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牢中国科技城建设的人才支撑

2023-05-30莫怀学

四川党的建设 2023年2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

莫怀学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进行贯通论述、统筹部署,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明确要求,标定了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方位新航向。绵阳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肩负重要使命,将始终把人才作为最关键最稀缺的战略资源,深入推进人才“引育用留”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人才兴市战略,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加快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积极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高标准政策供给精准引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为事业发展集聚吸引人才,要变“人才找政策”为“政策追人才”,构建紧贴实际的政策体系,着力集聚一大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紧贴产业引进创新将才。研究招揽主特产业领军人才政策,制定产业急需紧缺引才目录,在科技创新、现代产业等领域,引聚领跑科技前沿、引领创新发展的顶尖人才和一流团队。立足科技城资源禀赋,制定“打造国防科工人才高地五年行动计划”,发布高含金量“人才十条”,新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给予战略科技人才成长阶梯支持,年引进高层次产业人才团队80个。紧扣需求延揽青年俊才。加快构筑青年才俊引才政策链条,逐系统开展青年人才大摸底,逐领域梳理需求清单,灵活采取“带编进校、带岗上门”方式,吸引拥有创新基础、具有创新思维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兴业就业。优化实施“科技城引才计划”,成立7个驻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站,常态开展大规模上门招才引智活动,2022年引进各类人才1.6万余名,引进硕博人才超过近两年总和。紧跟形势集聚海外专才。用好“移民12条”政策,优化实施海外专家引智项目,设立外国人才服务站,办好国际人才市场分市场,鼓励高校院所、企业布局海外“人才飞地”,开展国际人才项目合作,多渠道引进带技术带资金的海外人才、留学人员。

以高能级平台载体系统育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进创新人才培养,要把平台载体摆在重要位置,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铺好路子”强本领。把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人才规律特点,建立院士专家担任“科技顾问”、科技人才担任“科技助理”制度,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科研咨询等方式,推动人才柔性流动、实战提高。为铺好人才能力提升之路,绵阳首批聘请12名两院院士担任科技顾问,遴选53名科技助理“进企业、进院所、进高校”,收集技术需求、推动科技成果715项。“搭好台子”壮筋骨。以重大国防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坚持抓创新研发、开放共享、产业转化等功能平台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成立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及院士(专家)小镇、科创基金小镇,为人才资源对接营造空间、为成果转化搭建舞台。“建好圈子”促提升。打造地方人才峰会品牌,联合知名学术机构、高端智库、校友会,举办技术研讨、创新交流、专业论坛等活动,建设人才交往赋能空间,促成创新人才加强沟通、常态合作。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上,依托第十届中国科技城科博会,举办“科技城人才日”系列专场活动,揭牌成立全省首家国有人才集团——绵阳科技城人才发展集团,有效促进人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以高效能体制改革科学用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这既是筑牢人才制度优势的战略之举,更是人才活力能否充分释放的关键之要。管理“放权”。破除编制、职务、工资等壁垒,在公开招聘、岗位设置、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为符合条件的用人主体留足自主权,激发用人主体用才原动力。针对引才用编难题,绵阳建立市县两级编制周转池,深度挖掘可用编,动态储备专项编,盘活事业编制近4000个,有效发挥“编制”服务发展功能。评价“放活”。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方式,科学设置人才评价周期,畅通人才评价渠道,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国防科研院所和地方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的障碍,让用人单位评“人”,让内行评价内行,提高人才评价针对性、精准性、公平性。激励“放大”。深化国家科研人员激励改革唯一试点市成果,纵深推进市场化人才激励机制,对引进团队实行风投机构评审,对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升级人才金融支持政策,创新建立“人才金融超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人才双向流动、科学调配等机制,打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源顺畅流动和有效配置。

以高品质人才生态诚心留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真心爱才。只有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对内才能产生凝聚力、创造力,对外才更具影响力、吸引力。让人才安心“宜业”。全覆盖设立市县高端人才服务中心,主动把贴心服務送到人才“家门口”,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做好人才职业愿景规划,对选调生及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通过双向互派、交流轮岗、适时重用、择优调任,畅通人才职业成长通道,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舒心“宜居”。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高规格建设“安全、环保、实用、美观”的拎包入住人才公寓,常态化落实引进人才安居补助,今年兑现人才资金2.1亿元,同步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升级3.0版“科技城人才卡”,解决人才在医疗保健、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人才暖心“宜家”。加大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落实党委联系服务高层次专家制度,建好科技城人才之家,跟进开展人才奖励、典型宣传、走访慰问,以及国情省情市情研修活动,鼓励推荐各层级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不断增强人才城市认同感,让更多人才扎根科技城、圆梦科技城。(作者系中共绵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责编/刘艳梅)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
人才云
笔中“黑科技”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