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下的“双线三学”交互式器乐教学实践
2023-05-30冯迎慧陈思思李茂春
冯迎慧 陈思思 李茂春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与实效,立足实际,我们将音乐课堂器乐教学与学校乡土文化资源紧密结合,让尤克里里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审美功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一、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器乐的课堂普及度偏低
器乐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音乐教学的有效手段。当前,器乐进课堂正在逐步推进,但是它在中小学校受到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普及程度偏低。许多学校忽视音乐教学,学生对器乐学材的理解也比较欠缺,在器乐购买、携带、保养等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像尤克里里这类教学难度稍高的器乐普及难度更大。
(二)教学方式表层化、碎片化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以往的教学方式在有些方面很难满足现阶段的教学需求,教师也习惯性地讲授某课内容,没有整体规划,课堂教学存在表层化、碎片化现象,学生对器乐的学习感知也浮于表层,导致学生无认知发展。如果课堂器乐教学没有考虑前后单元的联系性,缺少计划性,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设置不科学,就容易出现无序的音乐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质量降低。要想提高器乐课堂教学的深入性与有效性,就亟须有效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学弊端,提高教学质量。
(三)器乐教学评价随意化
囿于传统器乐教学观,课堂器乐教学评价落实面临诸多问题。在一些开设器乐课的学校里,很多教师持有这样一种观点,即能够正常开设器乐课已经很难得了,至于怎么评价并不重要,器乐教学评价较为随意。加之器乐教学中的各作品之间缺乏内在的要素联系,很难满足学生对音乐作品“面”和“量”的积累,学生在器乐演奏能力方面的进步空间不大。
二、“双线三学”的交互式器乐教学设计:以尤克里里为例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演奏是进行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开展音乐创作与展示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增强音乐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学习兴趣,发展核心素养与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升学校器乐课堂教学质量,增加学生课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兴趣点,我们将从多维度融会贯通,探索“双线三学”交互模式的可操作策略,即线上预学、线下导学、混合拓学的交互式“双线三学”拓展课程(如图1)。
(一)课前线上诊学,善学激趣,对新任务进行分层
根据学情,教师创设适宜的学习条件进行尤克里里器乐学习规划,并依据不同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音乐认知特点,从内容、难度、资源等方面分层设计线上诊学单,基于不同层次的内容设置梯度渐进的学习目标。之后,通过钉钉、“慧美育”平台等充分且有效地拓展课程预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点。这一环节主要从调查学生对器乐的了解程度与诊学课时内容两方面进行,通过学生预学与教师预设,提高线下课堂教学活力,做到预设与动态生成相统一。
1.知识研习式:关注问题联结化
课前预学采取知识研习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教师转变角色,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诊学单中的尤克里里拓展课程目标与内容(见表1),学生能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整理归纳、对比梳理,将零散的器乐知识系统化。
课程目标如下:
1.正确掌握尤克里里的演奏姿势,配合歌唱、欣赏、音乐知识等内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演奏,学会尤克里里的基本知识点和演奏技能,注重情感的表达,形成良好的乐感。
3.能自信演奏尤克里里,通过尤克里里的不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現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
2.实践探究式:突出实操体验性
器乐技能的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逐步增加梯度练习。结合前测中的学生器乐学习情况,教师设计了少而精的实践探究式活动,抓住核心问题,逐层递进地研习课程诊学单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有效培养学生提前梳理学习思路、自主练习的素养能力。
例如,教学自编学材《尤克里里小玩家》第三课时,通过对课时内容的适切设计,我们创设了训练手指灵活度技能的诊学单,紧跟器乐要素目标为学生铺设技能渐进的阶梯。之后,运用跳房子游戏来预学,让学生熟悉尤克里里的品格,激活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初步的层级训练,实现素养技能前测的目标(如图2)。
(二)课中线下导学,能学会知,建构新体验维度
线上教学的时空属性决定了诊学单的内容难度不宜过大。分层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设置,也让学生获得了适切性的器乐知识。正所谓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前期的诊学单研判与前测,再借助线下导学单,学生的双线学习内容实现有机衔接,有效掌握器乐演奏技巧,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创造和合作能力,从整体上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纵横联系和结构层次。
1.巧用微课,提效添趣
为了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我们在尤克里里器乐教学的线上与线下课程设计中加强了基于新技术的移动终端资源展示新形态的课程建设。运用微课,学生能更全面地掌握器乐演奏技巧,提升器乐学习的有效性。音乐资源与音乐活动作为音乐教学的双臂,教师可以运用教学平台的云资源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高效、自主的器乐教学活动,由浅入深,让学生既学习了音乐知识技能,又感受到了音乐之美。同时,以连续的线条式课程代替断续的点状式课程,为双线交互式器乐课堂教学提质增效,让教学链条更有序。
2.关注差异,因材施教
与其他乐器相比,尤克里里教学之初会受乐器属性影响较大,包括调音、按弦、拨弦、和弦转换之类的弹奏技巧,都需要教师及时参与纠正、查漏补缺。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音乐洞察力和敏锐度,关注学生器乐弹奏的差异性,精准解读器乐教学目标与学材,根据内容对难点进行模块化分类,设置器乐帮扶小组,点对点、面对面地因材施教,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课后混合拓学,乐学表达,探寻学习新样态
五育融合,“乐”促成长。混合拓学模式将线上线下内容优势互补、多科联动,在课后进行音乐的延伸学习与拓展深化,可让学生在“双减”中减负不减质,在多元的拓展学习中获得更高的实践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1.线上横向延伸,有效发展:“网”红打卡样式新“慧”评
为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积累拓展性知识,每周末上午十点,“慧美育”平台微课堂会发布适合学情的尤克里里视频号教学内容,指向器乐教学内容和评价核心,打造尤克里里“网”红打卡地(如图3),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提升学生的器乐探究欲望。
2.线下纵向贯穿,有续融合:五育融合形式新方向
(1)以美创新:小马“剧”精彩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通过策划,实施课程学习活动或主题校园活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戏剧手段进行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实践的综合能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戏剧应用的广阔空间。基于我们在课本剧方面的优势,课堂上,我们将音乐与课本剧紧密结合,重点学习声音、肢体、情感的表现方法和技能,让学生在音乐的主阵地上蓓蕾绽放。在线下拓学单中,我们还将尤克里里引入小马课本剧场,让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化、挑战性的音乐实践与课外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音乐素养,还希望学生能够有所感悟。
(2)以美传声:小马之声电视台
基于跨学科学习理念,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验场,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们以音乐为圆心进行方向指引,让学生通过小马之声电视台(如图4),设计、拍摄、表达自己对美育的理解与设想,以趣导学,在体验式活动中创作音乐微电影、尤克里里合奏视频,制作器乐微课程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形成“双减赋能”的良性循环。
三、联评赋能,实现教学评一致性
没有评价反馈,就没有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当前,器乐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出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方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综合考量。比如,以义务教育艺术课标为指导,依托教材,结合学生主体特点,教师从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评价管理四步链条式地建构了尤克里里器乐教学评价体系。具体表现在:评价内容——唱、奏、合、创,梳理分项内容,悦评有据;评价方式——双线结合,夯实器乐课堂,多维扩面;评价工具——以数字化软件平台助推教学进程,提质增效;评价管理——做优评价管理档案袋,迁移运用。
(一)巧用平台,使线上评价动态、精准
教学评价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运用有效的评价技术和评价制度,对音乐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测定、分析、比较,从即时性、过程性、终结性三方面做出多元和客观的双线评价,多管齐下,关注“分项评价”维度,以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进行线上评价时,教师以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音乐“慧美育”平台为数字支架,用技术赋能教育评价,通过技术革新实现器乐评价模式的转型(如图5)。
(二)制定制度,使线下评价扎实有效
教学评价就像一把“标准尺”,对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定标导航”的作用。线下评价活动中,依据学情与办校特色,我们制定了“争做千里马”的奖章制度,基于此延伸出的是音乐课程的“小马知音少年”评价制度(如图6),从即时性、过程性到终结性出发设计相应评价细则,发现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营造快乐、积极的音乐学习氛围,为学生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评价工具是实施评价的载体,是连接教学与评价的重要桥梁。本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以音乐教材、课标为载体,结合器乐课堂教学特点与学生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做优尤克里里评价管理,通过四步链条式的器乐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的发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音乐器乐进课堂的教、学、评、管一致性,优化教学形态(如图7)。
四、小结
音乐是美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教育数字化时代,“双线三学”的交互式器乐课堂教学模式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阀门,以音乐学科为圆心,巧用课程理念,善用混合拓学式的前延后探,从表层理解到深度学习,从零碎分析到序列聚焦,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教师不断夯实“三学”联动基础,融合线上线下,做到优势互补,整合单元性的器乐演奏学材,引导学生从单一到结构化的深度体验,转变器乐教学互动方式。
在器乐课堂上,教师重视评价的诊断功能,巧用评价的激励功能,善用评价的改善功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器乐课堂教学整体水平。制定可伸缩的评价标准,凸显音乐要素的感知表达,重视音乐行为的隐性层面,创新器乐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器乐学习的个性化表现,可将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落到实处,既关注学生的终结性成果,更关注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达成个性测评、快乐测评的教育目的。
教育数字化时代,教师要立足课堂实效,主动拥抱信息技术,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施多元化、个性化的评价,建设高品质的课堂。今后,我们会继续与音“悦”同行,探索如何增加大器乐教学交互力度、优化教学资源、深入研究新形态学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的互联互动,完善“双线三学”交互式器乐课堂教学模式,带着热爱音乐的初心与执着敲开学生的爱乐心门。
注: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共同富裕专项课题“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与浙江教育共富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GF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冯迎慧系浙江省瑞安市教育发展研究院音乐教研员,高级教师;陈思思系浙江省瑞安市云周周苌小学音樂教师;李茂春系浙江省瑞安市莘塍第一中学教师,浙江省正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