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新动向

2023-05-30吴明华

决策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循环宁波浙江

吴明华

浙江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的亚运五环广场。图/IC photo

“三箭齐发”,浙江拼了!

在“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之际,浙江发出全面拼抢的动员令,“要拼搏到毫无保留”!

浙江提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三个“一号工程”。“三箭齐发”,前所未见,一系列新的动向值得关注。

尤其是“地瓜经济”迅速引起热议。事实上,浙江行动的落脚点在后四个字上——提能升级。“地瓜经济”从最早的鸡毛换糖,到鼓励支持浙商“走出去”,再到如今全力打造的3.0版,“提能升级”是关键。

“地瓜经济”3.0的背后,浙江经济究竟如何升级?

省委书记的走访路线图

全国两会前夕,一则“浙江省领导走访国家有关部委单位”的消息,低调,信息量却极大。

3月1日,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王浩带队在北京密集走访。过去,地方领导进京走访,一般首先拜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重要经济部门。然而,浙江却选择商务部、海关总署和国铁集团这三个部委单位,而且是省委书记和省长联袂走访。最高规格、首先拜会,显示商谈的事项关系全省、极为重要。

消息中披露了此次走访的目的,简短的一句话开门见山、要点明确。

在商务部,就打造重大影响力经贸展会活动、加大招引外资力度、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等主题进行交流协商。

在海关总署,就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通关保障,高水平开放平台打造,长三角海关监管一体化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磋商。

在国铁集团,就在建和拟建铁路项目推进、加快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等主题进行了沟通交流。

走访中,易炼红表示,浙江部署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着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推动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再提升。

打造重大影响力经贸展会活动、加大招引外资力度、加快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等,这些重大项目均放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中部署,出人意料。

“地瓜经济”指的是“跳出浙江发展浙江”,鼓励支持浙商“走出去”,像地瓜的藤蔓伸向四面八方,吸取更多阳光、雨露。新时代“地瓜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把此次浙江省领导的走访路线图,与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上的讲话结合起来看,才能看出浙江经济升级的新风向。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抓住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创新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高增长模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瓜经济”。但是,面对百年大变局和全球经济格局、产业布局大变动,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

在浙江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大会上,易炼红强调,浙江必须与时俱进推动浙江经济提升发展,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地瓜经济”升级即提升浙江开放的能级水平,“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全方位提升浙江开放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紧迫,惟有更加坚定地拥抱世界,构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在浙江“一号开放工程”具体部署中,有一个关键词值得关注:提升浙江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进京对接的重大项目均凸显了这个战略目标。

浙江经济早已过了小商品贸易的时代,也过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阶段。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石化与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现代化发展,提升大宗商品配置能力、高端要素集聚能力等,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

特别是在双循环大背景下,浙江通过提升自身的位势,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这是“地瓜经济”3.0的重要内涵。

提升开放能级,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浙江正在下一盘大棋。

更大、更强、更硬核!

2月1日,浙江省加快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动员部署会在宁波召开,省长王浩参加。这是新年以来,浙江召开的第一个全省性工作动员部署会。

此前1月10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见证下,浙江与国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宁波舟山港加快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3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走访国铁集团,推动战略合作落地。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密集推动。举全省之力提升宁波舟山港发展能级的决心,已然彰显。

“倾力推动宁波舟山港由大到强,打造‘硬核力量!”王浩说。

“要以更大力度、更快速度、更高标准、更过硬措施,全面实施世界一流强港建设工程,更好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时不我待的迫切性溢于言表。

2022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12.5亿吨,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然而,浙江省对宁波舟山港提出的要求却是:更大、更强、更硬核!

浙江为何如此看重宁波舟山港?宁波舟山港对于浙江经济升级究竟有何战略价值?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波考察时指出:宁波舟山港在构建“一带一路”、長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硬核”力量。要坚持一流标准,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强港,为国家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宁波舟山港一直以外向型发展为主,海向腹地广阔,目前已开通国际航线280余条。但陆向腹地拓展不够,出口集装箱主要来自浙江省内。这表明宁波舟山港在承担服务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硬核”力量上,还任重道远。

港口不仅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桥梁,更是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重要基础。宁波舟山港是浙江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的“龙头”,“这不仅是宁波、舟山的事,也牵动着省内其他城市,联动国内和世界”。

在浙江省的谋划中,宁波舟山港要以中欧班列为主线,沿国家铁路主干网布局,打通港口与铁路的班列连接;以长江沿线溯游而上,布局江阴、马鞍山、九江,乃至武汉、重庆等港口,辐射广大中西部地区。

将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连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支点,从而强化浙江的双循环战略枢纽地位。浙江希望把宁波舟山港打造成为全球重要港航物流中心、战略资源配置中心和现代航运服务基地。

除了宁波舟山港,浙江举全省之力干的“大事”,还有杭州亚运会、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一系列国家级展会活动。展会活动在对外开放中往往具有重大的撬动作用和影响力效果。浙江依托重大展会活动,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资源。

“浙江从来都是天下的浙江,浙江人从来心里装着天下,也敢于闯天下,要更好立足浙江发展浙江、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全面展示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的坚毅决心和奋进姿态。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以‘浙江之答回应中国之问。”易炼红说。

经略浙江、胸怀天下,这是“八八战略”提出以来浙江贯有的格局。

全球视野、全球布局

2022年底,浙江启动“千团万企拓市场抢订单行动”,带起了一波全国出海抢订单风潮。

“为各地打了样!”浙江的快和拼引人赞叹。与此同时,浙江的另一个“大动作”更值得关注。

1月9日,浙江启动“投资浙里”全球大招商年活动。紧接着1月10日,浙江省市区三级联动赴香港招商。这是浙江全球大招商的首站,也是1月8日两岸通关开放后的第一批省级招商团。

“外资工作正面临重大机遇。”在浙江干部看来,全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对外招商引资迎来一个窗口期、机遇期,“当前,区域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谁先去对接,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浙江宁波—舟山港金塘港区大浦口码头灯火辉煌,一派繁忙景象。图/IC photo

浙江能抢得先机,源于浙江干部深入骨髓的“抢、拼”意识。

1月28日,新春开工第一天,浙江向广大外资企业致信,称将以“超强决心、超常举措、超大力度”吸引全球投资合作。

2023年,浙江将组织超200个团组奔赴境外招商,这样的规模在历史上绝无仅有;省级统筹、省市县联动、省级部门多方合作,这样的招商力度也是首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怎么体现更大力度?就是要大规模、要快速,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瞄准浙江所需的重点产业和主导产业,进行广泛宣传招引。”浙江干部说。

浙江海外招商团每到一站,都提前做好细致的规划,详细分析招引的领域和产业方向。“在海外,我们要用外商听得懂的方式,向外商推介浙江产业基础好、市场潜力大、交通物流便捷、人才集聚度高等优势。准备材料也要從推介对象的角度去思考,通过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推介,激发他们对投资浙江的兴趣。”浙江干部海外招商颇有心得。

浙江全球大招商不仅仅是为了拼经济,更是落实“一号开放工程”的重要举措,“在海外招商的同时,我们希望帮助浙江企业对接欧洲先进制造业产业合作资源,帮助他们打开对外投资的视野”。

“地瓜经济”提能升级,双向开放是应有之义,既把外资企业引进来,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也将浙企投资海外之门开得更大,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地瓜经济”3.0不仅是浙江人经济,更是打造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高地,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与高质量“引进来”的有机统一。

以德国为例,目前德国在浙江投资设立了1058家企业,合同外资49.2亿美元。18家德国世界500强企业在浙投资企业达51家,大众、博世、西门子、巴斯夫、拜耳等皆在列。

同时,德国也是浙江在欧洲投资额最大的国家。截至2022年底,浙江省累计在德国设立企业和机构447家,对外投资备案金额72.03亿美元。

浙江与德国之间的投资经贸合作,可以说是“地瓜经济”3.0版的典范。浙江希望这样的模式在全球复制。

全球视野、全球布局,这是新时代浙江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双循环宁波浙江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一图读懂宁波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