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的红色家风
2023-05-30丹青
丹青
作为开国元帅、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聂荣臻一生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他恪尽职守,耿直厚道,清正廉洁,从不搞特殊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被毛泽东称为“厚道人”。他的这种品德深深地影响着家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家风。
辞母别家图报国
在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所辖江津市)县立中学读书时,聂荣臻就受到“五四运动”先进思想的影响,深感责任在肩。
1919 年,青年聂荣臻决定远赴欧洲勤工俭学,用先进知识促进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说给家人听,阐明道理,努力征求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得到了母亲的同意。临行前,母亲关切地问他:“啥时候能回来?”
“多则5 年,少则3 年,我就会回来的。”聂荣臻的心中离愁与喜悦交织,回答却坚决、铿锵。
在欧洲勤工俭学期间,在给父母的家书中,聂荣臻为理想和祖国而读书、奋斗的坚定信念跃然纸上:
“父母亲大人膝下:
不得手谕久矣。海外游子,悬念何如?又闻川战复起,兵自增,而匪复猖!水深火热之家乡,父老之苦困也何堪?狼毒野心之列强!无故侵占我国土!二十一条之否认被拒绝,而租地期满,又故意不肯交还!私位饱囊之政府,只知自争地盘,拥数十万之雄兵,无非残杀同胞,热血男儿何堪睹此?男也,虽不敢云以天下为己任,而拯父老出诸水火,争国权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儿之有责!况男远出留学,所学何为?决非一衣一食之自为计,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有衣食也。亦非自安自乐以自足,而在四万万同胞之均能享安乐也!此男素抱之志,亦即男视为终身之事业也……”
承载着父母的支持,聂荣臻寻得终生信仰,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守好勤俭传家宝
聂荣臻一生为人清廉,生活简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聂荣臻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927 年,广州起义失败,国内革命形势严峻,聂荣臻到香港开展地下斗争。在潜伏中,聂荣臻与同为潜伏人员的战士张瑞华结为革命伉俪。聂荣臻以记者身份做掩护,张瑞华则随之以富家千金的姿态,借记者妻子的身份出入高端场所。开展革命工作,方方面面都需要大量的经费开销,而在当时艰苦的革命条件下,党组织拨付的经费有限,夫妻二人必须节省自身的生活开支来保证革命工作的顺利进行。聂荣臻每月15元、张瑞华每月7元的生活补贴,外加3元的交通补助,大部分被用于支付潜伏工作必需品的开销,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为此,他们二人几乎没有置办过个人的衣物,家中的饮食也都是粗茶淡饭。张瑞华想尽办法为丈夫改善伙食,然而经费有限,做来做去,还是简朴之至。尽管这样,聂荣臻依旧吃得很满足。他安慰满脸愧疚的妻子:“没事,你做的饭很好吃。实在不行,多加点辣子就行了!”
就算过着这样清苦的生活,聂荣臻也从未申请过更多的活动经费。因为他知道,此时的党组织正处于发展的阶段,有人比他们更需要这些补贴。而这种在革命斗争中养成的简朴家风,在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传承着。
聂荣臻床头的台灯,是一个老战友的儿子手工制作的,一用就是20多年。自1949年搬入景山东街的老院子,他一直没有搬过家,组织上曾安排他搬到条件好些的楼房,被他拒绝了。他一生没在饭店摆过生日宴,主张过生日要简单一些,定下的规矩是“关起门来自家过”。
不搞特殊守家风
聂荣臻严守党的原则,严格要求家人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决不允许以权谋私、搞特殊化、搞人情交易。
我国第一枚中程地地导弹研制、发射期间,在实验基地现场,聂荣臻正生病发烧,但他一直坚持工作。基地副司令员张贻祥嘱咐食堂给聂荣臻熬一锅鸡汤,却被聂荣臻严厉地批评了。他表示,越是在困难的时期,党员干部越应该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绝对不能搞特殊化!
上世纪60 年代初,聂荣臻的一位下属对其提议,说首长的夫人们基本都在担任首长的办公室主任,建议聂荣臻也让妻子张瑞华担任这一工作,但聂荣臻以张瑞华无法胜任为由一口回绝:“她一直在地方工作,没有在部队干过事,她到军队能干什么?”接着又说:“她不懂军事,回来干什么?”就这样,张瑞华一直在中组部工作到退休。1952 年定行政级别时,张瑞华就是八级干部,直到她1995 年去世,半辈子没调过级。聂荣臻身边的工作人员觉得不合适,想向上级反映该情况。聂荣臻批评说:“这是组织上的事情,你们不要管。钱够用就行了,什么级不级的。”
1966年,为了方便聂荣臻出席国事活动和重大会议,组织上根据国家规定为聂荣臻配备了一辆红旗轿车。对于这辆车的日常使用,聂荣臻始终公私分明。他特地嘱咐家人,汽车是国家财产,不是个人财产,只能用来办公事。家里的任何私事都不可以使用专车。妻子张瑞华从来都是坐公交车上下班。在一次上车过程中,由于车上人多拥挤,张瑞华不慎被挤下车跌倒在地,头上磕了一个大包。尽管如此,也没有改变张瑞华坚守聂荣臻规定的“不坐公车”的原则,她还嘱咐女儿聂力:“你爸爸的车,不该我们坐,我们坐上了,心里也不踏实。”
正因为如此,女儿聂力时刻不忘家中的这条“铁律”。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地上积存着厚厚的白雪,正在北师大女附中读书的聂力推着自行车,在雪中艰难地前行,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学校去上早自习。这一幕被聂荣臻的秘书范济生看到,就赶紧告诉聂力不要骑自行车了,他要派车送她上学。聂力说:“爸爸说过多次,不让我坐他的车。再说,让同学看见影响不好。”范秘书知道聂力不会同意,就命令警卫员把自行车锁上,把轿车推到大街上再启动,这样,聂荣臻就不会听到轿车的启动声,聂力也无法骑着自行车去上学。无奈之下,聂力只好坐上轿车前行了一段路。但因担心被同学看到自己坐轿车上学,聂力就在距离学校很远的胡同口坚决要求下车,然后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学校走去……
初心不改,始终如一。聂荣臻为国为民,行大义写大爱,将薪火相传的革命品格、红色家风融入共产党人的血脉中,这是老一辈革命家永葆一生的政治本色,更是让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摘自《共产党员(辽宁)》)(责任编輯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