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代表团提出全团建议

2023-05-30重庆日报

重庆与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国际航空陆海双城

〖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3月3日,重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决定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全团建议—进一步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把在新征程上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升到新高度。重庆作为国家定位的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肩负重大使命。

针对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有待增强、重大基础设施瓶颈日益凸显、支持政策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全团建议提出了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支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出台积极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等3项建议:

一是赋予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内涵,强化国家层面协调机制。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对外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在“14+5”部际联席会议基础上升格国家层面协调机制,更大力度统筹通道建设等事项。

二是加快破除东中西通道瓶颈,支持建设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包括尽快开工建设渝贵高铁打通中通道“肠梗阻”;支持建设梁忠黔铁路,缩短部分西北地区经东通道至北部湾距离;支持建设重庆至宜宾铁路,畅通长江黄金水道与云南对外铁路网络联系;加快建设重庆新机场,打造货运空中走廊;支持研究论证“渝黔桂”运河连通平陆运河等事项。

三是出台积极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保障西部陆海新通道提质扩容。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西部陆海新通道项目发行专项债,并不占地方债务额度;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财政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在重庆改制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商业银行以及试点陆路启运港退税等政策。

〖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

为加快补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战略科技力量、重大创新平台、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短板,3月5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关于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呼吁从国家层面给予支持,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三年来,川渝两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重点突破,加强统筹协调,促进优势互补,推动集群发展,协同联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川渝协同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两地签订“1+6”科技创新合作协议,全方位深化创新合作。成立川渝协同创新工作组,定期召开工作组会议,商定川渝协同创新重大事项清单和工作清单,共同推进编制重大规划、重大科创平台建设、重大项目实施和重大政策制度。共同争取一批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川渝。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综合竞争力、产业协同竞争力、区域协调发展水平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战略科技力量、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才资源缺乏,科技创新合作深度广度也不够,增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尤为迫切。

代表们呼吁,支持布局战略科技力量,建议建设国家轻金属技术创新中心、未来科创园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支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中心、国家基础学科中心等创新资源优先在成渝地区布局。

支持成渝地区与国家联合实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建议国家支持重庆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产业技术瓶颈;支持高水平科研机构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议国家引导大型国企、国内外知名高校、国家一流科研院所在成渝地区尤其是在重庆布局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

代表们还就支持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进高水平创新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等提出建议。

〖支持重庆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  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明确要求。3月6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向大会提交《关于支持重庆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的建议》,呼吁国家有关部委继续关心支持重庆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建设。

重庆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全团建议提出,重庆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对于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内陆开发开放;发挥支撑带动作用,促进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支撑民航强国建设,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等都有重要意义。

重庆战略地位突出,承担着新时代引领内陆开放,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等重要战略使命。民航业是战略性产业,建设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提升重庆国际通达能力和运输服务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功能,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在融入新发展格局方面,航空运输具有全球通达、运输效率高等比较优势,在带动产业高端化、促进中高端消费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重庆打造国际航空门户枢纽,构建更加通达的全球运输网络,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在更高水平上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重庆民航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重庆民航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枢纽功能持续增强。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和第三跑道2017年建成投用,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三座航站楼、实现三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2020年开工建设,目前航站楼钢结构主体工程、跑道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重庆新机场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等国家规划,前期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二是航空业务规模快速增长。江北国际机场迈入全球繁忙机场行列。截至2022年底,江北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109条,通达36个国家80个城市,航线网络覆盖五大洲主要经济体和城市。

三是支线航空快速发展。巫山机场、武隆仙女山机场相继建成投用,“一大四小”运输机场布局全面形成,运输机场100公里半径覆盖全市国土面积的92%。万州、黔江机场旅客吞吐量2019年分别突破100万人次、50万人次,万州机场成为重庆市第二个开放的航空口岸。

同时,重庆通用航空通航业务量也实现高速发展。

提出拓展機场发展空间和增加机场密度等建议

为此,重庆代表团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支持“十四五”规划建设重庆新机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加快重庆新机场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希望国家有关部委尽快批复场址,并指导重庆市“十四五”期间加快重庆新机场有关前期工作。

二是支持新增重庆运输机场规划布点。建议在下一步《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修编中支持重庆市新增运输机场布点,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文/重庆日报

猜你喜欢

国际航空陆海双城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进“首博”,观“双城”——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陆海统筹推进海岸带地质调查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国际航空空间摘要》(International Aerospace Abstracts,简称 IAA)2015年上半年按 IAA 类别收录的内容介绍在40行以上的篇数情况
2014年下半年《国际航空空间摘要》收录中国8篇30行以上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