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影响机制研究

2023-05-30周袁民

时代金融 2023年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差距

周袁民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共同富裕成为全国人民新的奋斗目标。但是,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依然突出,因此,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先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发展经济,而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并作用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国家统计数据表明,2012年以来的,我国基尼系数一直运行在0.4的警戒线之上,推进共同富裕面临较大的压力。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首先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收入分配的初次分配由市场经济决定,而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在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市场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可通过资本金积累推动技术进步从而提高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为城乡居民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以此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分配关系。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共同富裕与金融发展的研究

国内学者对共同富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还较少。邹克、倪青山(2021)运用我国2010年至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的计量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数量关系,该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利于提升人民收入水平,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情况,并以此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但是,在开展区域异质性研究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收入不平等的改善相对有限;为此,他们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发展在促进提升收入和改善收入不平等之间协调统一的能力等政策建议。邓宇(2021)认为,共同富裕是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要积极发挥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支持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张全兴(2021)认为,发展金融可以为共同富裕提供驱动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选择之一,通过金融发展为媒介实现各类资源在城乡和行业之间的优化,破解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难题;因此提出要发挥金融发展在增加居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扩大中间收入人群的规模,以此优化共同富裕的收入分配结构。陈四清(2021)认为,资金在金融发展中具有牵引和撬动作用,在共同富裕过程中也需要资金的资源配置作用,他们存在内在统一性,因此,可以通过发展金融,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城乡统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来源。

(二)关于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

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一是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呈倒U型关系。杨楠和马绰欣(2014)利用1978年到2009年全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动态倒U特征,二者在地区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二是金融发展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景普秋,郝凯和刘育波等人(2021)运用2009-2016 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规模、效率、结构三个维度分析金融发展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的提升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金融发展规模差异、城乡金融发展深度差异越大越不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三是金融发展可能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尹晓波和王巧等人(2020)以1985—2017年我国金融发展指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率、城镇化水平数据为考察对象,对金融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的偏向性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二者长期存在正相关关系。四是金融发展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不能确定。陆铭等人(2004)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发展指标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尹希果等人(2007)运用计量实证模型研究显示,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上述文献显示,共同富裕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起步较晚,且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关系结论不统一;同时,由于云南经济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经济金融发展特征不显著,故相关文献较少。因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云南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为研究视角,研究云南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关系,并提出针对性的经济金融发展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标(SR):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共同富裕,既要贫富较差距较小,又要居民收入普遍提高,检验贫富差距的指标较多,有基尼系统、泰尔指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等,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采用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来表示。

金融发展规模(GM):银行存贷款余额与当地GDP之比。目前,衡量金融发展规模的指标主要有麦氏指标、戈氏指标等两种。因相关学者研究表明,麦氏指标衡量金融发展规模存在着较大偏差,故本文使用戈氏指标。同时,由于省级以下的M2数据难以获得,在金融总资产的界定上,本文使用存贷款规模作为金融资产的代理变量,在国内目前投资推动的增长模式中,信贷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从而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直接联系,故选取信贷规模指标代替金融总资产是可取的。

金融发展效率(XL):银行贷款余额与银行存款余额之比。效率就是投入产出的关系,在金融发展中,信贷投放以各类存款为基础,而贷款又可以派生存款,存款和贷款之间的转换效率可以对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用存款与贷款的比值来衡量金融发展效率。

金融发展深度(SD):贷款余额/GDP。金融发展深度就是金融投入在经济发展中的影响有多大,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大多数研究使用银行机构年末信贷余额与GDP之比来评价金融深度,本文也使用这一评价标准。

人均实际GDP指标(RGDP):当年人均GDP/1983年定基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示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人均GDP都较高,而人均GDP又与人均居民收入有重要的关联关系,即人均GDP高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也不会太低。因此,本文使用该指标为控制变量。

上述所提到的所有指标的数据均来源于云南省统计年鉴,时间区间为1983年—2021年。

(二)VAR模型

1.建立模型。假设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深度、人均实际GDP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存在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关系,当任何一个指标在时间序列的t期发生扰动时,都会作用于时间序列中指标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会对时间序列t期后的相关指标产生扰动反映。为了研究这种时间序列动态影响关系,本文建立VAR模型,其模型表达式为:

……………                 (1)

其中,SRt、GMt、XLt、SDt、RGDPt分别表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金融发展深度、人均实际GDP等。

2.平稳性检验。使用ADF单根检验对SR、GM、XL、SD和LGDP等指标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其结果如表1所示,上述指标原序列都是不平稳的,在进行一阶差分后,所有指标序列都是平稳的。

5.VAR模型的估计结果。对SR、GM、XL、SD和LGDP建立VAR模型,模型的t值和F值均通过检验,说明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发展深度指标和人均GDP指标等四个指标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估计方程如下:

(三)VAR模型分析

1.脉冲响应函数。建立SR、GM、XL、SD和LGDP的脉冲响应函数,其结果如图1所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在第2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冲击后呈现U型冲击;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在第3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冲击后冲击逐渐趋于0;金融发展深度指标在第4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冲击后冲击逐渐趋于0;人均实际GDP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冲击效应始终为负向冲击并最终接近于0。

图1   SR和GM、XL、SD和RGDP的脉冲响应结果

2.方差分解。对SR、GM、XL、SD和LGDP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表4所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金融发展深度指标和人均GDP指标等四个指标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的滞后期均为1期,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指标和金融发展效率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的解释能力较强,至第20期后分别达到37%和24%;金融发展深度指标和人均GDP收入指标变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解释能力较弱,至第20期后才仅为12%和2%。

(四)结论

通过利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对金融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主要结论如下:一是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解释力最强。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在所选的4个变量中,金融发展规模指标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解释能力最大,达到37%以上。同时,动态关系和脉冲响应也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滞后一期的金融发展规模1个单位的增长,会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0.12个单位的缩小;金融发展规模的变化会在第2期开始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脉冲负向冲击,即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大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金融发展效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弱于金融发展规模的影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解释能力次之,达到24%以上。同时,动态关系和脉冲响应也显示金融发展规模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滞后一期的金融发展效率1个单位的增长,可以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0.07个单位的缩小,这种缩小效应弱于金融发展规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金融发展效率的变化会在第3期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冲击,冲击程度较小;三是金融深度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效应。滞后一期的金融发展效率1个单位的增长,可以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0.230个单位的扩大。脉冲响应结果则显示,金融发展效率的变化会在第4期后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冲击,冲击程度较小。方差分解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解释能力第三,达到12%以上;四是经济发展指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影响不明显。滞后一期的人均实际GDP增长1个单位,会带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0.11个单位的缩小;人均实际GDP的变化会始终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产生负向脉冲冲击;人均实际GDP指标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差解释能力最弱,贡献水平仅为2%。

三、政策建议

(一)以区域协作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夯实共同富裕经济基础

城乡经济统筹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做好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就必须以区域经济协作为基础。通过区域协作,调整利益空间,形成新的利益共同体。而區域协作发展有其规律,其发展是从小范围的区域协作发展再逐渐扩大。如2020年印发的《滇中城市群发展规划》,2022年印发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等,通过这些局部合作,带动区域发展,以此推动城乡经济统筹发展。一是完善云南区域协调小组。制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和机制,设立区域协调发展基金,严格按照已经制定好的云南省“十四五”区域协调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是强化配套政策支持。充分利用云南省出台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相关专业领域给予配套的政策支持,对城乡统筹发展滞后的地区给予税收优惠;对有产业基础但是产业发展较慢的给予产业扶持等政策支持,加大在民生等领域的投入,参照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模式,逐步实现区域和城乡协调快速发展。三是实施副中心发展战略。经济增长通常有辐射效应,重要城市的产业会外溢到周边城市,因此,可以培育中心城市,建立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的模式。在云南省,目前有滇中、沿边、滇东、滇西等四大区域,力争在四个区域中培育几个增长极,以此带动此区域经济增长。除了昆明省会这个全省增长极之外,还要分别在沿边、滇东、滇西等区域培育1—2个经济增长极,以区域增长极为节点,带动这几个地区经济发展。四是实现优势互补。优势互补需要区域之间有良好的分工,各自集中力量发展几项优势产业,然后将各自的优势产业合作打通,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链条,这样各城市才能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云南各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滇中地区利用沿边、滇西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优势,非滇中地区要利用滇中地区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二)继续推进县域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体系功能提升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要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进一步完善县域的金融市场体系,通过改造和创新农村金融系统,建立主体多元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既有利于动员城市金融资源向县域经济区域延伸,构建资金回流农村的信贷机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改善服务、提升经营水平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推动农村金融体系整体功能的提升。一是继续深化农商行改革,充分发挥其引领农村资源重新配置的支农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推进农商行股权改造工作,推进组建市级农商银行,增强区域农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等,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当地县域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创业融资和创新融资;对于达到市级农商行准入标准的,给予专业化辅导,加快启动组建程序,推动农商行向现代金融企业发展。二是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各县域经济中设置分支机构或布局网点,稳定地增加商业银行县级区域业务和机构,并要赋予其分支机构信贷管理权限,改变部份基层银行机构吸存不放贷的局面。加强银行间合作,通过协议存款、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将大宗储蓄资金用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推进乡村金融创新,提升乡村金融服务水平

云南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等,要加大金融支持云南特色资源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各类人群的收入水平。一是加快旅游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利契机,加大对生物医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食品与消费品加工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金融支持,创新授信方式,创新抵押担保条件,简化流程,扩大授信额度,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一条龙”服务。二是探索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混合担保机制。由政府牵头,跨地区、跨行业企业参与,引导各行业的涉农企业和中小微企业联合进行跨行业担保,利用上下游产业链的合租关系进行监督和约束,同时,降低银行信贷资金投放的监测成本。在有效控制“财政风险”基础上,发挥市场机制,有效分散风险,完善担保机制,降低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排斥。三是对产业转移工业园及转移企业提供新型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云南产业转移园区和园区中小企业开办知识产权贷款、联保贷款、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工程贷款、机器设备贷款供应链融资等新型金融服务,为云南承接东部產业转移提供资金保障。

(四)实行差异化金融发展策略,增强沿边和滇西地区发展后劲

云南各地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化发展金融支持云南各地的策略,最大程度用好金融资源。一是推动沿边和滇西地区走差异化金融发展道路。加强对沿边和滇西地区金融发展模式的指导和支持,重点加强金融对城镇化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转移、茶叶产业、城乡统筹和生态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提升金融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带动力,以金融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二是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在沿边和滇西地区加大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制度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政策的运用,如涉农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可执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给予充足、惠农的支农政策性再贷款等,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供给,促进沿边和滇西地区经济加快发展。三是实行差异化资本市场政策。上市公司是地方经济实力的体现,因此,对欠发达地区具有一定实力和前景,且愿意上市的企业实施上市跟踪辅导,按照上市标准给予培育,减少发展弯路;财政税收对于上市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补贴优惠,增强企业上市的积极性;上市交易所在上市公司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对欠发达地区符合标准的企业给予优先审核,支持其上市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发展动力来源。

(五)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增强低收入人群诚信发展的新动能

一是加强信用宣传,增强低收入群体的信用意识。以征信宣传辅导站和志愿服务队为依托,加强农村、社区金融信用信息及相关金融基础知识的宣传,强化城乡居民的信用意识,充分认识和理解“积累信用就是积累财富”,从而自觉参与到农村、社区的信用体系建设中来。推动农村、社区信用环境的整体优化,为这些地区的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发展机会。二是发挥信用激励作用,促使低收入群体依靠诚信提高收入。加快农村、社区中小企业的信息征集和信用等级评价体系的建设,充分发挥信用在增强收入方面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将个人信用增收致富等内容相结合;增强金融机构推进农村、社区信贷的信心和积极性,将农村、社区信用体系建设与信用贷款、政策性贷款、政策性补贴相结合。同时,树立守信者典范,将其纳入小额信贷重点扶持对象,在信贷政策和金融综合服务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促使低收入群体依靠诚信努力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邹克,倪青山.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 理论、测度与实证[J].金融经济学研究,2021( 5) :48-62.

[2]邓宇.商业银行如何发展民生金融助力共同富裕[J].中国金融家,2021(10):92-93.

[3]张全兴.以普惠金融改革推进共同富裕[J].中国金融,2021(17):26-27.

[4]陈四清.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J].中国金融,2021(20):9-11.

[5]杨楠,马绰欣.我国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动态倒U演化及下降点预测[J]. 金融研究,2014(11) : 175-190.

[6]景普秋,郝凯,刘育波.城乡金融发展差异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21,(1):89-99.

[7]尹晓波,王巧.中国金融发展、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J].经济地理,2020,(3):84-91.

[8]陆铭,陈钊.城市化、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4,(6):50-58.

[9]尹希果,陈刚,程世骑.中国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再检验——基于面板单位根和VAR模型的估计[J].当代经济科学,2007,(1):15-24.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在读硕士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差距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