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断山脉中国景观的宝藏库

2023-05-30

科学大观园 2023年3期
关键词:横断山山脉冰川

中国幅员辽阔,美景无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众多让我们震撼称奇的自然景观。如果问起哪里的极致景观最密集,横断山脉必定是一处。

山脉沟谷高低错落,雪山冰川相互堆叠,森林、草甸、湖泊、瀑布一应俱全,这里是世界上景观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大家熟知的贡嘎山、四姑娘山、梅里雪山、亚丁三神山、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等著名景点都聚集于此。横断山脉究竟藏着多少奇迹呢?

探索群山的秘密

在中国川藏滇(三省份)交界处,有着一大片山脉群,山脉呈现南北走向,截断了东西间交通,故得名“横断山脉”,是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同时也是世界年轻山系之一。

横断山脉是山的世界,作为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阶梯过渡的地带,复杂的地形孕育出了丰富的景观。一道道山脊重叠排列,仿佛上帝之手推倒了多米诺骨牌,从西向东依次倾倒开去。如果找到一处视野开阔的制高点,便能一览成层的山队列。

除能足够饱揽众山的制高点视野之外,其实从四川盆地低处的成都向西望去,还有另一番景象。

海拔6250米的四姑娘山幺妹峰,位于横断山中的邛崃山脉。它携众多山脉一起,与数百公里远的成都同框,横架于繁华都市之上,众多雪山如同剪影。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人们一直以为是成都边的西岭雪山,但极有可能指的是成都城中向西一眼望去的重重山峦,犹如屏障的雪山群。

成都上空大多云雾缭绕,想要看到几百公里之外的雪山属实需要一些运气。有人做过统计,在成都中心城区遥望雪山的次数一年中仅有50~70多次。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遥望雪山的次数也逐年多了起来。

横断山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距今5000万~2000万年前,印度板块向东北方向俯冲,与亚欧板块发生碰撞,青藏高原拔地而起,一座座东西向的山系成为它的骨架。而伴随着地球深部巨大能量的不断释放,能量向其东部传递开来。遭遇来自东部扬子板块的顽强抵抗,山脉做出了妥协,集体转向南北。

如果从卫星视角俯瞰这个区域,起伏的褶皱和断裂充斥这里。七条山脉平行排列,山脉间峡谷沟壑,仿佛是造物主刻意“捏出”来的一片密集横断山峡谷群,六条大江在其谷底肆意穿行。

横断山脉的范围划分一直都不统一,其界限有“广义”和“狭义”之说。狭义上,如果按照地质专业学术上,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江褶皱带”属于横断山脉的区域。而按中科院地理所说的“广义”上,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北界位于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界抵达中缅边境的山区,面积60余万平方千米。

广义上的横断山脉范围已基本完整,但仍无法兼具地貌、生物、文化、民族、历史等各种属性。《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执行总编单之蔷将多种属性重叠,划定了两种及以上属性的区域作为“大横断”的范围,北至围绕着阿尼玛卿山的黄河第一弯,南到云南德宏—大理一带,东到岷山,西到西藏山南市加查县附近,这让我们对横断山有了更加整体的认知。

打开极致景观的收藏夹

横断山脉区域从东向西分别是岷山、邛崃山、大雪山—贡嘎山、沙鲁里山、芒康山、他念他翁山、伯舒拉岭—高黎贡山这七条山脉。其中位于横断山脉最中央的沙鲁里山脉,有着宽厚的“臂膀”,山脉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为海拔6204米的格聂神山。除此之外,著名的雀儿山、海子山、玉龙雪山以及哈巴雪山等都被其收入麾下,共同组建起山的世界。

沙鲁里山脉以宽、长称奇,那东边不远的大雪山脉则称得上横断山脉中真正的王。这里是横断山脉海拔最高处,海拔7556米的贡嘎山更是冠上了“蜀山之王”。在它的东坡大渡河谷底到山顶的水平距离仅有29千米,而相对高差竟然达到了6400米,一举成为世界上相对高差最大的山。

由于山脉的隆起,南北向的大山一方面接纳来自西南方来的印度洋水汽,另一方面又从东南方迎来了太平洋的水汽,当山峰海拔超过5000米时,大多化作雪峰或者冰川,这里的冰川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的区域之一。

横断山脉地区冰川数量仍多达1961条,总面积超过1300平方千米,最具地标性的冰川作用中心是四川的雪宝顶和云南玉龙雪山,分别是中国乃至亚洲冰川分布的最东和最南界限,如同门神一般守卫着这个磅礴的冰雪王国。如果与天山、喜马拉雅山这些高寒磅礴的山脉比较的话,横断山虽没有前者冰川的绵延千里,但全区冰川分布相对独立且有着不同的特色。

位于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海拔5596米,雪线高度在4800~5000米,终年积雪,这里是中国纬度最南的现代冰川分布区。

雪宝顶海拔5588米,是岷山山脉的最高峰,这里冰川条数少且面积不大,最大的雪宝顶冰川长度也只有1.5千米。但其融水源源不斷地补给着黄龙泉池群,高山喀斯特钙华景观世界闻名。

海螺沟冰川位于贡嘎山东坡,是东坡数条冰川中最长的一条,全长13.1公里。它是世界上仅存的低海拔冰川之一,同时也是离城市最近的一条现代冰川。当冰川下降到2800米处时,伸入低海拔的原始森林中,形成了森林与冰川共存的奇观。正因它的特殊体质,也注定了它对于全球气候变化极为敏感。在2022年《中国国家地理》11月刊,基于冰川学家崔之久教授的发现,还刊登了冰川史上大事件——海螺沟大冰瀑断了。

随着季节降水、雪山冰川的融水以及地下水在地表相互汇聚,横断山脉拥有着庞大的水资源体系。当水系来到横断山脉北部的若尔盖,在这高原上的低凹盆地,浇灌出大片的湿地湖泊沼泽地带。如今受到气候影响和人为干扰,若尔盖湿地也极为脆弱。

当水厌倦了辽阔的高原,急转直流而下沿着横断七条山脉的谷底,向着南方发起冲击开启了峡谷之旅。逐渐形成了六条大江,从东到西分别是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因为有了河流深切的峡谷,横断山变得更加与众不同。

怒江发源自唐古拉山南麓,在昌都市洛隆县嘉玉桥以上为上游,还称为那曲河,水面平缓开阔,流速慢。当穿行于他念他翁山河伯舒拉岭之间后,才正式叫作怒江。进入云南境内后,来到了高黎贡山与怒山之间,两岸危崖耸立,谷底与山顶相差可达2000~3000米,谷底怒涛狂哮,形成了壮丽的怒江大峡谷。

横断山脉横断了东西,一列列山脉形成了天然的封闭和阻隔,封闭的环境和险峻的山势,使交通非常不便。其他文化难以进入,让这里众多的民族避免了被同化的命运。特殊的组合却又在南北方向上,开启了文化交流的通道。

怒江还是中国一条没有建造大型水电站的河流,在云南有着一段360公里的河路有着200个白滩,从适合激流运动新手的1级难度到世界级的6级难度全部具备,这也吸引了无数激流运动爱好者齐聚于此,称得上世界级的“白水天堂”。

横断山脉水量最大的金沙江,在山脉的挟持中,与怒江、澜沧江平行向南奔走了170多千米,最窄的地方,三江之间的距离仅有70公里,形成了壮观的“三江并流”。

到了香格里拉县的沙松碧村,金沙江像是厌倦了并驾齐驱,突然来了个100多度的急转弯,孑然一身向东流去。沿途将雅砻江、大渡河、岷江依次收入怀中,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

当经过了长江第一湾后,河谷逐渐收窄形成峡谷——虎跳峡。峡谷涛声如雷,浪花飞溅,惊心动魄。两岸雪山对峙,左岸为哈巴雪山,右岸为玉龙雪山,峭壁千仞,自谷底到山顶高差达3000多米,比起科罗拉多大峡谷还要深上1500多米。

最终,山脉与河谷江河相间排列,横断山脉地区七脉六江的格局正式形成,将这片天地装饰成了景观的天堂。

横断山脉孕育万物

横断山脉独特的平行排列纵向沟谷,就像一条条热力通道,源源不断地将印度热带季风送至更北的地方,让原本纬度24°左右的热带范围延伸至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德钦县附近,形成了横断山独特的干热河谷现象。

自此,横断山脉地区便拥有了热带、准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几乎所有的温度带,仅缺少寒带的分布。而横断山区众多山脉的海拔已经超过了雪线,雪峰、冰川云集,从而填补了寒带的空缺。不仅如此,横断山脉还有许多虽未有常年积雪、但是年均温度在0℃左右的冰缘地带,共同组建起一个个寒冷的世界。

地表植被便随着温度带的影响,从南到北,从低到高,逐渐分布出了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小叶灌丛、寒温带暗针叶林和寒带高山草甸等不同温度带的生态格局,滋养着无数生物。

高山、深谷、大河纵横交错,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这里成为研究生物物种分化和适应辐射的理想场所。高耸的雪峰之巅可以被看作一个个相距遥远的“空中孤岛”。

丛菔属植物是横断山脉中发育多样性的代表物种之一,这里擁有着30多种,其中很多是我国的特有种,以及仅分布于小范围区域的“山头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先后在2005、2018年发现了中甸丛菔、天宝山丛菔新物种。

由于横断山脉特殊的温度带集合,南北向的大山虽然横断了东西的交通,但在南北向上又是天然的迁徙大通道。当寒冷的冰期来临时,一些动植物可以幸运地顺着沟谷向着温暖的地区迁徙,从而逃脱了灭绝的灾难,这些幸运的动植物被称作孑遗物种。

横断山脉最著名的孑遗物种,当然是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的它们最喜欢这样适合隐蔽的山坳河谷,它们是躲猫猫的高手。

目前全世界金丝猴共有五种,其中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怒江金丝猴均分布在横断山区。滇金丝猴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以松萝、竹笋、植物的嫩叶、嫩芽和花苞等为食,是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之一。正是有了横断山脉特有的环境,才能很好地守护“雪山精灵”滇金丝猴。

此外,还有小熊猫、羚牛,以及一些珍稀植物攀枝花苏铁、喜马拉雅红豆杉等,在横断山脉这艘诺亚方舟的庇护下,繁衍生息茁壮成长。

横断山脉下多元民族

横断山脉横断了东西,一列列山脉形成了天然的封闭和阻隔,封闭的环境和险峻的山势,使交通非常不便。其他文化难以进入,让这里众多的民族避免了被同化的命运。特殊的组合却又在南北方向上,开启了文化交流的通道。

著名的藏彝走廊,古人们就是以氐羌、百越、苗瑶三个族群为主,氐羌从青藏高原沿着藏彝走廊南下,百越和苗瑶沿着河谷北上,古族群在横断山区迁徙、生活、交融、分化、演进,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民族、族群、语言、文化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地区。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是藏羌民居的天然博物馆,这里的古碉十分密集。据统计,在不到1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就有66座古碉。丹巴古碉群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族史学家们研究后发现,这里以前属明正土司管辖,明正土司是明清时期川西地位最高、实力最强的土司,对朝廷既服从又恭敬,因而这一带的碉楼没有在大小金川战役中被毁,嘉绒藏族在此延续着平静闲适的农耕生活。

由于山脉河谷的特殊空间造就的多样性自然生态条件,也使得不同地域单元的居民分别从事农耕、放牧、渔业、狩猎以及采集等经济生产活动,仅云南一省,就有着23个民族聚居,成为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一个省。

封闭与开放的并存,让横断山地区成为我国民族文化最多元缤纷、历史积淀最丰富精彩的地区之一。

在古代,横断山脉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不可逾越的天堑,人们对它的认识非常模糊。而如今,越来越多的自然景观和新物种被发现,横断山脉藏着的珍宝被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惹人惊叹,可谓我国巨大的天然宝库!

◎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猜你喜欢

横断山山脉冰川
它,就在那里
交通现代化如何影响各民族交往交流与交融?——基于横断山区的空间统计分析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长途跋涉到冰川
人,山脉和海洋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冥王星上有一条山脉
地质灾害频发山区聚落安全性探索——以横断山系的集镇和村庄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