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刍探

2023-05-30秦燕

成才之路 2023年3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价值观特征

秦燕

摘要:大学生生命观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大学生生命教育形式单调等,这些都是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从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征、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三方面,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进行探索,进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观;特征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03-0013-04

调查发现大学生生命观水平参差不齐、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过于单一且缺乏民族文化认同感、大学生生命教育形式单调等,这些都是当下大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而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是对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状况最好的描述和概括,也是最能够发现问题的入口。从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生命教育正处于不断进步和完善之中,呈现良好发展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征

1.由不重视向逐渐重视转变

我国真正开始关注生命教育的理念及课程,是在2000年至2003年。2004年至2007年,我国将生命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引入具体实施阶段,当时辽宁省、黑龙江省、湖南省和上海市都颁布了生命教育的相关规章制度。2008年至2010年,生命教育在我国进入较大发展阶段。2010年开始,生命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据郑晓江教授2011年初步统计,当时已经开展生命教育工作的省市就有24所,大约有3万多所学校开始研究生命教育并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尤其在云南省,要求高中、中职、大学初年级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满32学时。近年来,不少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公选课、生命教育论坛、生命教育贴吧、生命教育研修班等,大大促进了生命教育的发展,这些都足以说明生命教育由原来的不受重视向受重视逐渐转变。

2.由不成熟向较为成熟转变

早期的生命教育发展也不均衡,很多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生命教育模式、教育方法,教师也没有进行专门的训练。但是近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生命教育从整体上有了较大的进步,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生命教育,很多高校开设了专门课程,配备了专职教师,并设计了专门的生命教育内容。同时,政府部门和学校还制订了相关生命教育师资培训计划。随着时间的推进,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由最初的不成熟逐渐向着成熟转变,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些进步不容忽视。

3.由重理性向理性与感性并重转变

一直以来,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生命教育的误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生命教育视为服务社会管理和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从个体成长出发来看待生命教育,推动生命教育发展;二是将生命教育等同于安全教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其他教育。这两大误区直接导致生命教育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为教而教,过于关注实际效果,忽略了学生对生命教育的真正需求。但生命教育正在不断发展之中,部分专家学者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一些学者开始转变生命教育中原有的偏重知识教育和理性教育的理念,开始注重培养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这样,就使得生命教育从理性化逐渐向理性与感性并重转变。

4.由重社会价值向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相统一转变

受儒家、墨家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人对社会的价值,孔子认为能够“博施济众”的人就是圣人,因为其最大程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教育领域在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也渐渐意识到生命个体价值的重要,个体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一切生命的社会价值应当建立在个体价值基础之上。所以,在当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中,有不少内容都涉及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等,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从原来注重社会价值逐渐向重视社会与个体价值相统一转变。

二、大学生生命觀存在的问题

1.不敬畏生命

《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14%的大学生存在抑郁症状,17%的大学生出现焦虑症,12%的大学生存在消极情绪。当前,抑郁症是全球自杀率最高的精神疾病,大学生已成为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群体之一。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一家防止自杀的公益机构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正在就业的大学生中有十分之一感觉“真心想死,想消失”。自杀、他杀、误亡,这些随意挥霍生命、践踏生命、不尊重生命的现象,足以证明部分青年学生对生命的认识程度远远不够。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保护身体,保护生命,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父母的孝道。但让人痛心的是,部分大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够端正,没能真正地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除此之外,不尊重生命还体现在不会保护生命,也就是不会养生。对于养生,青年学生在意识层面上能了解养生的重要性,但实际践行起来却比较困难。部分大学生存在通宵游戏、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现象,这些都是不养生的表现。在这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中,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好好享受才不枉此生。这些大学生忽视养生主要表现在生活作息紊乱,黑白颠倒;饮食习惯不健康,易引发身体疾病;生活习惯不稳定,缺乏基本锻炼;心态情绪易偏激,心理疾病明显。而这些,都是疏于养生的表现。

2.对死亡的曲解

关于死亡这一问题,有学者曾对上海市10所高校进行生命意识随机调查,共收集1008份样本,其中有69.3%的学生认同“人死了,生命不会再活过来”这种观点,25.1%的学生认为死亡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去了另外一个世界,5.6%的学生认为人是能死而复生的。目前,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比较简单,甚至还比较天真,主要有以下几种态度。一是死亡即终结生命。他们认为死亡也就是身体机能的停止运动,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主观能动性,生命就此结束。二是无所谓生死。这种态度认为生与死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上天和命运的安排,听天由命。三是死亡是一种解脱。这种态度很明显是一种求死心理,认为活着的一切都是痛苦,只有死亡才能摆脱压力、获得自由,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人的看法。四是虽死精神永存。这是一种积极的、境界较高的死亡观,认为死亡只是身体停止活动,但其内在的精神可以永存,如“铁人精神”“抗战精神”“抗洪救灾精神”都是最好的诠释。大学生对死亡的看法普遍比较简单,也许是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国人自古以来对关于死亡的话题就避讳不提。而在家庭或者学校中,大学生接触“死亡”的机会较少,也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给予专门指导,所以多数学生会认为死亡就是生命的终结,不会再与这个世界有任何交集。这就需要教师以更明确、更积极的死亡观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对生命的认识。

3.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急功近利是世俗化的普遍表现,一些人唯利是从,一切行为只为能够达到目的,一切行动只为有利可图。大学是一个微型的社会,有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如学生干部等,对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诱惑。为此,一些大学生绞尽脑汁想当干部,想成为党员,带有明显的目的性。还有个别大学生为了争夺一个保研名额或者国家奖学金而费尽心思,这不禁让人感慨:名和利真的那么重要吗?

心浮气躁也是部分大学生的一种状态,受外界环境以及自身修养不足的影响,他们很容易性情浮躁,脾气急躁。当下的一些大学生,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却不知该如何利用,整天以浮于表面的娱乐来打发时间,美其名曰这是青春的活力迸发,是自由的选择,而这样的躁动能够获得什么,估计只有其自己清楚。总之,功利化、物质化、浮躁化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精神生命的表现,他们过于注重外在的“得”与“失”,就会忽视对人生精神生命的追求。

4.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矛盾冲突

生命价值可以分为两部分:个体存在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诸多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大学生都能明确肯定自身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能够带来一定积极的影响;少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自身与自身的关系,自我认同和自我治愈能力差,偶尔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这是一种极不尊重自己的表现。除了承认自身存在价值外,大学生还需要践行社会价值。社会价值通俗来讲就是个体对社会的贡献,多数学生认为只有在社会的熔炉中才能够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只为自己是狭隘的。但当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部分学生比较迷茫,他们既不愿放弃自身利益,又不想损害社会利益,在这两者之间难以取舍。也有个别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高于社会利益,这种生命价值观明显带有功利性,应引起广大教师的警惕。

5.大学生生命观出现问题的原因

针对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从社会层面来讲,部分学生难以抵制一些诱惑,出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混乱。其次,从家庭层面来讲,家庭教育对学生生命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内部结构和文化差异等因素,部分家长并不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再次,从个人层面来讲,生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配合和参与,学生的学习品德、学习素质等主观因素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最后,从学校层面来讲,部分学校缺乏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学校是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学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专业的教师团队,大部分生命教育多以融入“两课”的形式来进行,效果甚微。

三、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生命是一切生物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若是没有了生命,人们将一事无成,更不要说个人发展了。因此,高校必须要让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思考生命,发挥生命价值,并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生命教育。只有通过生命教育,大学生才会对生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生命教育的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使其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价值充分展现。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生命的态度,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这足以说明生命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生命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生命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各大学也越来越重视生命教育。最早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課程的是武汉大学的段德智教授,他开设了“生死哲学”选修课,后来江西师范大学成立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浙江传媒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和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也相继成立相关研究中心,但对于全国几百所高校来讲,这只是凤毛麟角。部分大学在政府号召之下,响应生命教育,开设了生命教育选修课,还有一些大学直接将生命教育当作思想政治教育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两课”之中。因此,就目前大学对生命教育的定位来看,多数高校能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认为有必要进行,但理想与实际之间相差甚远,个别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没有达标,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

2.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独立课程、融合课程、隐性课程、活动课程等形式,但在这些教育课程中,只有独立课程和融合课程具有实质性、直接的教育内容,并主要围绕生命教育的目的展开。在专门的高校生命教育读物中,以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一书为例,本书主要分为八个章节,主要包括:大学生生命教育概述、大学生生命教育价值、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原则、大学生情爱教育、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大学生挫折教育、大学生死亡教育。从这八个章节内容来看,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的生命认识、生命情感、生命意志和生命行为进行教育。大多数独立课程的设计就是这样,将基本的生命教育内容都糅合在一起,意图使学生通过一本书或是一门课程就有所收获,虽然这是一种理性的方式,但还是缺少“人文味儿”,缺乏对生命教育的文化认同感,过于简单直白,缺乏创新。在融合课程中,其主要借助“两课”形式展开,在内容上主要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或是安全教育,有的甚至将生命教育的内容直接与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画上等号,导致生命教育内容片面化。

3.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存在的问题

生命教育教师队伍主要分为专任教师和兼任教师两大类。专任教师对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着较为成熟的认知,如江西师范大学的郑晓江教授,他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研究,开设了“生命教育与生死哲学”公选课;北京师范大学的肖川教授,著有《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等,主要以生命教育研究报告和生命教育师资培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而兼任教师一般为高校辅导员或其他教师,主要担任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思想道德修养、就创业辅导等文化课程的指导,兼顾大学生生命教育。

值得肯定的是,少部分開设专门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还配备了专业教师,这些专业教师专门从事生命研究,有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如江西师范大学生命教育课程是由郑晓江教授及其教师团队开设。而多数高校基本以渗透课程作为主要方式,这些渗透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为高校教辅人员,他们大多没有专门的生命教育知识背景,也并非科班出身,对生命教育没有系统的认知,更不会去整合生命教育的可利用资源,因此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疏漏,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不能尽兴。目前,一些地区缺少专门的生命教育培训机构,使得本地的生命教育教师要得到长足发展,可谓是步履维艰。而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保证大学生生命教育高质量开展,也是大学生命教育存在的一个难题。

四、结语

从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来看,一方面,生命教育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的状态,但仍有部分学生的生命观较为消极,且对自身的生命认知存在矛盾,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教育;另一方面,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际内容带有明显的工具性,缺乏教育所需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根基,需要教师从多方面加以引导。不可否认的是,自从我国引进生命教育以来,生命教育内容和模式大部分以西方生命教育为模板,但一味的“拿来主义”并不意味着是最合适的。总体来看,中西方自古以来就存在极大的文化差异,高校在借鉴西方经典的同时应保持谨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郑晓江.关于“生命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学术评论,2005(09).

[2]郑晓江,郑舒文.体验、互动与感悟———在香港的小学观摩生命教育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3).

[3]郑晓江.“知识增长”与“生命增长”[J].湖北教育,2012(08).

[4]孙建荣.大陆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04.

[5]薛红.大学生生命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张贺楠,罗辑.生命视野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理论界, 2008(03).

[7]褚慧萍.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8]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Exploration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Life Education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Qin Yan

(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act: Th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outlook on life is uneven, the cont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is too single and lacks the sense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form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is monotonous. These are the problem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at pres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ent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outlook and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education, and then carries out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life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o guide students to treat life well,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and promote their growth.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s;lifeeducation; senseofworth; features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价值观特征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