,到底怎样做才是“乖”,才叫“听话”?孩子的吵闹和不听话实际上并没有引发父母口中所说的“揍”这一惩罚结果,换句话说,孩子不好的行为并不会带来不好的后果。恐吓式教育没有为孩子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则意识,孩子仍然不清楚在什么场合可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有什么样的行为需要面对怎样的后果,这就会导致孩子对立违抗行为的升级。

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以这么说

“我也知道恐吓孩子不好,但是孩子不听话,我到底要怎么做呢?”

以孩子在屋里拍球为例。首先,描述客观事实。用客观的、不带情感的话语告诉孩子你看到的行为:“宝贝,我看到你在客厅拍球。”

然后,依然用不带情绪的话语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现在是晚上8点,大家都在吃晚饭或者准备休息了,你在客厅拍球,会吵到楼上楼下的邻居。”

接着,以提供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式:“我们要不要到楼下公共活动场所拍?”家长也可以给孩子提供选择:“如果你想继续拍球,我们可以选择去楼下公共活动场所,或者我们在屋里做一些其他的游戏,拼图、画画之类的,你怎么看?”

最后,给孩子肯定和鼓励:“宝贝,你很体贴哦,感谢你愿意听取我的建议!”

平时在与孩子互动时,父母也需要注重为孩子建立行为规则,并和孩子一起制定惩罚和表扬规则。在言语表达上,父母可以学习一些正面管教的知识,采用温柔而坚定的话语,用“你可以”代替“你不要”,只有孩子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还有一点十分重要,安定孩子的行为之前,父母需要首先学会安定自己的内心。

猜你喜欢

拍球教养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幼儿拍球技能培养
教养方程式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我的爸爸妈妈
拍球真好玩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拍球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