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

2023-05-30林怀艺

摘 要:

统战、安全与治理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着眼于统战逻辑,“群众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贡献自己的力量;着眼于安全逻辑,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贡献自己的力量;着眼于治理逻辑,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讲,统战、安全与治理这三重逻辑三位一体,共同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这个大原则对于我们深化认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中的统战、安全与治理的逻辑,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党的宗教工作;统战逻辑;安全逻辑;治理逻辑

作者简介:林怀艺,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E-mail:linhuaiyi2013@163.com;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抵制境外宗教渗透教育研究”(20BKS116)

中图分类号:D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23)02-0005-1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3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贯穿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党的宗教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为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思想利器和根本遵循。在现代汉语中,“逻辑”除了指逻辑学之外,更多的是用来表明思维的规律性或客观规律性,而规律是标示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的范畴。基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本文认为,统战、安全与治理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对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一 着眼于统战逻辑:“群众工作”的本质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统一战线“画出最大同心圆”贡献自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所以在宗教认知的问题上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宗教作为“颠倒的世界意识”的本质,而且从宗教批判深入政治批判和社会批判,指明了宗教消亡的必由之路,坚信随着社会形态更替、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科学普及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广大人民最终一定能够成为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主人,从而彻底摆脱向虚幻的神的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的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页。】这里的“绝大多数人”,就包含信教群众,这就要求共产党人处理好自己作为科学无神论的坚守者同主张有神论的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团结信教群众为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页。】而不懈奋斗。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8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使全党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宗教的主体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从世界看,宗教信徒占世界人口的80%左右,世界上凡是影响大的宗教,都有相当可观的信徒;从我国看,信教群众达2亿多人,不但在数量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而且在结构上也在发生变化,如中青年、高学历者、高收入者、城市居民等比例增加,信教的动机也趋于多元化。可见,“群众性”是宗教问题的一个显著特点,由此决定了宗教往往构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不同政治势力对宗教的关注和利用,看中并极力争取的就是宗教背后的信教群众力量。毛泽东提出宗教问题“是个群众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第222页。】,习近平同志进而指出“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统一战线》2021年第12期。】。这个论断,一方面坚持了党的宗教工作的“群众工作”定位,另一方面将这种定位上升到“本质”的高度来认识。宗教固然包含组织、制度、器具、仪式等实体要素,但既然宗教的主体是人,宗教关系无非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特殊领域中的体现,由宗教信仰而产生、释放的宗教感情是一股强大的社会能量,因而从本质的高度,也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性质和构成事物的诸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来看待党的宗教工作,体现了既要做事又要见人的原则,这也是党的人民情怀在宗教工作中的彰显。

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是群众工作,但由于它针对的是特定人群,因而不同于一般的群众工作。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统一战线这种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来处理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毛泽东在创立新民主主义论时说:“共产党员可以和某些唯心论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但是决不能赞同他们的唯心论或宗教教义。”【《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707页。】“决不能赞同”不等于不能够互相尊重,就像信教群众虽然不赞同唯物论和无神论但却可以尊重共产党人的选择那样,因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按照“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则,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宗教界人士结成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通过吸收宗教界人士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巩固同他们的统一战线。习近平同志指出:“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同宗教界结成统一战线,是我们党处理宗教问题的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2页。】“鲜明特色”,表明有历史、有底蕴、有独创,在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智慧和方案;“政治优势”,表明有力量、有自信、有成效,达到了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目的。从国际共运史看,苏东国家的执政党曾试图通过各种“联盟政策”来保持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但不论是前期过“左”的“取消论”“消灭论”,还是后期偏右的放任自由、纵容迁就,在实践中都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从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看,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表明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观察、判断党群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

习近平同志在布局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27页。】,而统一战线作为协商民主的内生性因素,也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和制度安排。习近平同志指出:“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56页。】他强调统战工作要坚持求同存异,在守住政治底线的同时,尊重包容差异,“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562页。】。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联盟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爱国者队伍的组成部分,因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专辟“宗教工作”一章,明确了这项工作在新时代“大统战”格局中的地位。党的宗教工作依据统一战线“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价值追求和协商民主“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优良作风,在宗教界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确保了我国宗教活动总体平稳有序,我国宗教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这在当今世界宗教问题往往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局动荡、社会冲突、族群撕裂的导火索的情况下尤显不易,可以说是“风景这边独好”。

既然信教群众也是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因而党的宗教工作就不是在做异己力量而是在做“自己人”的工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重申的那样:“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8页。】从中国的具体国情特别是历史文化传统看,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矛盾历来不构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不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所面对的主要问题。经典作家历来警惕“夸大反宗教斗争意义的危险”【《列宁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57页。】,认为那样做弄不好会助长地下宗教活动甚至宗教狂热,因而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而信仰上的差异是比较次要的,不应当被提到不适当的地位,而是应当按照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要求,超越这种差异,致力于为民族伟大复兴之梦汇聚起磅礴伟力。基于党的宗教工作的本质,习近平同志提出“要把能不能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作为评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参见孙春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求是》2016年第16期。】,这就使宗教工作怎么看、怎么办、怎么评价有了主心骨。总之,党和政府要善于运用群众观点和统一战线,协商民主的思路与方法开展宗教工作,夯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基础,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团结奋斗在自己周围,热情洋溢地参与建设人间的美好生活。

二 着眼于安全逻辑:“头等大事”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84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各种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困难、风险、挑战无时不在考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维护稳定,离不开维护国家安全。所谓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习近平同志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00页。】又说:“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3页。】“头等大事”“根基”同统战工作一样,都意味着战略高度,而“战略是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页。】,由此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自觉为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安全属于国家的核心利益。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沦丧,任人宰割,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化蒙尘的情况下,国家安全无从谈起。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蒋梦麟说过:“基督教与以兵舰做靠山的商业行为结了伙,因而在中国人心目中,这个宣扬爱人如己的宗教也就成为侵略者的工具了”,“宗教与武力形影不离……耶稣基督是骑在炮弹上飞过来的”【蒋梦麟:《西潮·新潮》,长沙:岳麓书社,2000年,第13页。】。列强披着宗教外衣并在传教名义下进行侵略活动,或者为侵华制造舆论,曾经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教案”,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民众面对国运衰败、权益受损的顽强自救和抵抗。中国革命胜利前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为侵华寻找根据时,颠倒是非,提出“那些在宗教、慈善事业和文化方面团结中美两国人民的纽带,一直在加深着美国对中国的友谊”,对此,毛泽东毫不客气地揭露了艾奇逊“当面撒谎,将侵略写成了‘友谊”【《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05页。】的把戏。当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毛泽东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3页。】,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无不为国家和民族获得新生而欢欣鼓舞!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巩固新生政权中,坚决支持基督教和天主教开展自治、自养、自传运动,周恩来指出“凡依靠人家而不自力更生的决不能自强,凡自主者才有前途”【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119页。】,通过“三自”爱国运动,基督教和天主教清除了帝国主义势力并摆脱了外部控制,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这对维护建政之初的国家安全是有重要意义的。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清醒意识到国际宗教反动势力“重返中国大陆”的企图,1982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就明确提出“坚决抵制外国宗教中的一切敌对势力的渗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70页。】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陈云在看到几份有关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材料后,深感不安,他指出:“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一个惨痛教训”,他建议中央高度重视,切切实实地抓一抓这件大事,“在这方面务必使它不能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陈云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74页。】。按照“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出新安全观,强调用更广阔视野审视国家安全问题,对于敌对势力在我境内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干涉和分裂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从而即便面对苏东剧变等波谲云诡的国际政局演变也始终稳住阵脚,维护了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将国家安全视为“头等大事”,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将统筹安全和发展贯穿各领域全过程,严密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顶住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以不信邪、不怕鬼的斗争精神坚定维护国家安全。习近平同志强调在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中“要坚决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4页。】,这里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考量,毫无疑问,也有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考量。

关于保护合法,这是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宗教界精神生活需求的题中之义。既然宗教的存在具有长期性,宗教走向最终消亡甚至可能比阶级、国家的消亡还要久远,那么在宗教存在的根源未除、宗教还是嵌入社会中的一种结构的情况下,依法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保护教职人员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团体、宗教院校等的合法权益,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统战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然,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保护合法也包含着保护公民不信仰宗教和在非宗教场所宣传无神论的权利,公民信教或不信教都应发自内心而不受到强制或歧视,否则事情就会走向反面。只有保护合法,才能赢得包括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的支持、拥护,为维护国家安全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于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在依法治国条件下,宗教领域同样没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如果允许这样的情形发生,国家安全就会被打开缺口,并可能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负面连锁反应。就制止非法而言,针对拉拢信徒、乱建宗教活动场所、私设聚会点、私自组织朝觐、承包寺廟、非法上市、骗钱敛财、网上非法传教等影响正常宗教秩序的活动,针对损害公民身体健康、违背公序良俗、背离政教分离原则等危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政府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及时制止,而不能任其自由泛滥;就遏制极端而言,“对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必须采取零容忍态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355页。】,对以宗教为幌子散布极端思想和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这个社会毒瘤的蔓延;就抵御渗透而言,必须清醒看到境外敌对势力不论是利用宗教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还是试图干涉我国宗教内部事务,或是借助互联网、团契、公益慈善、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等花样繁多的渠道面向我国各个阶层进行非法传教,“这实质上是政治问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综合研究组、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编:《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第211页。】,事关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事关粉碎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切不可麻痹大意,而是必须群策群力建立起抵御渗透的坚固“防火墙”;就打击犯罪而言,必须看到我国宗教问题中大量的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仍有一些属于敌我矛盾,对那些蓄意挑衅政治和法律底线、严重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严重侵害公民权利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依靠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依法予以坚决打击。上述举措不是在党的宗教工作中推行“收”的政策,不是对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原则进行“打折扣”,而是为了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夯实国家安全的牢固基础,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总之,着眼于国家安全这件“头等大事”,党的宗教工作中的“保护合法”同“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共同构成一体两面,这充分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精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对涉及宗教因素的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性质就按什么性质处理,该保护的必须保护,该取缔的必须取缔,该打击的依法打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4页。】;也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43页。】的战略思维。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需要做很多工作,但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却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实现民族复兴之梦这些广大人民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使所有的努力都能够增强广大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 着眼于治理逻辑:“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应努力提升治理能力

世界各国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皆因具体国情不同而模式纷呈。党对宗教工作的探索也经历了长期历程,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指“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就是党历经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而逐步形成的关于宗教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是从管理的高度概括出来的”【牟钟鉴:《中国宗教问题: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办?》,卓新平、唐晓峰主编:《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66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全面深化改革仍然是根本动力,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512页。】。治理同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有一个区别,就是它更加注重多元主体的合力作用,更加注重从“做了什么”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宗教治理是国家治理的不可或缺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运用于宗教治理之中,而这也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必由之路。

第一,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大抓手,就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页。】。具体到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一是搞好“顶层设计”。根据《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的规定,中央和地方党委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其职能涉及对宗教工作重大问题的研究部署、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向党委提出建议;《条例》还规定在党委统战部领导干部的配备中,宗教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具备条件的,可以担任同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将国家宗教事务局并入中央统战部,地方宗教事务部门则并入地方党委统战部,统一管理宗教工作。这些“顶层设计”有利于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统战和宗教等资源力量,把缺位的职责补齐,让交叉的职责清晰起来,提高工作效能。二是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协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务治理格局。宗教治理在坚持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引领、规划、指导、督查的前提下,将社会和宗教界纳入进来,可以极大增进体制机制的韧性和灵活性。社会协同不仅意味着各有关部门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在宗教工作上负有齐抓共管的职责,而且意味着上下贯通,下沉工作重心到基层,形成主体在县、延伸到乡、落实到村、规范到点的工作网络,助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宗教自律,这就要求宗教界、宗教团体、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提升宗教修为,对信教群众发挥正面引导作用。事实表明,党和政府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信任可以激发他们参与宗教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在宗教工作包括宗教对外交往中,一些话由他们去说,一些事由他们去做,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按照“九个必须”要求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等重要场合和相关地方考察调研中,就宗教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举措,其理论结晶集中体现在“九个必须”上,即“必须深刻认识做好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必须坚持把广大信教群众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必须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必须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统一战线》2021年第12期。】。如果说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四梁八柱”,那么“九个必须”则构成了新时代党的宗教理论的“核心部件”,“九个必须”包含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但它不仅深化了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内涵,而且进一步回答了“新时代怎样认识宗教、怎样处理宗教问题、怎样做好党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内在要求,标志着党对宗教工作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科学水平。“九个必须”的第一条强调要正确研判宗教工作,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宗教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关系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7页。】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工作全局的宽广视野和“四个关系”的深邃思考來把握宗教工作,极大增进了全党提升宗教治理能力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总之,“九个必须”是做好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总纲要”,按照“九个必须”加强和改进宗教工作,就一定能够提升宗教治理能力。

第三,法治与德治并举增进宗教治理效能。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与德治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由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41页。】,因而新时代的宗教治理首先应当立足于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用法律规范政府管理宗教事务的行为,用法律调节涉及宗教的各种社会关系,使这些方面不因领导人及其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到“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广泛,调节的对象更全面,对宗教领域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要求更明确,而且也符合当今世界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前述“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就是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的具体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事务条例》的修订及系列配套规章的出台,《民法典》等新修订或制定的法律对宗教事务的规定,地方宗教事务立法的加强等,增进了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宗教领域矛盾问题的自觉;涉宗教内容的互联网站、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客、公众账号、即时通信工具、网络直播等,也依法逐步规范起来,网络空间不再成为“宗教活动特区”“宗教舆论飞地”,等,这些都推进了宗教工作法治化进程。当然,目前宗教工作法治化在立法上仍存在整体性、协同性、配套性不够的问题,在执法上还存在不严、不到位的情形,因而以善治而言,宗教工作法治化仍需不断提质增效,这本身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33页。】部署的要求。在德治方面,则应根据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特点,加强对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通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进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国法与教规、公民身份与教徒身份、公共事务与宗教事务等关系,不断增进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还应当看到,宗教治理中的法治与德治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只有做到规制和教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不断增进宗教治理效能。

第四,遵循宗教领域规律,通过“导”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世间的万事万物在运动、变化、发展中都有自己的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要“遵循宗教和宗教工作规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9页。】,这一条十分重要,因为只有按规律办事,才能正确对待宗教,确保党的宗教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从宗教发展规律来说,习近平同志指出:“历史地看,宗教同所在社会相适应是宗教生存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无论本土宗教还是外来宗教,都要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3页。】那么,这种“相适应”的境界是什么呢?习近平同志认为:“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做好宗教工作,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宗教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人民日报》2021年12月3日。】“和”是中国传统思维的精华,寄寓着中国人美好的愿景,习近平同志用“和”来揭示宗教发展规律,展现了宗教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文化自信,也为科学对待宗教作用提供了方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体现为积极性和消极性的共生共存,按照“和”的要求,党的宗教工作既要调动其积极因素,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又要抑制其消极因素,以清醒的头脑对待宗教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使之不至成为破坏社会和谐的诱因。从宗教工作規律来说,列宁认为“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五十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28页。】,因而处理好宗教关系也就是顺应宗教工作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在我国,宗教关系包括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和谐,这些关系都要处理好。”【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9—170页。】习近平同志强调宗教关系的多重性,突出“构建”与“促进”的共时性,对处理宗教关系、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遵循宗教领域规律,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党的宗教工作,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好,关键是要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8页。】在“导”这个关键环节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就要用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观大局谋大势、指方向明方略;有方、有力、有效,就要深入研究和妥善处理宗教领域各种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如佛道教领域重点整治商业化,藏传佛教方面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伊斯兰教领域重点防范极端思想侵害,天主教领域重点支持壮大爱国力量,基督教领域重点治理私设聚会点【参考王作安:《宗教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创新推进》,《人民论坛》2018年11月上。】。总之,“导”的论断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启示党的宗教工作应立足“时”与“势”之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作为,如此才能真正提升宗教治理能力。

第五,久久为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在“九个必须”中,“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是贯通历史、现实、未来的维度,因而它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的“最新创见、最大亮点”【张志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下对宗教中国化的战略思考》,《中国宗教》2021年第1期。】。习近平同志强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69页。】他在西藏、新疆考察调研时进而提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的要求。方向指明前进的目标,习近平同志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论断,明确了宗教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从“导”的角度看,这既是对宗教发展、宗教工作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一些宗教冒出的“去中国化”“逆本土化”苗头的警醒。毛泽东说:“‘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841页。】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则意味着各宗教不论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还是国外传入的,只要它们想要在中国立住脚跟,就应当不折不扣将“中国的宗教应该由中国人来办”【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74页。】落到实处,让宗教讲“中国话”、行“中国风”、守“中国心”,使信教群众觉得可亲、可爱、可敬。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使信教群众懂得国家和社会正在发生什么,自己应该为“强国梦”尽什么义务和责任;就是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使爱国、和合、大一统、天人合一、民惟邦本、以文化人、协和万邦等观念成为信教群众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关系中“日用而不知”的元素;就是要支持各宗教在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礼仪制度的同时,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塑造我国宗教温和、理性、包容的良好形象;就是要引导宗教界明确宗教中国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改变信仰”,而是要切实解决影响我国宗教健康传承的突出问题,使我国各宗教的中国化、本土化薪火相传。我国各宗教团体对“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响应,纷纷出台相关工作规划,大力推进宗教思想建设守正创新,在新时代的宗教治理中汇入了宗教界的贡献。

以上从统战、安全与治理分析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三重逻辑:以统战逻辑而言,党的宗教工作历来是统战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党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面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的工作,离开了统战的主线,这项工作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以安全逻辑而言,党的宗教工作事实上是围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展开的,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维护国家安全,而这是党巩固领导和执政地位的要事,什么时候都不可掉以轻心;以治理逻辑而言,党的宗教工作不论是出于统战或者安全指向,都要求“重在建设”,这种行动在新时代就表现为治理,以期坚持好的传统扬优势,改进薄弱环节补短板。这三重逻辑既分别有所侧重,又相互关联,如果说统战是“内务”、目标,安全是“堡垒”、前提,治理是“桥梁”、动力,那么统战中有安全的底线、治理的介入,安全中有统战的基础、治理的依托,治理中有统战的诉求、安全的保障。从一定意义上讲,统战、安全与治理这三重逻辑三位一体,共同助力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健康发展。

对共产党人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不论是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还是创新推进党的宗教工作,都是建立在这个大原则的基础上的。从统战、安全与治理三重逻辑来把握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同样不能违背这个大原则。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在信仰、信念、信心上出了问题,抛弃马克思主义无神论,“不问苍生问鬼神”,那么就会在先进性和纯洁性上出问题,也就难以从“国之大者”、国家安危、国家治理这样的立意来看待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就会在实际工作中造成偏差甚至带来危害。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但这一条并不适用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成员。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172页。】他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54页。】这对于我们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化认识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中的统战、安全与治理的逻辑,同样深具意义。

The Triple Logic of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LIN Huai-yi

Abstract: United front, national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are the triple logic of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the logic of the united front, the essence of “mass work” determines that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should contribute its own strength to “draw the greatest concentric circle” of the united front; Focusing on the security logic, the “top priority” of national security determines that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should contribute its own strength to the practice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security concept; Focusing on the logic of governance, the overall goal of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reform determines that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should striv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overnance. In a certain sense, the triple logic of the united front, national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will jointly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atheism i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logic of the united front, national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in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in the new era.

Keywords: the Partys religious work; united front logic; security logic; governance logic

【责任编辑:龚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