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浆面条
2023-05-30李文卿
李文卿
俗话说“秦岭淮河一条线,南方大米北方面”,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南方以大米为主食,北方的主食,面条则是家常饭,而浆面条是河南独有的风味小吃,尤其兴盛于南阳和洛阳,几乎家家会做,人人吃过。
浆面条,就是用磨好的绿豆或者豌豆浆发酵后的乳白色浆汁下的面条,味道酸咸鲜香,汤稠面软,具有天然的、酵香的酸味。浆面条微酸开胃、浆香糊口,且食后能助消化、解酒解腻、营养丰富,搭配合理,风味独特,是独具特色的经典小吃,也是南阳传统的大众小吃之一。在南阳,可以说浆面条是老少皆宜、贫富皆爱、人人爱吃的最平民化的吃食,喝惯了浆面条,隔一段时间没有喝,你会想得慌,因为这个浆面条,虽说平凡简单,好吃不贵,却没有别的东西可以替代。
王莽撵刘秀的故事发源于南阳,在南阳流传许久,光武中兴的功臣二十八星宿也大多数是南阳人,浆面条也有一个来源于刘秀的传说:相传东汉年间,光武帝刘秀为躲避王莽追杀,日夜奔走,数日水米未进。一日深夜行至南阳附近,见到一户人家,便想讨些饭食,可主人贫穷,只有擀的几把干面条,一些已经放酸的绿豆磨的浆水。刘秀饥饿难耐,也顾不了许多,主人就舀了几瓢酸浆,把面条、菜叶、杂豆下入锅内煮熟。饥饿之人闻到浆味,觉得香气扑面而来,刘秀狼吞虎咽,吃得那叫津津有味。日后刘秀当了皇帝,虽然有山珍海味伺候,却依然对当年落难中的浆面条念念不忘,以至于御宴中就有了浆面条这道主食,流传至今。
做浆时,先把绿豆或豌豆用水浸泡,膨胀后放在石磨上磨成粗浆,用纱布过滤去渣,然后放在盆中或罐里。一两天后,浆汁发酵变酸,粉浆就做好了。浆汁不宜太酸,酸则倒牙,也不宜太淡,淡则无味,一般用隔天经过发酵的浆汁。好的浆汁一般是白中透绿、口感微酸、豆香味清纯。
但一般老百姓不必自己来磨浆做浆,一般都是去“浆坊”舀浆,花个五毛或一块钱上“浆坊”舀两瓢浆,回家做浆饭,再加上两块钱面条和一块钱黄豆芽,或者加一把芹菜芽,便能够做一大锅浆面条,够一家人吃了,省事得很。
南阳的“浆坊”就是做浆、卖浆的地方,都在南阳老城区,菜市街中段有一家,联合街与东马道口,往四中去的上坡处有一家,菜市街南头护城河的闸口处有一家,都是数十年的老店。浆稠、味美、价廉,老城人常常光顾,很多人专门找舀浆处,开车跑老远来老城区,只为灌一两块钱的浆汁,只是想喝那一碗酸咸鲜香、汤稠面软的浆面条,因为这是童年的味道、记忆的沉淀,隔一段时间,需要温热一下,愈久弥香。
我小时候,是20世纪八十年代,还有一个专门拉车卖浆的大婶,在南阳市老城区四中后边的连家大院住,每天拉着一个浆车,浆车是为盛浆卖浆特制的,用木片箍成一个椭圆体的大桶与车为一体,大婶拉着浆车,边走边大声吆喝着。
这个浆车和卖浆的吆喝声,可能陪伴了许多南阳人的成长,只是慢慢湮没在岁月里,留存的,唯有浆面条的酸香味,和那沉淀于记忆深处的感觉。引壶卖浆者之流,才有老城的烟火气,因为他们最贴近生活,贴近千家万户。
浆舀回来后,不要加水,做饭时把浆汁直接倒在锅里,煮至70℃的时候,锅中将要开却还没有开,浆水的表层泛起一层白沫。这时,要用勺子把浆沫轻轻打散,加入一勺香油,搅动一下,待浆沫消失后,浆体就变得细腻光滑,转眼间锅就要开了,要立即下入面条,面条滚后再下入提前炒好的黄豆芽、小白菜、芹菜等配菜,最好再放一大勺油炸的糊葱花,饭出味。想吃稠饭的,可以待锅滚后勾少许面芡,让浆汁稠稠的。有的人只是把芹菜芽用小磨油和鹽腌一下,不必炒,在面条快熟时下入,这样更有芹菜味。
“生浆入锅,香油杀沫,不等锅开,面条下锅”,这就是做浆面条的诀窍。好的浆面条,应是面条筋而不断、汤汁浓而不糊、味香而微酸,味美适口,回味悠长。浆面条喝起来,香中带酸、酸中有淡、淡中带咸、咸中出鲜、浑然天成,真是耐人品味,食后让人有一种荡气回肠、饱而不厌的感觉,但却不张扬、不作秀,软软的,稠稠的,貌不出众。
一碗浆面条,端在手里、嚼在嘴里、吞进肚里,这一份让人锅边踮脚的期盼,才算不负初衷。时间长未喝浆面条时,一旦做好了放你面前,能一下子勾起你的味蕾,让你真的有一种想连喝三碗的冲动!
浆饭做好后应趁热吃,浆面条酸香适度,喝着抓口,第二碗比第一碗酸,第三碗比第二碗酸,浆汁做成饭后还会持续发酵,因此越喝越酸,当然,这个变化是很微小的,但是很多南阳人喝着喝着会说一句:“嗯,这一碗比上一碗酸些!”既能表现出对浆面条的喜爱,又能让你觉得他是一个细心的人,也算是对吃饭比较投入吧!南阳人喝浆面条很多能连喝三碗,那真是一碗比一碗香,有层次有深度,渐入佳境,妙不可言!浆面条是慢慢喝的,生活是需要细心品味的,品味出来的乐趣是只有自己知道的,虽说细微,却自有妙处,不可言说,需要体悟。
做浆饭时,千万不可让浆汁溢出锅,成为“粉浆”,南阳话叫浆“懈”了,那样就不好吃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浆在火上时,待浆汁鼓起将要起沫时,在锅里放一勺香油,用筷子朝一个方向搅动,将浆沫搅下去,继而再下入面条放入配菜。有的南阳人做浆饭时,浆汁倒入锅中后,随手先撒一小勺面粉,搅匀了,再加热,这样做出来的浆面条自然黏稠,也不会“懈”。
浆面条的四大标配是黄豆芽、芹菜芽、小白菜、糊葱花,再配以细粉条,加辣子、姜丝、葱花、花生仁等调料,尤其应多加香油,加香油可以让面条喝着光,不舍得放油不行,因为如果放油少了,做好后的面条会有浆的涩味,不好喝。做时应勤搅锅,否则会因浆汁浓而煳锅底。
当然,有的家做浆面条更讲究了:喝浆面条配油炸花生米,再佐以韭菜花或辣椒油,绿白红是好看,酸香辣是好喝,还有豆腐乳和糖蒜、腌黄豆等小碟配菜,可简可繁,丰俭由人,看是素饭,却啥味道都照顾到,生生能把人的馋虫给勾了去,好吃不贵,吃了健胃!
南阳人待客,往往是先上几个凉盘,饭前小酌,然后上正菜,酒后再上主食,品味那浆香糊口、微酸开胃的浆面条,让客人赞不绝口,其乐无穷。宴会席上,酒足之后再吃碗浆面条,才算得上真正的酒足饭饱。
浆面条之所以被人们所喜爱,除了其味美好吃外,还在于浆面条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是禾谷类的2至4倍,绿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禾谷类的2至5倍。绿豆、豌豆经过发酵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产生多种新的对人体有益的生物活性成分,尤其是能产生大量的有机酸和维生素B。因此,浆面条的营养更全面,更容易让人体吸收,其保健功能也更好。
浆面条是浆、面共煮,搭配合理,具有健脾开胃、营养丰富、利于消化的特点,且价钱低廉、简单易做,是真正的大众美食。老百姓吃浆面条是为填饱肚子,隔三差五改善一下口味,酒足饭饱之人吃浆面条是为消化过多的油腻,所以,浆面条成为贫富皆宜的大众化食品。吃多了,吃久了,经受住时间和舌尖的双重考验,也就成为南阳人心中永远的家常美味。
相濡以沫如浆面条,经过时间的熬炼,已过滤其当初的万紫千红,只剩下不温不火的本质,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岁月的故事。想要领悟其中的真谛,就需要一颗落尽浮华的平实的耐心,更需要一个朴素的甚至是卑微的,但却是真实的承诺。红尘有爱,是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饭食中,等着人们去发现,去感悟。
浆面条说是面,却更像是羹汤,用浆的酸度提鲜,咸味适口,香气回味,这么简单平凡的一碗浆面条,能有着如此丰富层次的味道,没吃过的是真的很难想象得到,也理解不了。不管是绿豆浆还是豌豆浆,浆汁本是做绿豆、豌豆淀粉的副产品,最初几乎是没有用的东西,往往倒掉,用浆汁来做浆面条,秉持节俭的原则,就地取材,还能美味。物尽其用,是对食物最大的敬意。
普通食材之间的调和,就能够做出美味,这是一种转化的智慧,而且简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举动,怪不得能让那么多人爱之弥深、恋恋不舍,我不得不敬佩河南这片土地的劳动人民,极简朴之中竟能孕育出美食的秘境!
北方人的主食就是面条,可是如果天天是面条也会喝够,人们对于主食,也是穷尽了最大的耐心与想象力,浆面条的出现,绝对是北方主食的一个提升!浆面條简单易做,却口感丰富,默默地养活了我们这一代、上一代还有更早的人,平凡的食材,带来不寻常的滋味!
作为家常的平民美食,浆面条却让那么多人吃出快乐,尤其是洛阳和南阳,这两个城市有太多的人喜欢喝浆面条,已经把浆面条当做是自己家乡的味道,成为当地小吃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定格在心底的记忆深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古城的特色?算不算是河南这片土地上人民对于美食的智慧?
一道菜、一种小吃、一种味觉,构成了远离家乡的人们在记忆中的家乡场景,家乡的味道,就是身处在异乡的人们和家乡情感的纽带,轻易地便能触动他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能勾起游子乡愁的,也只有最本土特色的食物,特别是南阳人出差出门在外的,在外地一般喝不到浆面条,时间长了就想,魂牵梦绕,说就想喝一碗老南阳的浆面条!大饭店的厨师想做,但舀不到浆汁,就以鸡蛋清调和白醋替代,用此法下面条,也酸、也黏,但味道与浆面条差远了,喝不了三大碗了。童年时的味觉习惯,一旦形成,便沉淀于你的记忆深处,对家乡的怀念就以小吃的形式而具体化了,无论你走到哪里,一生都无法改变。
浆面条的味道,是一种安心舒适,是一种温暖眷顾,是俗世红尘中的洒脱不羁,是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中的不老人生,这也就是,家的味道。寻寻觅觅之后,是食物告诉我们,心里一直有一个家,浆面条,便是如此。
最平民的滋味,也最能代表故乡的味道。
责任编辑 郝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