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背景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
2023-05-30王新柳崔静魏博
王新柳 崔静 魏博
摘 要:如何化新冠疫情危机为思想政治教育契机?本研究提出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习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给学生注入“精神疫苗”。在战“疫”育人的视域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和作用,以高度的使命感投身防疫、抗疫工作中,在守护学生健康的同时,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思想水平的提升,让其感受到国家的伟大力量,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与认同感,塑造其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本科教育;药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2020年之初,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中华大地打响,这对整个医药界提出了新挑战。当代社会,评价一名医药工作者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其专业水平高低,而且要看其能否保持积极健康心态,是否具备全方位服务公众、报效国家的情怀,只有三者齐备,才是一名合格的医药工作者。从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医学教育整体状况来看,其进步无可否认,但人文素养教育滞后同样客观存在。例如,国内某高校药学专业留美学生许某馨多次在微博上发表有关疫情的不当言论,这令人十分心痛。为此,必须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认可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满足公众对教育更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强、水平更高的心理预期,服从并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从德育教育载体看,思政课责无旁贷。与此同时,应以相关学科为辅助。只有如此,才能打破传统德育过度依赖思政课的困境,建立健全医学生思政教育协同体系。
医药专业人才作为未来医疗行业的主体,对于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从医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看,其核心要素之一即为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因此,教师应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原则,在开展好实验教学的同时,更应推进课程思政,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提高医药学专业人才的政治辨识能力与判断能力,厚植医药学生的家国情怀,全面培育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的医疗技术人才。
一、现状分析
经过广泛的文献调研,课题组发现仅有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等提出在药理学理论课教学环节融入思政教育。当前在药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学校及院系更为有限,仅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医学院刚刚提出这一教学改革新模式,并进行了实践探索。郑州大学药学院是课题组所在单位,从该课程的既有教学实践来看,在药物发展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多注重探索、创新意识培育;在人生观培育过程中,德育是教师关注的一个重点,教师多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然而,新冠疫情背景下出现的医学生不当言论这一现象引起课题组对专业课教学中缺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
二、改革思路与途径
本学科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更关注学科中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医学、药学类本科生是本次教学改革的对象,因此在改革方案设计方面,课题组以学科教学现状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与研究成员一起深入开展项目自带的思政资源拓展,在学科思政教学目标内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容,充实教学大纲,力求思政素材与大学生的現实生活相吻合,培育科学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力争实现增强政治判断力的教学目标。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构建第二课堂,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评价手段来反馈教学效果,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小结。设计网络问卷,在教学结束后迅速跟进调查,对调查数据展开分析,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与药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面临的现实不足,探索优化创新策略,促进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改善与效率提升,实现将课程思政与药理学实验教学有效融合,建立新型创新型医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为把品学兼优的医学生、药学生培养成好医生、好药师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思政元素在药理学实验项目中的融入
通过筛查,课题组在药理学实验的第一节课“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中,添加了观影《两只老虎》环节,以引导学生关注被实验动物的生存环境,认同被实验动物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食品医药、畜牧兽医等研究领域突飞猛进地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由被实验动物延伸到药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中,药学人更应该重视自己的专业度,不仅将被实验动物用在合适的地方,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切实为药学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不同给药剂量及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课程中,课题组为学生讲解了历史上著名的沙利度胺药害事件的前因后果,磺胺酏剂药害事件,并组织学生观看了《Thalidomide,the 50 year fight》,从思想意识、职业荣辱观等角度对药学生进行教育,强化药品安全评价的重要性,使其更深刻地理解身为药学人肩上的重任,即药品直接关系到千万人的人身安全与生命安全。在“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实验中,课题组通过电影《戴尔之想——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证实》,带学生一起感受神经递质的发现之旅,既学习了前辈通过蛙腹直肌定量测定乙酰胆碱的生物学方法,又从中感受到专业、理性的科学发现过程。学生通过这个案例更直接地认识到科学研究是一种极其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一项扣人心弦的、创造性的智力劳动。科技工作正是科技工作者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崇高的精神活动。在“家兔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急性中毒及解救”实验中,课题组引入《寂静的春天》思政素材,使学生在关注药学实验的同时,意识到有机磷酸酯类农药对环境的危害,在培养药学人才的过程中融入爱护周边事物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没有孤立存在的事件。这为药学生后续可能接受的学习深造或今后从事的工作提供了正确的认知:所有科学研究和工作都是多方面联系的,在关注本专业本领域的同时,也要关注相关领域事务。根据实际情况,在线下教学或线上第二课堂中(采用软件,如钉钉等)将另一些筛选的思政素材播放给学生,并穿插教师个人对其中涵盖的思政元素的理解和思考,与学生一起讨论,强化影片所赋予的深刻含义,增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强化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责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学习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的一项主要工作,特别在“互联网+”时代,改革选项更加充分,信息技术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支撑,教师教学方案设计更合理,学生学习效率更高,课堂教学效果更理想,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学习类APP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基本支撑,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时空约束的条件下全面展开线上学习,教学便利性有所增加。学生学习数据信息可以被钉钉等全面记录,用于学生线下自评、互评及教师线下评价,反馈教学效果,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效果评价。基于第二课堂学习模式(“互联网+课程思政”)完成线上药理学实验课程与思政素材融合成为可能。
(三)设计调查问卷,分析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基于专业课内容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效果验证需要,课题组为及时发现本次教学改革暴露的问题和不足,设置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问卷调查,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
1.课程思政建设前药学生对专业匹配度和就业认知情况调查
首先,课题组对药学生关于所学药学专业内容是否符合个人志趣进行了调查,采用了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基于系列化数据处理(数据结构调整处理、异常值删除、一致性检验等),回收了20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70.10%的学生表示药学专业所学内容和个人志趣相符,2.94%的学生认为药学和自己个人兴趣不符。因此,我们继续对未来就业意向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即使药学专业与个人兴趣不符,学生仍然期望未来在药学领域工作。为此,更有必要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加入药学工作的内容讲解,让学生对药学工作的内容有所了解、有所期待,从而培养出适合时代的药学人才。
2.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药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认同感的提高
随后,课题组就思政素材对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99.5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其中,被认为得到最大提高的是科研思维,其次是理论知识。令人欣喜的是,课程思政素材的融入还被67.16%的学生认为对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59.80%的学生认为药理学实验课中思政建设提高了自己作为药学人的自我价值认定。课题组相信这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强化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责任感。
3.关于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模式接受度的调查
本次教学改革是将大部分视频类思政素材设定在线上,建立第二课堂学习模式(“互联网+课程思政”)。课题组基于教学评价(线下线上相结合)对该线上互补模式的实践性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51.96%的学生表示会在课余时间选择性观看学习,另有33.82%的学生表示会利用课余时间全部观看学习,仅有6.86%学生表示视频类素材线下观看效果更佳,线上方式只会随机观看学习,没有同学完全不观看线上资源。因此,课题组考虑在后续教学改革中适当增加线下素材比例,同时优化线上资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结语
医生是公众健康的守护者。医学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就在于探索培育德才兼备的人民群众健康守护人。
在本次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实践中,课题组采用了一系列理论要旨、精髓展开学科教学实践,包括爱国主义、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等,意在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完成知識传递,在学科教学实践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本质来看,药理学实验清晰完整地体现了培育大学生科学素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完善教材体系,增加教材的说服力,激发医药专业大学生主动学习药物知识的兴趣,使其真正厘清药物知识与生命本质之间的关系,从而真正体验到医药的本质及其无穷变化,对生命本质形成准确而深刻的认知,提升专业水平,强化服从与服务思维。基于思政素材融入、思考、讲述,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完成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培育及传承,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最终全面提高药学生的职业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与此同时,进一步提高药学生的职业严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精于创新、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理念,提高药学生的科研自信、民族自信,引导其终身学习,献身未来的医药工作岗位,为公众身心健康、民族素养整体提升贡献力量。
当前,人类面临的疫情威胁依然没有消除,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陆续进入后疫情时代,但无论是哪个国家,依然需要高度关注疫情扩散、变异及其产生的现实危害。这也对药理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标准。后疫情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药理学实验融合,课程思政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必须善于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应对这一特殊背景下的教学需要。因此,针对本次实践中取得的成绩和学生指出的问题,课题组将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和新型复合型药学人才培育要求的情况下,以抢占科学制高点、创新人才培育模式为研究的切入点,持续创新教学模式,精心筹划,精准实施,增强祖国药学教育教学的服务功能,助力国家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辉,李素霞,李琳,等.药理学“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14).
[2]乌仁图雅,拉喜那木吉拉,王秀兰,等.课程思政融入蒙药药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3).
[3]吕金燕,陈睿,黄颖,等.浅谈如何在药理学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J].传播力研究,2019(6).
[4]苗庆峰,赵金萍,陈雪彦,等.药理学实验课融合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8).
[5]安英,范红艳,任旷,等.药理学实验中思政教育体系的建立[J].卫生职业教育,2020(5).
[6]张文静,刘倩蓉,赵雪红,等.课程思政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反思[J].卫生职业教育,2019(23).
责编:向 新
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编号:Wjlx2020364)
作者简介:王新柳(1988— ),女,郑州大学助教,思政专职辅导员;崔静(1996— ),女,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魏博(1987— ),女,郑州大学副教授,药理学实验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