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彩帨

2023-05-30梅林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布条杂物宫廷

梅林

清朝康熙盛世,遗留下许多宫廷命妇的画像。在画中,她们身着朝褂,朝褂纽扣上系有一块剑形布条,形似如今的领带,上宽下窄,但外观极其华丽端庄,四周缀有珠宝,较短的铺在腿部,较长的甚至垂至朝服下摆。这种布条名为彩帨,是古代帨巾的一种。

“帨”字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诗经》有一首描写青年男女恋爱的诗《国风·召南·野有死麕》:“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结合《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感,动人心。帨,佩巾也”,可理解为男女相处间,女子有些羞涩地推搡,让男子不要触碰她的佩巾。唐宋诗词、小说中也有关于“帨”的描述,比如苏轼曾作《沉香山子赋》:“幸置此于几席,养幽芳于帨帉,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由此可以推断,“帨”作为一种巾饰流传久远且非常普及。

帨作为古代女子的专用配饰,在生活中也有象征意义。古时的高门大户家,若是添了千金,便会在门右边挂上帨,于是高门女子的寿辰也被称为“设帨之辰”。另外,根据其拭物、净手、礼仪装饰三种不同功能,又可细分为帨帉、帨巾、帨缡,一般戴在腰部左侧,苏轼诗词中的“帨帉”便是其中一种。

直到明末清初,衍生出了彩帨。起初,彩帨的形制更注重实用性,名称也发生了很多转变,比如坠领、汗巾、手巾等。有学者说它是“手巾和装饰杂物的结合”,这里的杂物是指各类生活小物件——針线盒、牙签盒、削刀,它们都可系在彩帨上。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便有描绘:“把手往寄姐袖子里一伸,掏出一个桃红汗巾,吊着一个乌银脂盒,一个鸳鸯小合包,里面盛着香茶。”这便是一个典型的帨。此外,它的佩戴方式并不固定,而是根据衣着方便而改,系在腰部、纽扣上皆可。

随着清皇室朝仪典制的完善,彩帨的实用性向美观性转变。它造型趋向方正,长度增加。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长达110厘米。此外,其颜色、装饰纹样也愈加多变,周边悬挂的杂物被大量珠宝替代,逐渐演变为一种区分身份地位的装饰品。《大清会典》明确记载了彩帨纹样:皇后用绿色并绣五谷丰登纹,妃绣云芝瑞草,嫔则不绣花纹;皇子福晋用月白色,不绣花纹。皇子福晋、亲王福晋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彩帨用月黄色,丝绦为金黄色;七品命妇以下则不允许佩戴彩帨。

然而到了晚清时期,宫廷冠服随着王朝一起走向没落,宫廷生活画像和照片中极少再见到彩帨了。唯有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的大婚照片中,婉容皇后佩戴了一条华贵的彩帨,上绣有多个“囍”字,最末端织就了大量的流苏,仍旧寄予着皇家多子多福的期望。

猜你喜欢

布条杂物宫廷
杂物电梯门锁常见型式及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水泥窑协同处置布条类有机工业固废污染物排放特性
成品轮胎杂物缺陷的解决措施
一体式顶杂物盒设计策略
歲朝图 帝王宫廷篇
浪漫宫廷
宫廷古法白米饭
热闹的宫廷
布条小书签
杂物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