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夜景的艺术表征及情感寄托
2023-05-30程国兵
摘 要:古人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夜晚基本就是用来睡觉的,而在现代生活中,夜晚的生活有了更加豐富的可能性,也产生了很多只在夜晚开展工作的职业。不论是自然之景还是城市之景,对于黑夜,不同的人感受不一,这种感受也直接渗透进了夜景艺术的创作当中。粉彩以其粉润的色彩和丰富的工艺技法被许多陶瓷艺术家追捧,本文将从粉彩工艺与夜景艺术的结合碰撞探究粉彩夜景的艺术表征及创作者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夜景;粉彩;情感;艺术
1 前言
夜景,顾名思义指的是夜晚的景色,在灯泡发明之前,夜晚的光源只有月光、星光和火光,这些光源都无法满足写生的基本条件,即看清全貌,这也是导致早期夜景画作极少的主要原因。而伴随着时代的科技发展,电灯的应用也消除了夜晚难以写生的障碍,中西方的画家在繁华灯光的夜晚里肆意创作,以徐悲鸿、吴冠中、颜文樑、宗其香等为代表的中方画家,以梵高、柯罗、列维坦、毕沙罗为代表的西方画家,都为后世留下来大量优秀的夜景画作。在科技更进一步发展的今天,不论是中国画、油画、水彩画都有了更多表达的可能性,绘画的载体也不局限于纸张。
2夜景艺术的发展
2.1国外夜景艺术
西方的夜景题材多见于油画作品中,在17世纪以前,夜景元素只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在画作里,在1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审美的改变以及绘画技术的进步,画家们开始关注自然风景元素,夜景画也在此时作为风景画的分支之一被独立出来,由画家们自由开展创作。但是夜景画画的是夜晚的景色,没有足够亮的光源支撑难以用肉眼看清细节,现场写生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想完成创作,画家只能凭借自己的记忆将景色还原在画作之上,这就要求画家有强大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形象记忆能力,如此高难度、极具挑战的事情让许多画家避而远之,也就导致了夜景题材的画作少之又少。
这一困境直到1839年才被打破,因为在这一年照相机诞生了,凭借着摄影技术使得夜色可以以图片的形式被存储,极大的降低了创作难度,由此也吸引了更多画家投入其中。虽然不用凭借记忆记忆绘画,但是幽暗的夜色会导致大量的细节丢失仍然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对于看不清的部分,画家们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二次创作,而这一难题被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技术完美解决,随着电灯的普及推广,夜色变得五彩斑斓,黑夜、月光、星光以及灯光的相互交错,为西方的艺术家们拓宽了创作空间,夜景画也在真正意义上出现在画作里。
2.2国内夜景艺术
中国画的题材分为人物、花鸟和山水三种,与西方一样,夜景的元素仅仅只是作为背景出现,并没有成为专门的题材开展创作,原因在于中国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再加上夜晚的光线不足,难以看清景色,同时还要面临被户外丛林里野兽袭击的风险,这些都使得古人不具备写生夜景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许多用在中国画的夜景元素并没有在视觉上展现出夜晚的景色,更多的是以其作为抒发情感的载体,比如月亮、嫦娥、月兔等,所以也没有促使古人实地写生的理由。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西方传教士朗世宁为中国带来了油画技术,当时正值五彩、粉彩瓷的蓬勃发展,两者结合下创作了许多带有西方艺术色彩的精美陶瓷佳品,不过此时只是初步掌握了西方油画的绘制技法,直到到20世纪戊戌变法之后,以徐悲鸿为首的大批中国优秀画家国外留学,才将西方油画的绘画理念及技术全套引进,并与中国画结合,开创了极具中国特色的中国油画,再加上科技的进步,夜晚不再像以前那般幽暗可怕,而是灯火辉煌、光芒万丈,这才拉开了夜景画在中国发展的序幕。
3粉彩夜景的艺术表征
3.1粉彩工艺的特性
粉彩工艺萌芽于康熙、成熟于雍正、兴盛于乾隆,是基于五彩瓷的工艺之上进一步优化的釉上彩瓷工艺,其呈现的艺术效果美观大气、细腻温婉、柔和粉润。
粉彩的绘制通常包含6个步骤:第一是拍图,先用墨笔在吸水性极强的纸上绘制图案,待墨迹干燥后打湿纸张,将有图案的一面均匀覆盖在瓷器表面,轻轻拍打,使得图案的轮廓线条可以附着在瓷器上;第二是勾勒,基于瓷器上稀疏的轮廓,用毛笔蘸釉料沿着线条二次勾勒,同时要求用力均匀、线条流畅;第三是打底色,在瓷器上绘制好图案之后,根据图案的色彩调配对应颜色的水颜料,并将其填入图案中对应的位置,为后面的填色工艺提供颜色参考,再根据画面需要填画玻璃白,为后面的洗染工艺做好铺垫;第四是洗染,是指通过表现画面上某部分的深浅、浓淡、明暗之间的层次变化而形成立体效应的过程,通常利用干笔、水笔等再填入玻璃白的部位加以洗染彩绘,以达到阴阳明显、浓淡一致的效果;第五是填色,基于第三步的打底色,调配对应颜色的釉料色料,填涂在相应位置;第六是调整细节,利用刻刀等工具进一步刻画画面中的细节部分,使其更加生动逼真。
粉彩与其他工艺不同的地方在于玻璃白打底,玻璃白是一种由红丹、石英、硝酸钾、氧化砷配制而成的含铅化合物,呈现出不透明的白色,由于砷的乳浊法效应,玻璃白能够与其他色素进行粉化作用,红彩变为粉红色,绿彩变为浅绿色,黄彩变为浅黄色,而其余色素则均变为不透明的较浅色调,由此实现丰富的层次感。
3.2粉彩夜景的色彩
夜景题材的绘画与日景不同,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大自然以及城市里的物品基本都呈现出原本的颜色,冷暖皆有。而夜晚在月光的照射下,大自然里的景色整体呈现出偏蓝的冷色调,原本白天郁郁葱葱的树林在夜晚变得阴森幽暗,另一方面,城市里的景色更是变化多端,由于灯光取代了月光作为主要光源的位置,在多种类型的颜色光照射下,物品反射出来的色彩与其实际本有的颜色就大相径庭了,比如白色的墙壁在蓝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是蓝色而不是白色,再比如红光和黄光同时照射在白色的墙壁上呈现出来的却是橙色。此外,还要考虑到物品之间的光照反射,城市内的建筑设施、人物动物的距离相较于大自然十分紧凑,灯光也分布紧密,由此就会导致不同颜色的灯光中在不同角度下经过多次反射,最终作用在物品之间,在经过物品固有的颜色和反射的颜色重重叠加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极具梦幻效果,而这些都是要在夜景画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陶瓷作画与纸张帆布作画也有所不同,就颜料来说,油画、水彩画等都是遵循“所画及所得”的规律,即作画的颜色就是最终呈现的颜色。而陶瓷是需要经过高温烧制才能制成的,在瓷器上绘制所用的颜料会经历一次窑炉烧制,其颜料为釉料,釉料在瓷器烧制前后的呈色效果有所差异,从陶瓷的泥料精细程度到釉料涂抹的厚薄程度再到窑炉内的温度水平,无一不是影响最终呈色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瓷画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除了景色本身的色彩呈现之外,还需要熟练掌握陶瓷的特性和釉料的颜色变化属性。
粉彩属于釉上彩工艺,所用色料需要在8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下烧制才能与瓷器融为一体。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对于陶瓷原料的加工、釉料的研磨以及温度的控制都做到了颗粒化精细的程度,这也使得粉彩的呈色效果趋于可控,拓宽了夜景画创作的呈色可能边界。
3.3粉彩夜景的空间感
对于夜景的绘画元素一般可分为大自然和城市两种,在大自然中,月亮作为环境里唯一的光源,时常被画入其中。但是月在高空,景在地面,天地之间的山河湖海、飞禽走兽以及花鸟虫鱼,对于它们的动态捕捉以及相互之间距离感的把握是营造画面空间感的关键所在。这些自然万物在月光下的形态、动感、习性都与白天不同,甚至还有些是夜行生物,只在夜晚活动。对其中的细节及特征进行捕捉,将静物的姿态、动物的灵活与空间结合起来,各元素之间相得益彰、相互映衬,才能使夜景画面产生深邃的空间感。在城市里,灯光是主要的光源,建筑设施是主要的图案元素,这类元素一般是利用西方的透视画法来表现立体感。而在结合了中国画技法之后,除了技巧之外,更加关注的是阴阳对比,向光处为阳,背光处为阴,通过阴阳关系的把握,来营造出一种虚实结合的朦胧意境,给观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王莎莎. 论夜景油画中的光影表现[D].河北师范大学,2018.DOI:10.27110/d.cnki.ghsfu.2018.000035.
[2]程国兵.陶瓷夜景绘画的意境营造[J].陶瓷研究,2019,34(03):115-117.DOI:10.16649/j.cnki.36-1136/tq.2019.03.026.
[3]牟川. 油画夜景艺术及其表现技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9.