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名中的方言异读字
2023-05-30徐春伟
徐春伟
苏州的浒墅关镇,曾经是吴中第一大镇。其特殊的地名读音也是该地被大众熟知的原因之一。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由于不识“浒”字,误将“浒”字念成“许”。皇帝金口玉言,当地人只好跟着皇帝误读。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另外一种说法是,店铺旗帜遮住了三点水,乾隆只看到半边的“许”,因此将“浒”读成“许”。
其实,读错的不是乾隆皇帝,恰恰是当地人。汉字读音怎么读,都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来自于古代的韵书。“浒”在我国第一部官方韵书宋代的《广韵》中,只有一个读音hǔ,读xǔ是个例外读音。这样的“读音例外字”是指汉字在音变规律上的例外,即声、韵、调古今比较后,与方言演变规律不合的字。
浒墅原名“虎疁”,相传与秦始皇江南巡视时在此遇见猛虎有关。唐代建立后,因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李虎(唐太祖),与虎有关的地名需避讳;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割据两浙,又避讳和“镠”接近的字眼。虎疁遂改名许市。故而,《吴郡图经续记》记载:“唐讳虎,钱氏讳疁,故改云许市。”
许市又怎么变成了“浒墅”呢?元朝高德基《平江(元代名苏州)记事》载:“……遂改名许市。后人讹旧音于许字,加点水为浒市,讹为墅。迄今两称之,不能辩云。”因为许市在大运河边,被当地人加了三点水;吴语“市”“墅”读音相近,“市”写成了“墅”。高德基解释得很清楚,“许”写成“浒”后,当地人“讹旧音于许字”,仍旧读成xǔ。
这种地名中的字变了,字音却跟从旧名的现象,在江南别地也有。譬如,宁波邱隘镇也出现了类似的地名误读现象。邱隘曾名崔街,因集市成街,有崔姓经商大户,故而得名;又因街窄长处水边要地,遂称崔隘。据1991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古今地名词典》,宋咸平五年,明州邱舜徽的家族迁居崔隘后,地名改名为邱隘。但是,当地的“隘”字却读成了gà,與宁波方言的“街”字同音。这说明,当时地名的字变了,但读音仍旧跟随旧名的音,即“隘”从“街”,发的是“街”音。按照规律的话,“隘”的声母、韵母都应该和“矮”一样。
这种不符合规律的异读,历史上也并不罕见。例如,很多人知道的“石”读“担”的现象。在古代江淮地区,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一担,可是仍然写做“石”。于是,“石”就在shí之外又添了dàn这个音。
那么,宁波其他带“隘”的地名为何也像邱隘一样,将“隘”读“街”呢?这应该是语音的扩散现象。苏州的浒浦也是如此,因为浒墅关讹读的缘故,将“浒”也读成x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